强人才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领航计划”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领航计划”启动仪式。新华网图
第十一届琶洲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日前在广州市海珠区举行。多位政府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会,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大会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广东南方新型智库、广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海珠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大会组委会主办。
本届大会以“大湾区·强人才·新动能”为主题,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
“大咖”献计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发展
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世彤表示,广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强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将重点支持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方面的发展。
广州市海珠区委书记马正勇表示,海珠区为人才提供创业、就业的发展机遇,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将依托“一区一谷一湾”核心发展极,打造海珠创新岛新引擎。
海珠高层次人才联盟同期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表示,该联盟以加强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推进人才创新发展为目标,为海珠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谈及新形势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与区域合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李国平表示,要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加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协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创新高地。
会议现场召开圆桌交流会,探索吸引优秀人才资源、强化人才建设的新出路。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伟指出,海珠区基于琶洲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和整体产业发展需求,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筑牢基石,提升人才吸引力和创新力。
首个大湾区人才政策研究报告发布
会上,中大咨询人才研究院院长王微见发布了首个《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研究报告(2018年)》。据介绍,中大咨询人才研究院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的协助下,共收集人才政策文件229份,分解重构人才政策条款2900多条,并对各地人才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据调研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政策各有特点,其共同点都与创新创业相关。同时,报告也显示出有些痛点仍需重视,如人才的住房、子女的教育,虽有相关的政策,但数量仍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才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
“领航计划”正式启动
大会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领航计划”正式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是包含香港、澳门在内的大湾区各城市人才工作部门、高层次人才、专家学者等人员自愿结成的组织,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人才工作部门提供沟通交流平台。
根据“领航计划”,联盟将定期发布人才政策研究报告、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交流会,并不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论坛和人才工作专题研讨会,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的合作交流。
人才政策的关键
在于“引育并重”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善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发展迎来政策、经济、社会与科技方面的利好,同时面临着社会制度差异、教育相对不足等挑战,大湾区内的人才政策应坚持“引育并重”。
李善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竞争优势在于“人”,大湾区形成了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优势。
李善民从国际视野、全国视野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三个角度探讨了大湾区人才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人才发展的机遇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基础雄厚,国际化资源丰富。同时,大湾区人才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才流动受到制约;二是大湾区的教育相对薄弱;三是国际一流人才的数量有限;四是人才政策落地效果有待提升。
为推动人才可持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李善民认为,“引育并重”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的关键。
在“引”的层面上,可建立大湾区人才特区,优化提升“珠江人才计划”和“扬帆计划”,重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高精尖人才,优化全国博士和博士后青年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使其在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在“育”的层面上,应尽快在大湾区形成高等学校集群,培育本土人才。区域内各地方政府要为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尤其为高水平大学提高硕士、博士生的招生指标。
“大湾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成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工程,应该得到各部门的重视。”李善民说。▲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廖温勃通讯员黄寒玥)12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牙医美学艺术展”在海珠科技大楼北举办,彩色气球环绕的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