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企业到引人才 海珠这场人才创新大会释放什么新信号?

南方日报 2018-12-04 07:00

第十一届琶洲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大会在琶洲举行。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创新海珠湾区明珠

“海珠的人才激励政策接地气、暖人心!”对于在海珠创新创业的广东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来兴来说,从只有10平方米的办公室到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他已经在海珠深耕10年有余。未来仍选择海珠作为公司总部,庞来兴表示,看中的是海珠的区位和人才优势。

“发展的高地要靠人才高地支撑。”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琶洲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大会(以下简称“琶洲论坛”)上,与会嘉宾指出,人才的高地一定是发展的高地,人才持续流入将会带来当地的持续发展。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全力打造创新岛的海珠比任何时候都求贤若渴,深谙人才流动规律的海珠正通过此次大会释放招才引智的强信号。

●南方日报记者傅鹏朱伟良

“组团”引人才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发展的高地要靠人才高地支撑。”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世彤在琶洲论坛上的发言道出了不少参会者的心声,多位与会嘉宾强调了人才对于发展的意义。

“香港的发展历程就是印证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的一个最好的例子。”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邓家禧表示,如今香港仍多管齐下确保有足够的人才参与各行各业的发展。未来他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人才在湾区内流动,“让每一个人才都可以去到最适合自己,最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城市发展,把人才的潜力最大的发挥出来。”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流湾区以及世界级的城市群。”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李国平认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是科技和人才的基础,而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各有优势,并有着巨大合作空间,人才发展将给与湾区建设足够的智力支持。

面对全球竞争,如何让人才仍旧青睐粤港澳大湾区?“组团”引人才成为了与会嘉宾的共识。

“大湾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优势。”在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善民看来,大湾区有着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利好,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为此,需发挥湾区各城市优势“引育并重”,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吸引世界级人才,同时在湾区形成高等学校集群培育本土人才。

为大湾区汇聚更多人才,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在琶洲论坛正式亮相。“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交流的日益密切,我们需要更多一体化的服务。”海珠区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联盟将会成为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人才工作部门沟通交流平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求贤若渴产业升级迭代亟须“最强大脑”

作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地,近来,海珠创新动作频频。

不到一个月前,创新巨头再次落户海珠。海珠区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珠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在打造国科大湾区创新城和广东国科成果转化基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等方面加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周多前,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举行了琶洲创建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启动仪式。据悉,琶洲成为全国首个启动创建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的集聚区(产业园区)。

作为此次琶洲论坛的“东道主”,海珠再次释放了招才引智的强信号,将通过人才推动区域的发展,并成立了区一级的人才联盟,还将在年底之前发布海珠创新岛政策。

海珠缘何再次吹响人才“集结号”?当下,海珠区中心城区地位不断凸显,互联网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增强,但仍面临着经济转型与城市空间更新带来的挑战,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诉求迫切。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海珠产业发展面临的时代命题。

为此,海珠下决心将珠江之岛打造成为一个“创新岛”,“一区一谷一区”的布局将成为其重要支撑。在琶洲,腾讯、阿里、复星、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带来了新一轮产业集聚,按照规划,到2025年,仅琶洲西区将新增就业人口10万人。在中大国际创新谷,高校、科研院所、龙头科研企业的创新潜能静待激活。在刚拿到“出生证”的海珠创新湾,其高端商务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性服务枢纽的目标静待创新力量注入。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站在新起点的海珠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我们希望广州海珠能够迎来人才会聚的大场面。”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伟说。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潜力型”人才“雪中送炭”

“海珠区打造创新岛,需要通过打造人才岛来支撑。”中大咨询人才研究院院长王微见表示,本次大会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研究报告(2018年)》系统分析了大湾区各地人才政策的特色和亮点,可以用“各显神通”来概括。其中,海珠的人才吸引力也很有特色,独树一帜。

在王微见看来,机遇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创新岛也意味着机遇岛。近来,海珠区在教育投资力度很大,近来在中考成绩中的亮眼表现对于人才的吸引效应将会持续发酵,因为子女教育问题是人才的刚需。同时,海珠也具有生态岛的优势,其坐拥全国超大城市中央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环境优美。

“海珠区的人才政策以及园区建设等,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阿里巴巴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黄一耕表示,目前阿里巴巴在广东的员工将近8000名,其中对于员工归属感的建设,广州特别是海珠区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人才融合的效率和程度。

此外,海珠也正在梳理整理所有已出台的创新政策和人才政策,将在年底之前发布海珠创新岛政策,其中人才政策是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海珠就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思路,打造具有海珠特色的人才政策。去年发布的《中共海珠区委海珠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从人才“痛点”出发,从经费资助、住房、医疗、教育、交通、落户、交流研修、人才荣誉等方面给予优待。特别是针对不少人才扶持政策多倾向于“后置式”奖励的限制,该政策在人才创业困难阶段给予帮助和扶持,兼顾“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这种思路也体现在扶持范围上,在去年海珠区评定的82名区创新创业人才中,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创业人才得到重视。海珠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潜力型”人才往往是新业态、新产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可能成长为未来的“马云”“马化腾”。

“海珠大有可为,选择海珠就是选择前景光明的未来。”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说。

新闻推荐

珠光集团21天宏岗村表决过八成 珠光深耕城市更新

珠光·新城御景二期年度品牌企业获奖理由珠光集团秉持匠心成就“御生活”的理念,始终坚持精雕细琢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铸就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