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一人脏 换来万人洁
——记大石街市政环卫工人二三事
□本报记者樊芸
大石街服务总人口超过30万人,全街市政和各村居环卫工人约750人(其中市政环卫工人190人)日复一日地挥洒汗水,不分酷暑严寒坚守岗位,换来了人居环境的干净、整洁。近日,记者采访了3位被评为番禺区2018年度“优秀城市美容师”的市政环卫工人,听他们说说心里话。
王贻隆:“老大哥”容不得半点疏漏
从2000年起成为一名市政环卫工人,王贻隆是环卫战线上的“老大哥”,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发挥表率作用,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先进个人,今年还是他第3次获评区“优秀美容师”称号。
整个大石片区的市政环卫工作分为4个组,老王是第一组组长。多年来,老王每天早上五六点到岗后全面巡查负责路段,查看组内人员工作并协调人员工作量,要求责任人整改存在问题,始终保证作业质量达标运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只要工作需要,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1991年我就来大石了,那时1个月挣200元,大概2014年开始,我们的底薪涨到2084元了。”老王告诉记者,算上环卫津贴、高温补贴、加班费等,现在一年下来平均月入3000元,听说广州市准备提高环卫工人基础工资和环卫岗位津贴标准,并新增环卫工人工龄工资,他很高兴,“政府对我们环卫工人很重视很关心,保障落实我们的权益,让我们干得更有劲儿。”
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老王把学到的保洁技术、安全知识耐心教给大家,不断提高团结协作能力。谁家有困难,他积极帮忙;谁生病了不能上岗,他主动承担清扫任务。有一回,一名女清洁工体力不支差点昏倒在路边,老王立马赶过去跟其他同事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并安排人员顶岗,当天工作完成后再到医院进行探望。在同事们眼中,他如家人一般,值得敬佩。
何恒久:创新方法赢得商户支持配合
九年如一日,何恒久身上体现了“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工人精神,作为三组组长,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带领43人负责大石街辖内的南大路、新光快速路、番禺大道、迎宾路及群贤路、建华路的保洁工作,这些主干道车流量、人流量较大,任务较繁重,在他的教育和叮嘱下,组员穿整齐工作服,注重清扫卫生死角,注意人身安全。
针对负责路段沿线餐饮店、小吃店众多,商户乱倒垃圾、乱泼污水时有发生,何恒久创新工作方法,逐户登门与商户面对面沟通,宣传环卫知识,引导换位思考。起初,很多商户视而不见,劝而不听,何恒久不气馁,反复做工作,时间久了,得到了越来越多商户的支持和配合,大大提高了路面的保洁质量。“希望更多人尊重、理解、认可、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人人都能主动、规范地投放垃圾,不随手乱扔乱倒垃圾。”他说。
刘章斌:累并快乐着
与王贻隆、何恒久不同,刘章斌从事环卫工作只有短短两年。他曾是某品牌家具厂的仓管员,后来该厂因为环保要求搬离大石,他却跟厂里说不走了:“2008年我就来大石了,对这里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所以决定留下来继续为社会服务。”
刘章斌现任大石环卫处消杀队队员及环卫应急机动队队员,工作座右铭是“脏累我一人,干净全路面”。日常兢兢业业,反复清理卫生死角,多次参与对人行道、天桥开展的大清洗行动。每年严防严控登革热高峰期,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深入村居一线,全覆盖消杀公共场所,尤其是病例疫点周围400米范围,实行每3天一次全面消杀,全力降低蚊媒密度至安全水平。今年超强台风“天鸽”登陆期间,他和队员们连夜清理大量倒伏、折枝的树木,保障道路安全通畅。
刘章斌介绍,他们消杀队工作时间从每天8时至18时,身上背着的消杀设备重量从三四十斤至五六十斤不等,长期下来,导致肩膀负伤。他坦言,做环卫工很辛苦,但看到身边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再累心里也是快乐的,他希望能一直干到退休。
新闻推荐
场景化课程究竟如何融入幼儿园的教学中呢?比赛现场,88位幼教老师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规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