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化 撬动区域发展软实力

南方日报 2018-08-10 10:10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教育集团的成立是深化越秀区集团化、学区化办学的重要举措。梁文祥摄

上周,越秀区与广东实验中学正式“牵手”,共同组建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教育集团,并与省实合作筹建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集团成立后,各成员单位在保持独立法人地位不变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形成共同发展的协作联盟体。教育集团化发展到当前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广州市属教育集团的基础上,各区域也相继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区属教育集团。

通过集团化的运营,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异缩小了,市民也得以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资源的优化对于区域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仲高看来,平衡区域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区域提升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资源的进驻。

“教育集团化”趋势显现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今年6月,荔湾区的家长们迎来了一则好消息:荔湾区政府与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协和中学等省市属示范性高中合作共建三大教育集团的同时,区内还成立了以广州市真光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四中学、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广州市南海中学等区属示范性高中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为龙头的六大教育集团。

“3+6”模式下的教育集团共覆盖了全区42所学校54个校区,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学段。这些学校中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集团组织形式既有紧密型的,也有联盟型的。

在合作中,荔湾区以示范性高中或优质学校作为龙头,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学校办学文化生成等策略,提升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教育品质。

“这样的模式也充分表达了荔湾区努力缩小校际差异,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的决心和举措。”荔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市民子女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广州各区域发力的共同方向。

去年8月,在海珠区公布的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三大举措中,其中一项举措便是成立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与此同时,天河区的广州市113中学也与天府路小学“强强联合”,成立12年制办学的教育集团。

在今年初的天河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2018年天河将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行集团化办学,新设2个教育集团。

从“老牌强队”到“新晋选手”,广州区属教育集团先后落成,卓越的教育力量覆盖到了更为广阔的区域。

公共资源均衡化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集团化”缘何成为近年来各区在基础教育领域竞逐的热门方式?其核心在于保障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去年底,在短短一周内,常住人口最多的白云区就迎来了广州市铁一中学和培英中学的落户。目前,全区已建成广州培英中学、广州市65中、广州市大同教育集团,以及五个教育“微”集团和五个教育联盟。

通过“外引内扩”的方式,白云区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缩短学校成长周期,补齐教育短板,确保基础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白云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20年,白云区将力争让“集团化办学”模式基本覆盖至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作为外来人口聚集的大区,白云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此前一直集中在南部与越秀区、荔湾区交界的区域。面对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集团化的办学模式让龙头学校发挥示范作用,其探索出的特色教育“方法论”将下沉到集团内其他成员学校。

在大同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中就读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乡接合地区,知识面相对较窄,自我表达能力较弱。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同中学将“生态课堂”推广至集团内的其他学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提高表达能力,也培养了自信。

今年4月,南沙区首批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试点学校也举行了挂牌仪式。金隆小学、南沙小学两个区属学校教育集团的成立,将大幅增加集团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

在核心学校的引领下,集团内成员学校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培养等各方面都实现了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也因此提高,从而促进南沙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广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广州正把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作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推动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快地向外围城区和农村地区覆盖。

据其透露,今年,广州还要继续成立一批教育集团,推动形成每个外围城区都有一所市属中小学办学,每所市属中小学都到外围城区新建一所公办学校校区,“这样能够比较快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外围城区和农村地区覆盖。”

优化公共资源激活区域竞争力

上月底,《新街河南部教育及产业综合功能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通过。在花都区“最好的地块”新街河片区上,由一所36班小学,一所36班初中和一所30班初中、30班高中的完全中学组成的教育组团,成为规划中的亮点之一。

这片占地101.24万平方米的教育组团补齐了花都的教育短板,也为不远处产业组团的建设提供了公共资源的保障。

根据规划,产业组团中的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将被打造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集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发、高端制造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产业集聚是区域招才、引智的主要支撑力量,而以教育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水平,代表了区域是否能够将人才留住的能力。

“教育、医疗、交通……这些领域都被涵盖在公共服务中,因此区域内公共服务的水平也代表着该区域的基础性环境。”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黄丽华认为,这些领域的完善,正是为人才集聚提供了支撑。

事实上,公共资源的完善与产业集聚几乎是相辅相成的。从今年广州各区公布的教育预算来看,增幅较大的区域大多集中于增城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花都区、南沙区等外围区域,而这些区域恰好都是广州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尤其是连续三年领先的增城区,今年更是将教育方面的预算从30.55亿元增至58.14亿元,上涨幅度高达90.31%。依托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增城区正着手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的集聚扩大了对区域内公共资源的需求,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配套同样能够吸引更多项目、高端人才的进驻。

黄丽华提到,人才与创新在当前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有针对性、差异性地开展公共服务资源提质工作,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例如,居住在天河区与白云区的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区级政府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公共服务匹配方案。”

另外,公共服务资源也是构成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大高质量公共服务的供给,市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生活在广州也更有归属感。”黄丽华说道。

南方日报记者黄舒旻

实习生欧阳韵楠

新闻推荐

白鹅潭中央商务区迎来金融生态圈新三板服务基地牵动白鹅潭财富聚集效应

专题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在白鹅潭畔落地建设,全国股转公司与广州市正在白鹅潭快马加鞭地共同建设华南新三板生态圈,广州...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