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抢跑≠牛娃养成 幼升小更应重视习惯养成与情绪过渡

新快报 2018-05-08 00:08

■廖木兴/图

“识字量超过2000字,会画心肺循环和神经传递图。”“24点、数独游戏娴熟,掌握百以内混合运算,知道分数、小数和负数。”“一岁半背熟《弟子规》,能看懂英文原声动画片”……面对刷屏的神童级别幼升小简历,不少准备幼升小的家长对幼小衔接班跃跃欲试,希望借此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让孩子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提前掌握超龄的知识,孩子就能成为牛娃吗?教师和专家提醒,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幼升小来说,知识过渡只是冰山一角,孩子的习惯养成、态度与情绪过渡更应该受到重视。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家长说

幼小衔接有必要 但不一定要报班

给孩子报读幼小衔接课程的张妈妈告诉记者,她并不想让孩子过早承担学习压力,但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强调乐趣,孩子并没有抵触情绪和压力,和老师、同学相处也很开心,而且她跟班上课时也学到了科学的育儿理念,何乐而不为。

刘妈妈说,孩子同班的过半孩子报读了衔接课程,能学习语数英知识。她担心升入小学后,如果班内多数同学进度较快,老师讲课就难以照顾少数进度慢的孩子。她认为衔接班不能让孩子超前一大步,但对于普通孩子而言,能跟上大多数孩子的进度不落后。

吕妈妈认为,幼小衔接有必要,但幼儿园组织过小学生体验活动,也设置了小学准备课,所以没有必要额外报读衔接培训班。衔接班的课程也许能让孩子在民校竞争中占优势,如果家长的目标学校是可以就近入读的公办小学,可以不用如此紧张。

专家说

提前学知识不能一劳永逸

不少家长备战幼小衔接,报班教孩子拼音、算数、识字和英语。海珠区某民办学校的年级组长张老师认为,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的变化,现在孩子普遍比过去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能,是全社会关注教育、投资教育的自然结果;但远超同龄人水平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的超能宝宝,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和家长的焦虑。

张老师指出,国家多次强调学前教育不能小学化,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拔苗助长,是违背成长教育规律,本末倒置的,而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知识也并没有家长想象中那么突出的优势。一方面,孩子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需要长期培养。没有前期铺垫,仅仅为了幼升小难题而报读幼小衔接班,片面学习小学知识,并短时间冲刺,突增的负担可能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小学一年级教学遵循“零起点”,老师从头教起,内容难度逐渐递增,“先人一步抢跑,不代表孩子整个学段能保持优势,在已经学过的心态中还可能错失老师的教学节奏。”

张老师建议,家长与其紧盯幼升小知识抢跑,不如关注孩子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这些对孩子的影响更持久。基本习惯如按时起床上学,整理书包与书桌,正确的书写姿势,良好的阅读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却有很多小学生都做不好。更高的要求则是优先学习,延迟满足,“很多孩子最初喜欢学习,但一旦遇到更喜欢的动画片、游戏时,孩子往往选择玩耍。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持续到高年级则不利于深度学习。从小培养合理取舍,保持学习优先的能力,才能长久取得成绩。”

孩子厌学要倾听原因

幼儿园课程中,孩子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但在小学课堂上,更强调规则、纪律、严肃,一些孩子在课堂上会出现坐不住、玩衣物或文具、看书走神等问题;有的孩子甚至抗拒去学校。

其实孩子在该阶段的厌学态度往往事出有因,需要家长追根溯源。海联路小学孔英华老师举例道,曾有学生在音乐课上不听讲,把玩钢化玻璃碎块,被老师点名后仍然我行我素。课后和学生交流,她才了解到,原来学生并不理解钢化玻璃有危险,认为它们是“水晶”,想要送给妈妈做礼物。

因此孩子厌学,家长不能一味责备,要倾听原因,给予理解并找寻解决的方法。短期性的厌学原因通常是身体不适,休息不足,新物品的刺激;长期性的厌学原因可能是家庭生活出现大的变化,兴趣转移,老师变换,课程太简单或者太难等。当孩子沉默以对时,可能是因为无法表达清楚,需要家长循循善诱,采用提问引导,比如身体是否不舒服,作业是否太难,和同学相处是否不愉快等;必要时可以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扮演学校的情境,引导孩子表达厌学的内因。

孩子的情绪过渡不可忽略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育专业博士,澳大利亚某公费幼儿园教师阿杰告诉记者,由于升学竞争的客观存在,家长会在幼升小时重视知识、自理技能的培养,但容易忽略情绪控制的问题。

阿杰老师指出,学龄前的孩子情绪表现具有爆发性,比如精神或者物质需求不被满足时会即刻哭闹、吼叫等;也有转移性,表现在情绪来得快、去得快,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小学阶段,对孩子而言,不仅是校园环境的转变,知识难度的提升,也包括教师、朋友、学习氛围的变化。许多幼儿园阶段理所当然的需求不被允许,孩子会面对更复杂的外界反馈,如举手想回答问题却不被老师点名、无法随意上厕所、同桌更快完成作业、座位被安排在教室后面等,孩子会因为细小的事件而“受伤”,感到委屈、嫉妒、气愤等情绪,这也会导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甚至厌学。

“步入小学,孩子的情绪会越来越丰富,但不能将孩子当做大人来要求,应鼓励孩子合理表达、宣泄情绪。”阿杰老师表示,一方面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好情绪过渡。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吼叫、滚地、打骂的情绪宣泄方式不可取;可以带孩子运动、游戏或者看书来转移情绪;对孩子说明老师、同学和父母不是完人,也会疏忽他的需求,但这不代表不喜欢他;同时,肢体上的抚摸、拥抱对于稳定孩子情绪也有作用。

另一方面可寻求朋辈影响的帮助。孩子喜欢和小哥哥、小姐姐相处,带有崇拜和向往心理,家长可以多向孩子讲述他们在学校的趣事和表现,给孩子树立榜样,但需注意不能同时贬低、批评孩子,防止敏感的孩子产生心理落差。

新闻推荐

诗人笔下的 邓世昌及其他 羊城谈旧录

众人祭扫邓世昌墓□黄国声壹一首为史家所忽略的诗广州海珠区龙涎里二号的邓氏家祠,原是邓世昌出生之地,现在成为邓世昌纪念...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