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照顾患急病非洲小伙 义乌商人张月珍助来华学汉语的阿杜马脱困
张月珍(右二)在医院为阿杜马做肢体按摩康复。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采集
因为突发急性脑梗死和“死神”擦肩而过的非洲尼日尔小伙阿杜马半卧在病床上,手机里正在播放一场曼城对阵那不勒斯的欧冠比赛视频。此时,他最思念的人是他的“中国妈妈”,52岁的义乌人张月珍。
突如其来的急性脑梗死
半个多月前,只身一人来到中国东部小县城义乌学习汉语的阿杜马正在踢足球,前一秒还在奔跑,下一秒突然昏倒在球场上。他被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过紧急抢救终于保住了性命。
但是,昂贵的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早逝、母亲待业在家的非洲小伙犯了难。义乌非洲商会会长、塞内加尔人苏拉得知消息后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为他发起募捐。
经营连锁餐饮企业的义乌人张月珍是苏拉的好友,一天早上她在微信上看到消息后立刻联系上苏拉,“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来照顾他。”
在义乌天祥东方医院住院部1315号病房,张月珍和丈夫见到了“像豆腐一样”瘫软在病床上的阿杜马。“现在怎么样?”阿杜马无助地摇摇头。“我帮你洗洗脸?”他点点头。张月珍随即端起脸盆和毛巾帮助这位素不相识的非洲小伙擦拭身体。
“他在义乌没有亲人,家人远在非洲不能来照料他。”张月珍说,在异国他乡生了这么重的病很可怜。于是,张月珍每天和丈夫一起来医院照看阿杜马,给他喂饭、帮他擦身。
感情越来越深 见面就喊“妈妈”
阿杜马的主治医师、义乌东方医院大内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世军告诉张月珍,多亏送治及时,为他的后续治疗争取到了宝贵时间。但是,他的病情可能会影响日后正常行走,要提早为后期康复治疗做好打算。
听完医生的建议后,张月珍发了一条微信给苏拉,“我心里很难受,我自己做主,给他喝了松花粉钙奶等一些软化血管、修复细胞、帮助康复的营养品,希望能有奇迹发生。”
在此期间,张月珍还特意请了当地一位有名的推拿医生来帮助康复。为了防止弄错穴位,细心的张月珍还用笔把穴位一个一个圈出来。
10月4日,张月珍发现阿杜马的左手可以动了。她兴奋地用手机拍下了视频发给苏拉,“你看,你的朋友手会动了。”
“从刚开始全身软得像豆腐,到现在能自己坐起来了。”张月珍对阿杜马的每一点康复都用手机记录下来,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张月珍的女儿远在新西兰,年纪和阿杜马差不多,长时间的照料让这位非洲小伙和她的感情变得越来越亲密,一见面就喊张月珍为“妈妈”。而张月珍也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
如果哪天张月珍因为工作的原因去得晚了,阿杜马还会特别失落,和身边的人说,妈妈怎么没来。
“自己生病过后知道病人最需要关怀。”张月珍说。
2013年,张月珍去上海肿瘤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当时她的小儿子才8岁,她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弟弟需要照顾。
也许是她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幸运女神的眷顾,6个月后,她身体内的癌细胞慢慢消失,人也逐渐恢复了精气神。
“我常常和老公说,我们现在这么幸福,应该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张月珍的故事也感染了阿杜马,他说:“这种温情,似乎正在慢慢"溶化"体内的血栓。”
“我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
“义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在病床上的阿杜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
他说,自己父亲生前曾来义乌做过生意,年幼时常从父亲口中听到关于义乌的一些故事。父亲去世后,他便决定来义乌学习中文,课余他就去了解义乌市场,练习汉语,努力和中国人交朋友。
不幸的阿杜马也非常幸运。从一开始他就得到义乌众多中外客商和同学的热心帮助,先后也有近百人到病房轮流照顾,1000多人募集了逾10多万元的“救命钱”。
“目前我这里已有600多人捐款,算上其他途径捐款的客商已超过1000人。多的几千元,少的一两百元,现在依然还有外商陆续在捐款。”苏拉说,“我早已把义乌当成第二故乡,无论谁遇到困难,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有100多个国家的1.5万名外商常驻义乌,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更是超过40万人次。
“学会相互关照、共同发展,远比一时挣钱更重要。”来自利比亚的外商艾尼斯说,大家心心相通,彼此十分信任。
20日一早,阿杜马将在“老乡”的陪伴下从义乌坐高铁去广州,再坐飞机回到非洲家乡养病。张月珍也买了高铁票准备送他到广州。
“我希望能够快点康复回到义乌。”阿杜马说,因为这里有他心里最难割舍的“中国妈妈”。
本组文字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实体书店中书还应是主角吗? 向互动文化交流空间转型将是实体书店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实体书店将成为综合性文化场所。本报采集几年前,实体书店的倒闭潮引发了爱书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哀叹与惋惜。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