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存古道本体233条 古驿道沿线现存文物古迹906处
广东现存古道本体构成
广东建设报讯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将2018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为了响应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号召、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南粤古驿道这一跨越时空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中来,近日,广东省文物局召开以“代际传承——南粤古驿道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在会上作主题发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朱国鸣介绍了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活化利用工作。
龙家有以详实的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典型案例,阐述和诠释了南粤古驿道自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至当下的形成、出现、发展、衰败到重现和重生的代际传承脉络。
“自秦代至清未由中央政府主持修造的道路,以及在此期间民间修造的道路,可统称为南粤古驿道。”龙家有局长解释道,“而现代交通工具出现导致的交通道路变迁、人口急剧增加导致的土地资源不足、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城镇化建设和基本建设工程快速扩张、现代邮政系统出现导致的驿传(邮驿)系统功能丧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的缺失,合力将南粤古驿道推向了衰败,最终导致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的加速消失”。
龙家有着重介绍了南粤古驿道现存状况、新发现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现存古道本体共计233条,其中新发现135条。现存古道本体长710.44公里,其中,秦汉时期古道遗存共32条,总长139.94公里,隋唐时期古道遗存共7条,总长30.204公里,宋元时期古道遗存共7条,总长5.329公里,明清时期古道遗存共187条,总长534.967公里。古驿道沿线现存古道本体、古亭、古桥、古关、指路石、古码头、碑刻、标语、古遗址、古建筑基址、古墓葬、古村落等文物古迹共906处,其中新发现430处。
龙家有指出,南粤古驿道是跨越时空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存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南粤大地上各个历史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南粤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地域性,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多元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不但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因此,将之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下去,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呼吁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们凝聚共识、倍加珍惜,积极参与到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行动中来,推动南粤古驿道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
朱国鸣介绍,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最近对南粤古驿道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后认为:南粤古驿道真实、可信地反映出自先秦到近代,近两千多年来岭南与其它区域间发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并可与众多历史文献记载相印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建立在对古驿道价值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高点定位,理念鲜活,以具有创造性的顶层战略设计统领全局,整合各方资源,尤其为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示范;在工作方式上,有效整合多部门、多层级政府,建立起一套高效实干、责权明晰、统分结合的保护管理机制,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做出了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的实践;在工作推行过程中,通过大量品牌活动唤醒公众及社区对共同历史的记忆,调动起广泛参与热情,实现遗产的社会价值,在省内形成一股强劲的“古驿道热”“传统文化热”“历史文化热”,真正使遗产“活”了起来,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该项工作是国家遗产线路实践路径的宝贵探索,为区域性、线性等复杂大型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方法示范,对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实现国家文化复兴具有突出的示范意义。
会上,龙家有和朱国鸣为南粤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指导委员会的委员代表陈雄、曹劲、陆琦等颁发了聘书和牌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雄、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陆琦等古驿道保护利用专家现场为记者答疑。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燕华、通讯员肖乃花报道:记者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根据有关资金管理规定,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日前会同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