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税收营商环境新高地 助力“探路者”走出“国际范” 税收服务广东自贸区三周年成效纪实
文/ 严丽梅 叶暖君 何伟凯 刘红 况淑敏 梁议文
2018年4月21日,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周年的日子。
三年来,在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粤港澳合作等方面,广东自贸区有力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4月20日,广东省自贸办权威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分别选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开放创新三大领域各十大最佳案例。这些最佳案例是广东自贸区三年来勇于创新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
在上述选出的投资便利化十大最佳案例中,由广东税务部门创新推出的“全国首创跨境缴税”位列其中。这,也仅仅是三年来税收服务广东自贸区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三年来,广东税务部门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力支持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新高地方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作为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广东自贸区在税收领域走出了“国际范”。
利好政策精准落地 自贸区飞出更多“金凤凰”
政策优势是引来“金凤凰”的重要因素之一,来自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广东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新办企业数量如雨后春笋般猛增:
截至2018年3月底,南沙地税部门登记的固定业户数量由挂牌成立前的2.2万户上升到当前的7.6万户,增长了近2.5倍,区内新增企业50318家,为挂牌前的5.1倍;新增企业注册资本总额9642.7亿元,为挂牌前的6.4倍。横琴自贸片区挂牌以来,三年登记注册企业35089户,截至目前管户总数为43682户,是2014年的5.55倍。
“金凤凰”要“进得来”更要“长得大”“飞得高”。三年来,广东税务部门积极改革创新,助力自贸区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其一,强化税收政策落实响应机制
“我们组建了优惠政策专家团队优化政策辅导服务,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的政策落实服务机制,切实为纳税人带来实惠。”横琴新区国税局副局长朱华表示。
在横琴新区,税务部门根据不同行业需求量身打造政策辅导套餐,精准帮助企业实现税收优惠“应享尽享”。三年来,横琴税务部门累计为企业减免税收51.49亿元,其中186户次纳税人享受横琴15%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税额7.4亿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减免税费0.65亿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减免税费0.81亿元,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减免税额合计7.3亿元。
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南沙地税推行智能识别、主动推送、简易办理“三位一体”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机制,精准判定纳税人应享受优惠类型,使政策覆盖面达100%,三年来,累计减免地方税收26.11亿元,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共减免0.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共减免1.46亿元。同时,南沙税务部门对辖区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跟踪”精准税务咨询,帮扶企业进行上市(挂牌)筹划,目前,已为中铁建总部、南航融资租赁、中远散运总部等项目提供服务,成功助力广州港、天创时尚等区内16家企业在境内外顺利上市。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开展税收优惠智能管理,推行税收优惠政策‘一对一\’推送和‘不来即享\’;利用大数据主动识别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行先享受优惠、后补充手续。”广州南沙开发区地税局税政处处长陈惠文介绍说。
其二,建立政策确定性和可预期性机制
南沙地税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率先推行复杂涉税事项事先裁定,避免纳税人因适用税收政策问题带来的税收风险。目前,该局已为明珠湾起步区PPP项目、邮轮母港BOT项目、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越秀不动产融资租赁等20多个项目依法提供了事先裁定服务,有力服务自贸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横琴新区,税务部门在全国率先创新构建税务诚信报告免责机制,推出了事先约定个性化纳税服务。
珠海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澳两地政府在粤澳合作框架下通过对产业园现有资产进行重组而开展的首个合作项目。该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张海鸿十分关注此次重组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为此,产业园向横琴税务部门提出了事先约定服务。张海鸿介绍,通过事先约定服务,税务部门对公司多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计算方法和开具发票有关事项进行了明确,这让公司放下顾虑,顺利完成了经营架构的调整和重组。
其三,创新税收政策争取先行先试
广东税务部门通过加强税收政策效应分析,积极探索开展契合自贸区、自由贸易港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需要的重点税收政策研究,提供决策参考,争取在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
2013年,国务院批准给予珠海横琴“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优惠政策,对在横琴工作的香港、澳门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与香港、澳门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予以补贴,该政策至今累计补贴已达6760万元。
在经济主体蓬勃壮大发展的前提下,南沙、横琴自贸区税收保持较高水平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南沙税务部门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944.61亿元;其中2017年组织税费收入346.64亿元。横琴自贸区挂牌三年来共组织税费收入207.23亿元,年均增速21.03%,2017年地税税费(不含社保)规模已达到77.22亿元。
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服务举措收获满满点赞
作为改革的先行者,纳税服务的多个创新做法在广东自贸区酝酿、试点、提升,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改革经验……
三年来,横琴税务部门推出的“互联网+”税收服务、免费推行CA证书、纳税提示清单、移动缴税等6项创新服务措施,入选了广东自贸区可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
在南沙,税务部门多项创新服务举措均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涉税审批事项由自贸区挂牌成立前的54项减少至4项,即时办结率达九成;率先试点落地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国税部门取消91.7%的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纳税人上门次数减少75%;开展全国首批出口退(免)税无纸化试点,率先试行无纸化服务,使出口退税不受时间、空间、环境影响……
三年来,税务部门在广东自贸区推出的系列创新服务举措,均从纳税人那里收获到了满满的点赞。
便民办税跑出“加速度”
“我们这里的一些公司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分公司,那里的税制相对简单,纳税较为便利。他们说,没想到来横琴办公司后,也享受到了同等便利化的纳税服务。”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财务部谢经理说。
在南沙,通过税务部门开启的“双代”邮路,纳税人仅需5分钟就可以在邮政网点办理代征税款、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业务。
“先办理后监管”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南沙地税结合自贸区改革定位,率先提出“先办理更优、后监管更严”理念,实现税收减免由“事前审批为主”向“备案备查为主”转变。目前,涉税审批事项由自贸区挂牌成立前的54项减少至4项,税收优惠类即时办结率达95.6%,税收减免的办理速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这是我局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要求的创新探索, 它一方面实现了还权还责于纳税人,提升纳税人的获得感,另一方面推进了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 广州南沙开发区地税局局长陈汉钗介绍说。
申报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从2015年12月起,南沙地税在全国率先推行“自主有税申报”制度性变革。这一制度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申报体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南沙地税征收管理处处长刘勇介绍,目前南沙所有单位纳税人已经实行自主认定,累计减少4.28万户新登记单位纳税人认定相关税费种,累计免于零申报的单位纳税人53.56万户次,既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又让纳税人在自贸区投资创业更加安心。
新办企业享受“套餐式”服务
“以前办理注册登记,跑完国税跑地税,没个两三天办不下来。现在只需要一套资料、一窗式服务、一次性搞定。”广东中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博赞不绝口。
横琴和南沙税务部门亮出的“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把新办企业所需的“多证合一”登记信息确认、发票票种核定等10个涉税事项集成为“新办企业套餐”,通过登录广东省电子税务局网可一次性办完“套餐”所包含的涉税业务,最快半天能走完开业到领取发票的全流程。
“数据流”代替“人跑腿”
3月12日,在香港的岑先生打开V-TAX手机版,缴纳了上个月在横琴工作时的1280.15元个人所得税。他感叹:“在香港家里点点手机就可以生成个人所得税电子税票,下载到电脑随时可以打印,真是太方便了。”
岑先生使用的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系统,是横琴新区税务部门在全国首创通过实时音视频远程交互,实现跨境、跨省、跨市、跨区办税,打造“全业务、全天候、面对面、类前台”的新型办税服务模式。该系统彻底实现了让纳税人“零跑动”,在国家税务总局“互联网+税务”项目评选获得最佳实践类第一档。
横琴税务部门全国首创跨境税银智能服务新模式,率先与香港工商银行、澳门中国银行、澳门工商银行签订跨境办税项目协议。
“全国通办”引领全国无界办税新时代
“我是负责真功夫全国各地分公司税务事项的,虽然分公司的事项不会很多,但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分公司一旦有涉税业务要办理,我就要‘飞\’过去,办税成本非常高。现在总公司在南沙这边就能办理分公司的涉税业务,真是太方便了。”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广州市首家体验到涉税事项“全国通办”服务的企业,该公司财务经理张先生也首尝甜头。
“我们目前已实现‘全国通办\’事项里国税事项的全面落地,共4类9项,涵盖了日常最常办理的申报类、优惠备案类、证明办理类及涉税信息报告类的涉税业务,切实解决跨省经营企业办税成本高、区域往返时间长等问题。”广州南沙开发区国税局纪检组长陈广潮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横琴税务部门于4月1日起又对5大类258项办税事项实行“最多跑一次”,有效压缩50%办税环节。
制图:张江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许力夫报道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迅速,广东省内部分高速路服务区也建起了充电站供新能源汽车使用,但数量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