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与《过洋乐》

东莞日报 2021-05-21 11:34

亲人故去,友人永别,爱人分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沉痛的时刻。在丧葬或追悼仪式上响起的哀乐,也因演奏内容和方式而不同。流行于东莞民间的哀曲,也称《过洋乐》,是来源于东莞人李用遗体从日本回乡时的古乐曲,演奏时既悲切又雄壮,说起来有一段典故。

李用(1198-1279)字叔大,生于南宋年间的东莞南城白马,一生潜心研究周程理学,广收门徒,人称“竹隐先生”。李用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东渡日本传道授学的故事。明清之际的屈大均记其事:东莞李竹隐先生,当宋末,使其婿起兵勤王,而身浮海至日本,以诗书教授日本人,多被教化,称曰“夫子”。

有资料显示,李用的生平可以用四个“最早”来概述,分别是广东最早宣扬和开设宋学讲席授徒的理学家;广东最早有名字记载下来的日本华侨;我国最早有具体人物名字可证的海外华侨教育家;我国最早有史所载在日本开宋学讲筵的理学院。

李用幼年丧父,对母亲极为孝敬,即使炎夏酷暑,在母亲身边也十分讲究穿戴,谨遵孝礼,丝毫不懈怠。早年的他刻苦攻读,一心用在科举。人至中年,透彻钻研周敦颐、程颢、程颐等宋代理学大家的著作后,李用毅然放弃科举,潜心学习、研究理学。整整三十年闭门潜修,终成一代名家。

那时候,从各地慕名而来的从学者络绎不绝。某日,当朝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李昴英远道而来,一番详谈后与李用一见如故。之后,李昴英将李用所著的《论语解》进献朝廷,皇帝宋理宗见《论语解》深入探究南宋理学的深奥旨意,并能追溯孔孟儒家思想之源,龙颜大悦,即时下诏,赐授李用翰林院校书郎之职。谁知道李用竟然回复:“写书岂是为了谋取官职仕禄?”坚持不受而归。

南宋德佑二年,元兵入据广东,李用敦促他的女婿熊飞起兵勤王。因兵力悬殊,熊飞战死。李用不甘事元,当年年底不顾自身已到古稀高龄,孤身远涉重洋。本来他是打算去日本搬救兵抗击元军、缓解南宋危局,可惜事未能成。

自此,李用侨居日本唐人街,开馆办学,以《诗经》《尚书》教授中国学生,以儒学教授日本弟子,被尊称为“夫子”,成为华侨在日本专事传扬宋代理学的第一人。

李用八十一岁逝世,其日本弟子自发行动,一路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护送李用遗体返回故里。因为途中要过海,日本水手必须尽力划船,才能顶风劈浪,于是就把原本声声啼血的哀乐,改成雄壮激越的乐曲来鼓舞士气。日本人一直把李用的遗体送到当时的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交给前赴迎丧的李用长子李春叟。这一段日本人送丧返里的故事,就此成为佳话。此后数百年来,东莞人凡遇丧葬,也会用鼓、钲、箫、笳多种乐器吹奏《过洋乐》,以示对死者敬意,成为东莞特有的民间风俗。

李用一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在东莞享有重名,被称为“有德君子”。人们为表尊重,不仅在众多典籍上记载他的事迹,还专门建造祠堂,绘制了李用及其子李春叟的画像,人们尊称李用父子为“竹隐公”和“梅外公”。如今在南城白马广场,就矗立着一处巍峨的建筑物,它就是拥有730余年历史的白马李氏大宗祠。

在古代,宗祠是传统社会最为普及的教化和信仰场所,在宗族祭祀、合议、成礼之外,往往还承担着基础的教育功能,成为宗族私塾场所。1931年,华侨李寿鹏从秘鲁返乡,在白马李氏大宗祠办起了白马第一所小学——白溪小学。后这所小学发展壮大为如今的白马小学,即南城阳光第四小学,秉承李用等前人教书育人的文化传统。

征稿启事

“传递东莞好声音、讲述东莞好故事”——“莞香园”栏目欢迎读者投稿,字数1500字以内。限定书写本地素材,作品内容不得脱离东莞,且必须原创,如有侵权、抄袭、盗用等情况,需自行承担责任。来稿请附姓名及联系方式,投稿邮箱:dgrbgxy@163.com。

新闻推荐

新能源 电子类锂电池产值全国第二

东莞新能德整洁的无尘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线前抓紧生产电池。干净无人的车间内,只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经过电堆压装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