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 成第三大先进制造业

南方日报 2021-05-21 08:29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分子材料研究团队研发人员在做实验。

拿起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放下,普通钢球只弹跳10秒就落地,而液态金属球弹了17秒,具有更优越的弹性。宜安科技的技术人员介绍,液态金属具有高抗弯强度、高硬度、耐腐蚀、高弹性等特征,公司目前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液态金属生产线。

近年来,东莞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聚集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战略性科研平台,出现一批原始创新成果,而且在产业发展方面,2015—2019年新材料高企数量从169家增长到1359家,2019年新材料高企工业总产值达1569.94亿元。新材料成为东莞第三大先进制造业。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这句名言广为流传。根据规划,到2025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总规模要超过2000亿元。今年,东莞在松山湖东部工业园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新型半导体材料和电子新材料集聚区,吹响了进军2000亿的发展号角。

高企数量增长7倍

培育出一批行业龙头

从华为折叠屏手机的铰链,到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的锁扣,乃至航天航空、机器人、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都运用了宜安科技的液态金属。这种液态金属,有何神奇之处?

宜安科技子公司逸昊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商务专员余娜介绍,液态金属的学名是“锆基非晶”,是一种合金。通俗地说,液态金属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熔融后的塑形能力好,使它的铸造过程更加类似于塑料而非金属,可以更方便地打造为各种形态的产品。

余娜说:“液态金属与不锈钢相比,强度提高2至3倍,生产成本下降10%至30%。”该技术从2006年开始研发,2015年量产,目前已与华为、小米、OPPO、蓝思科技、索尼、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等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围绕液态金属的研发,宜安科技的技术成果“Zr-Cu-Ni-Ag-Y非晶态合金精密压铸成形与应用技术”获国家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宜安科技的技术人员介绍,虽然液态金属优势明显,但研发和量产难度却极高,目前全球范围内成规模的生产企业少之又少,主要厂商仅有美国的Liquidmetal公司,以及东莞的宜安科技、常州世竟等少数企业。

近年来,在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东莞呈现出“量质齐升”的格局。

高企数量迅速增加。2015—2019年,东莞新材料高企数量从169家增长到1359家,5年增长了7倍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8.4%;企业质量同步提升,2019年,东莞新材料领域规模以上高企857家,占比63.06%。

根据《东莞市前沿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2019年,东莞新材料高企工业总产值达1569.94亿元,形成特色鲜明的4大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东莞是全国最早开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化的城市之一,培育出国内首家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商中镓半导体、国内首家碳化硅外延片生产商天域半导体、全球最大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材料供应商中图半导体。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东莞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1300多家;在电子化学品领域,围绕华为、欧珀和维沃三大龙头企业布局,涉及覆铜板材料、光学材料等产品,出现国内最大覆铜板生产商生益科技;在先进金属材料领域,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液态金属生产商宜安科技。

瞄准2000亿元产值

打造半导体和电子新材料集聚区

近日,2021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南京举行,东莞企业生益科技展出的毫米波雷达高速高频基板,引起广泛关注。

毫米波雷达指的是工作在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的雷达。由于其波长特性,可以轻易穿透灰尘及雨滴,保证在恶劣情况下也能有较强工作性能。

“毫米波雷达就像智能驾驶汽车的眼睛。”生益科技高级测试工程师朱泳名介绍,所用印制电路板基材除需要满足汽车电子的高可靠性要求以外,也需要能够支持5G及毫米波的电性能应用要求。生益科技研发出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基材新品mmWave77,高低温和高温老化稳定性更好,损耗比国外同行竞品更加优秀。

生益科技企业集团总裁陈仁喜说:“覆铜板属于电子基础材料。原来我们在技术上跟国外的企业有差距,但是近年来我们追赶上其技术水平。”凭借长达十多年的科研攻关,生益科技成为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覆铜板生产商。

生益科技在前沿新材料领域的攻关,是东莞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典型例证。

根据《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东莞将新材料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提出到2025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总规模要超过2000亿元。

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打造新动能,提出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松山湖东部工业园建设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强大的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重点发展电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等,打造新型半导体材料和电子新材料集聚区。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业化委员会秘书长付莹认为,新材料的研发需要以一定的工业基础为依托。东莞具有良好的制造业生产基础,产业链相对完善,对于发展新材料产业而言,有着良好的土壤环境。东莞将新材料行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相信经济会迎来新一轮的腾飞。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当前制造业转型面临多方面困难,生产要素优势逐步减弱。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的集聚效应,有助于将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解“卡脖子”

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黄色室灯的映照下,微加工与器件平台超洁净实验室光刻间形成了宛如胶片暗房一般的特殊环境。工作人员从工作台上取出一片泛着哑光的晶圆片置入光刻机中,片刻后,一次超越肉眼的亚微米级“雕刻”就已经完成。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贾海强介绍,微纳加工就是在微观层面对材料进行操作和加工,空间尺度至少是微米以下,甚至达到纳米量级。在这个尺度下,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无能为力。

如果放在十多年前,这样的场景在东莞是无法想象的。

根据《东莞市前沿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的数据,东莞高端关键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手机等应用终端产品最上游的材料设计与制备,长期被国外垄断。例如2018年,东莞市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254.48亿元,是进口商品中金额最大的商品。

而今,随着东莞源头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东莞发展新材料产业,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底气越来越足。

在基础研究方面,东莞拥有全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组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验室的新材料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东莞引进北京大学第三代半导体研究团队,组建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东莞建设了国家工程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个,形成了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梯队。

除了“卡脖子”难题,东莞在企业创新能力、产业政策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专家们建议,要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付莹建议,东莞要持续出台引导性政策,搭建各方融合、交流、互动的平台,从制度和资金等方面,支持“产、学、研、用”发展,构建良好的新材料产业生态。

林江建议,东莞要构建“科研—产业—资本”平台,打造新材料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与新材料的前沿技术研发机构一道,共同形成新材料产业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新材料产业有持续有效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有意识地对企业进行引导,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打响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品牌。

■企业声音

国立科技副总裁、东莞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会长钟宏标:

东莞的新材料行业实力在全省排名前列,不少企业在相关领域均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掌握行业话语权,但是龙头企业不多。目前东莞规划了东莞新材料基地,并投入100亿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这将为东莞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希望东莞能引进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并引进一批可以填补行业空白的企业,壮大东莞新材料行业实力,完成到2025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2000亿元的目标。

■基地介绍

◎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

选址松山湖东部工业园,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强大的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超导材料等,打造新型半导体材料和电子新材料集聚区。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好戏连台寮步镇香市大舞台正式启用

粤剧表演文/图羊城晚报记者余宝珠通讯员杨绪成位于东莞寮步镇的香市大舞台日前正式启用,5月16日晚,“粤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