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何锐志、黄敬人、杜植亮书画篆刻作品展”在石龙博物馆热展 301件书画篆刻作品等你“打卡”
本报讯连日来,“三人行——何锐志、黄敬人、杜植亮书画篆刻作品展”在石龙博物馆热展中。本次展览共展出何锐志、黄敬人、杜植亮的书画、篆刻作品300余件,吸引众多市民前往“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何锐志、黄敬人、杜植亮三位艺术家均是东莞人,对书画、篆刻艺术有独特的见解。本次展览是石龙博物馆“莞艺流芳”系列展览之一,旨在为当代东莞艺术家和艺术创作搭建良好的交流、展示平台,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助力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
一粒“骨米”刻一首诗词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在篆刻、微雕领域深耕多年的何锐志,为本次展览带来239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极具特点,让人叹为观止。如他在36粒约小指头大小般的“骨米”上,分别刻下一首诗词,其中就包括有100多个字的《沁园春·雪》。另外,何锐志还在一个6.8?3.3?3.3厘米大小的骨质材料上刻下了6000多字的《孙子兵法》。
在众多作品中,何锐志认为最得意的作品是《刻舟记》。在这粒6?3.8?1.6厘米大小的船状橄榄核上,何锐志将《刻舟记》全文432个字完美地雕刻在这首“小船”的船底,船窗两边还刻上一副对联,十分精妙。“这件作品创作难度很大,橄榄核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只能放慢速度去雕刻,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差漏。”何锐志告诉记者。
细微之处见功底。这些作品由于体积细小,参观者必须使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才能欣赏到其作品的奥妙之处。何锐志能够在细小的骨质材料上高质量地完成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功底。他透露,创作过程中自己不会用放大镜去看,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感觉、经验去完成。
展现本土艺术家风采
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301件,以“梅花间竹”的布展形式展示何锐志的篆刻作品239件、黄敬人的书法作品25件、杜植亮的绘画作品37件,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解当代莞邑文化的平台。
何锐志的篆刻、微雕作品让人竖起大拇指之余,黄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杜植亮的绘画作品同样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黄敬人擅长楷、行、草,尤其擅长小楷,他的作品曾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楷、行、草均有涉猎,更有多幅长卷作品,让人大开眼界。杜植亮的绘画作品极具岭南特色,他笔下的雄鸡、孔雀栩栩如生,十分灵动。
黄敬人告诉记者,他读小学的时候开始对中国书法感兴趣,每天都坚持练习书法。1982年,黄敬人开始跟随广东省著名书法家梁鼎光学书法,通过不断地摸索、思考,才有现在的作品呈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以本次展览展出为契机,石龙博物馆同步开展“篆刻与文字学”进校园、书画篆刻雅集等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向市民尤其是学生撒播艺术的种子,让中国的书画、篆刻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新闻推荐
□曾凡华森林卸下了它那深红色的服装……四下里便万籁俱寂了——普希金《十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