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河清岸美换新颜 岭南水乡还复现

羊城晚报 2021-04-18 12:57

2020年年底,北排涌全域综合整治的各项工程相继竣工

文/羊城晚报记者秦小辉

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

暮春时节,河水碧绿,汀草芬芳。东莞市高埗镇横滘头村村民张淦芬站在北排涌的岸堤上,不禁感慨万千:两年前的“黑臭涌”如今变成“碧水涌”。现在,晚饭后与家人相约到涌边散步成为一家人消遣、休闲的习惯。近年来,横滘头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水生态治理为抓手,实施“一河两岸三园四桥”工程建设,极大地美化了村容村貌。

北排涌变身

村民倍感自豪

从横滘头村委会出来,转目北望,就能看到北排涌岸边的花岗岩护栏崭新齐整。近看,北排涌内河水碧绿,平静的河面不时被鱼儿扰动。站在跨河小桥上远眺,河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这种感受,在横滘头村党总支书记张森全看来,放在两年前是不敢想象。

“这条河涌是从隔壁村流过来,承接的大多是生活污水,当时水质黑臭。”张森全说,在上世纪70年代,北排涌水质清澈,曾是村民的生活水源以及农业灌溉用水,他还曾在河涌内游泳。可是后来,随着河涌两岸的民居以及工厂增多,河涌的水质开始变差,河堤乱搭乱种的现象突出,北排涌的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质黑得都不敢下去”。

2019年,东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起初,因为我们村小,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整治。”张森全说,后来,镇领导下来调研时看到北排涌的水质后,也认为北排涌的整治已经迫在眉睫。上级赋予的动力和内在的环境压力令村委会班子们“治水”的愿望更加强烈。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推进北排涌综合整治。

决定虽好,但是推进起来阻力却不小。其中,河涌两岸的窝棚果树清理就是一个难点。“当时,两岸占地种的果树大多是村民种的,有种芒果的,有种龙眼的。”张森全说,在清拆时,打头第一家就是块“硬骨头”。当时,这户村民坚持“你先锯掉其他人的果树,再来锯我的”的主张,意图逃避清理整治。可是,“你打头的不清拆,如何推进其他村民清拆?”村委会坚定清拆方向,讲究方法,通过讲政策,看效果图,耐心地向该户村民做工作。该户村民看到村委会决心和态度后,最终答应清拆。此后,村委会班子成员又积极发挥党员村民的先锋带头作用,很快便完成了一河两岸的窝棚果树的清拆。

2020年年底,北排涌全域综合整治的各项工程相继竣工。近日,记者通过航拍北排涌发现,换上新装的北排涌环绕于乡村腹地,宛如一条绿带。村民张淦芬就住在北排涌岸边,自从北排涌整治后,他每天都在饭后与家人相约来河边散步,心情比以前好多了。而每每有外面的亲戚前来探访,他们进村看到北排涌两岸的巨变,也都是赞不绝口,这让张淦芬感到非常自豪。

讲究人水和谐

充满乡愁

正是有了北排涌综合整治的成功实践,横滘头村“三园”建设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和园”变化有目共睹。“以前这一带是老村进村入口。”近日,记者跟随横滘头村副主任张维远穿过一扇古朴的“清河里”老门楼后,迎面就看到一面由花草筑成的绿墙,当中,一个巨大的“和”字伫立其间,旁边的景观牌上写着“和文化公园”等字。再往里走,便是一大一小两个池塘,古老民居和大榕树环绕于大小池塘,倒映于碧水中,充满着浓厚的岭南水乡特色。

“我们的先祖很讲究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张维远告诉记者,500多年前,不仅建村于此,在池塘四周建屋修舍,还种树建桥修宫庙。数百年来,沧海桑田,虽然这一带的规模在收缩,宫庙也曾倾倒,但是基本的格局却未曾改变。2019年以来,横滘头村结合流水、小桥、榕树、香火、人家等传统元素,以和为美,保护修缮了清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清河里”,清理改造了废弃池塘,拆除了违建猪舍,硬底化庙前道路,创新打造“政风和畅、社风和谐、民风和合、村风和美、家风和顺”的“五和”和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横滘头村最具乡愁的景观。

新闻推荐

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活动下周举行 松山湖科学城的1天和20年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本报记者郑家雄摄■松山湖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实验室做实验本报记者陈栋摄■中国散裂中子源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