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低涌中学,重温东纵精神 77年前,低涌保卫战在此打响

东莞日报 2021-04-13 10:57

■低涌中学举行清明祭英烈活动,图为学生为烈士纪念碑献上花圈■老师为同学们讲革命纪念碑故事■低涌中学校园内战斗遗址

开栏语

红色热土掀起革命风云,峥嵘岁月见证历史荣光。一百年来,在东莞这片革命热土上,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播撒了红色种子,厚植红色基因;在波澜壮阔的风雨征程里,莞邑大地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学校,接过革命的火炬,传承战争洗礼后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校园内外,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座座烈士丰碑,一件件战斗遗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本报特推出“莞邑校园.红色记忆”系列报道,让我们沿着莞邑校园的红色足迹,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1944年9月,东江纵队为了扩展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开辟新区,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挺进了高埗镇低涌村,在这里开展抗日斗争,打响了保卫低涌的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高埗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光辉篇章。

昔日的战火硝烟已散去,当年战斗的地方已建成了学校——“低涌中学”。在这里,高埗革命烈士纪念碑、“求实”碑、红色大讲堂等,无不在诉说着“低涌保卫战”的革命故事,也在传递着“低涌保卫战”的革命精神。

又是一年木棉花开,让我们走进低涌中学,重温东纵精神,不忘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以此凝聚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革命热血流淌播撒红色种子

尽管没有诞生在战争年代,低涌中学却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学校现址在77年前是低涌保卫战打响的地方。

那些年,这里发生了多次战斗,涌现出了一批批爱国爱家的党员,他们奋勇作战,谱写了低涌抗日的革命华章,为低涌中学的诞生撒下了红色种子。

历史记载:日军占领东莞后,水乡成为沦陷区。日军在这里设置据点,建立傀儡政权。地主与土匪同流合污,形成了刘发如等三股较大的地方反动势力,各据一方,日、伪、匪互相勾结,残害百姓。

1944年9月,东江纵队为了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三龙大队200多人在大队长谢阳光、政委何清率领下挺进高埗镇低涌村,指挥部选址正是低涌熊氏悦南祖宗祠。而该宗祠正是低涌中学最初的校址。

部队到达低涌后,在当时的指挥部谋划战略,高效调度,进行了多次较大的战斗。战斗取得了较大战绩,如粉碎日军的“扫荡”,俘虏伪军“抗红义勇军”团长李女夫妇;击退伪军李潮部的反扑,解放了高埗村;击退日、伪、顽军的联合“围剿”等。三龙大队还在低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农会、妇女会、民兵大队和儿童团,谱写了一篇又一篇高埗人民战斗史的华章,为学校的诞生铺就了厚重的红色底蕴。

革命火炬不息战斗旧址建校

低涌成了东莞水乡的革命根据地,低涌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当地的人民自发组织,积极支援共产党,成为共产党的“联络人”和“后勤团”,不仅帮助共产党传递重要情报,还为共产党运输战斗物资、保障后勤等工作。吕惠民便是其中一员,并随着斗争的展开,她进一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党员、妇女会主任,高埗人民称她为“五嫂”。

革命热血流淌,革命火炬不息。1956年,吕惠民代表低涌人民,在当年县民政部门召开的革命老区代表座谈会上提议:希望县在革命老区低涌办一间中学,以培育青年一代,继续革命,搞好革命老区和祖国的建设。东莞县人民政府按照低涌人民的要求,于1958年正式在低涌办了一所中学。为了纪念低涌革命老区,把这所

中学命名为“东莞县立低涌中学”。

学校创建最初的地址为低涌熊氏悦南祖宗祠,由于条件艰苦,校舍简陋,后几经搬迁,从宗祠搬迁至低涌北帝庙,最后定址现在的校址。“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地,很多牺牲的革命战士长眠于此。”该校校长王翔员介绍说。

丰碑永远肃立缅怀革命先烈

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1962年,当时的高埗公社专门派员四处搜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寻找烈士遗体、遗迹。最终寻找到九位革命先烈的遗骨,选址低涌中学内的一块高地,建造了革命烈士墓。

不忘历史,不忘革命先辈。1971年,高埗镇政府在烈士墓处修建了纪念碑,1984年纪念碑再次修建。重建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用米石砌成,通高4.7米,由碑体、碑座及围栏组成,占地面积94.1平方米,碑身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郁郁葱葱的松柏环绕着纪念碑,整个碑园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也深深地影响着高埗乃至全市中小学生。

“站在纪念碑前,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战士们奋勇作战的场景,他们的革命精神时刻提醒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会高举革命火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低涌中学初一(2)班张璐在给革命烈士扫墓后立下了自己的目标。

红色教育延续奋斗精神流传

“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我们东莞水乡片地区,同样有无数革命先烈为水乡片的解放而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王翔员说,红色教育是延续和传承革命精神必不可少的方式,包括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校本课程以及校园活动等等。

走进校园,不同的教学楼分别被命名为“思源”“承志”“求实”等。王翔员介绍,“思源”楼,寓意“幸福生活要饮水思源”,“承志”则寓意学生传承革命先辈的革命意志,“从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环境开始,让学生浸染在红色校园里,激发他们对党的认知和热爱。”此外,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学校都在纪念碑前开展祭扫暨悼念革命先烈活动,“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的入团宣誓、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都在这里举行,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团课教育、少先队建队仪式以及红色讲坛等也在此举办。”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将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化,开发了“红色经典我来读”、“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人物我来演”、“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我来写”等系列课程,将革命奋斗精神融入到课程和校园系列活动中,通过红色革命精神的滋养,让“奋斗精神”形成全校师生一致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新闻推荐

男子吃“霸王餐”老板报警 调解员耐心调解化解纠纷

本报讯4月1日凌晨时分,长安派出所民警接到长盛社区某酒吧老板胡某的电话,声称当事人黄某在店内吃“霸王餐”。胡某称,黄某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