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留存完整,东莞代表性商贸街区源远流长,建筑文化蕴藏极高艺术价值 穿街走巷感受人间烟火 骑楼古宅追溯沧桑往事

东莞日报 2021-03-25 06:02

■振华路是东莞商业街区的显著代表■却金亭碑是东莞商贸历史的直观写照■商铺林立的文明路充满生活气息■容庚故居可谓东莞文化名人的记忆原点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简介

位于莞城西部,南面为传统商住区,北面为珊洲河,西临东江大道。东西长约840米,南北最宽处约400米,东至光明路,西至中兴路,南至振华路,北至珊洲街,含旨亭街、阮涌路、大西路、中山路、和平路、维新路等街巷。总建筑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其中历史传统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

东莞莞城偏西位置,珊洲河南岸有一片古老街市,巷道交错,密如蛛网,宽街窄巷,老屋连缀,陌生人第一次置身其中或许会片刻恍惚,宛若从繁华现代穿越回历史烟尘,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停留,不由得让人驻足凝神打量……

这里,就是东莞“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那些遥远的历史故事,那些湮没在时光里的记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无不令人顿觉惊艳,挽面、竹器、耍椂,那些又遥远又亲近的手艺、器物,都沉淀其中,历久弥新,光彩照人。

若是从空俯瞰,这里更有一番别样景致,山川大地城郭,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相互连通,如同大地上阡陌纵横的田塍,人间世事仿佛也在街巷中变迁游走。

从中兴路到大西路,穿越历史视角,回转时空间隔,眼前的景象与电影异曲同工,倒流之后直抵当初,最初的那个条珊洲河,绿水柔波,商船往来,“校场墟”熙熙攘攘,贩夫走卒……

2020年,“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即“东莞记忆历史文化”游径,“迎恩门城楼-东莞可园-容庚故居-大西路中兴路历史文化街区-却金亭碑”。

顾名思义,历史文化游径能够有效串联一定区域内价值突出、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让到访者遍揽沿线重要的文物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旨在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文字,再次感受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品读人间烟火,拜访骑楼古宅,追溯那些沧桑往事。

专题监制:张树坚专题顾问:李炳球专题策划:雷石鹏张洪波何杰

专题统筹:刘爱琳龙小晖本期撰文:王红林

本期图片:程永强蓝业佐郑志波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教场墟:莞城商贸历史源头

当下的北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门前,面对着人车涌动的热闹街市,这里曾经因为珊洲河,早已是商船云集的交易码头。紧邻教场街,水上交通发达,教场墟成为莞城商业旺地。转过街角就可以看到却金亭碑,当年商贾繁荣、却金不受的廉洁故事历历在目。

教场墟自明代至今,始终是莞城重要的商贸区。

明朝时期,教场附近已十分活跃。据明(崇祯)《东莞县志》记载:“教场,在城北海滨……嘉靖间,民渐侵占,邑令孙学古始环筑围墙……嗣后集虚之架篷为浮店,遇操练则撒去;天启间,垄断之徒承纳税银,为上司吏书公食,当事者谓起造铺小半,留其半犹可耀武,遂许之。此端一开,今遂成市阓”。

清朝中期,东莞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莞城向外扩张,在明代“教场墟”的基础上继续扩展为“校场头市”“校场墟”,依托东莞水道的河运优势,脉沥洲水(今珊洲河带)沿岸,逐步形成密集的河岸商埠,成为连接水运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布匹、草织品、土纸、干果、炮竹、谷米等产品交易繁盛。常有外国商船云集,街市上出现大量“洋货”,如火柴、明镜、五金产品等。

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加之清末民初时已形成的鸭春埗、菱角埗、省渡头,进一步促进了莞城商业的兴盛繁荣。那时莞城一些街道已出现“成行成市”,比如打锡街专营锡器,文房街主营布匹,猪仔墟专卖猪苗,其他如杉排街、卖饭街、葵衣街、床街、炉街、元宝街、钉屐街、纸扎街、豆豉街、皮鞋巷、果巷、芽菜巷、油巷等均趋于专一经营。

1930年前后,教场墟进行大规模改造,拆去了狭窄拥挤的麻石街巷,扩建成水泥马路。据《东莞市莞城志》记载,迎恩街、打锡街、驿前街改建为振华路;卖麻街改建为大西路;猪仔墟、丛桂坊、纸扎街改建为维新路;元宝街、茱萸街(俗称薯油街)改建为和平路;拆文房街与教场北街一段改建为中山路;拆建古街、遇贤街建中兴路;拆下市街及杉排街一段改建为威远路。1934年,建珊洲大木桥,此后由大西路往脉沥洲不再需要渡船——至此,“前店后仓”的骑楼式商铺,作为莞城乃至东莞重要的传统商贸区,大致布局与风貌延续至今。

眼下站在珊州桥上,河水已经变成了窄窄的河涌。桥右侧,已于1999年密封至兴隆桥河面,建成了一条以批发水果为主、兼营小百货的商业街,俗称“水果街”。

世事变迁,商品流转,有的可能已经永远消失在我们的生活里,但记忆还在,行走在这些古老街巷,还会看到那些街道的古老名字。尽管皮鞋街早已不再专卖皮鞋,但看到它还是会莞尔一笑,这条街巷的故事,就隐藏在这些特殊的名号中。

骑楼街:建筑艺术韵味悠长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最动人的还当属那些骑楼建筑和传统岭南建筑。

它们沿街立面、并肩联立,柱廊遮阳挡风雨,还有中西合璧的风格。现在行走在振华路、大西路段,还可以看到大致3365米上的约50座建筑单体;和平路中兴路段约480米,也有40多座建筑单体,基本保存着民国风貌。

这里依旧是莞城主要商业区之一,那些传统食品、副食品、日用品、电器五金以及部分传统行业,如炭画像、玻璃镜画、寿衣祭品等,还在坚守。

如果想要追寻传统岭南建筑,那就要去旨亭街、教场街、阮涌路一带的街巷内部。大多砖木结构,还保存着传统建筑工艺及建筑构件。此外,尚有个别保存相对完好的“中西合璧”风格民居。据统计,这个街区现有文物建筑2座,历史建筑27座,优秀传统风貌建筑68座。整体风貌完整,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艺术价值颇高。中兴路有一侧沿着珊洲河而建的老屋,至今保留着“前店后仓”格局,可以看出来当年商业上依赖水道便利的用心。

骑楼建筑街区就更有艺术感:层次清晰,富于变化,采用南洋的“天目”、西式柱头与山花、中式满洲窗与灰塑、匾额等,三种风格融为一体,工艺水平与艺术价值均十分显著。

现存传统建筑,多为民国时期建造:首层均为梁柱式柱廊,线条简洁;二层或三层立面变化多样:单看立面和窗户,有的是西式券拱窗,有的是满洲窗,矩形木框配彩色玻璃,有的是中西结合,拱券下壁柱间为满洲窗。

阳台立面变化也很丰富,包括内凹式、外挑式等。如大西路38号仅有弧形栏杆,实为假阳台;中兴路一处建筑,阳台栏杆之上分别由科林斯和爱奥尼克柱式支撑,以门窗连接室内外;阳台栏杆多为镂空式,常见琉璃宝瓶、几何纹或花朵纹;女儿墙造型各异,外挑式更为常见,多是以牛腿柱支撑。构图多为三段式,两侧多为镂空栏杆或矮柱形装饰,居中多为文艺复兴式三角形山花、巴洛克山花,精美者多为短柱支撑弧状或火焰状券拱。

旨亭街:莞邑先贤留有足迹

穿街走巷,旨亭街、驿前街、演武街就在眼前。“旨亭街”得名恰如其分,传说明代此地有一驿站及一亭,圣旨来莞,县令在此接旨,如此推及“驿前街”,想来也是如此典故。

清朝至民国时期,旨亭街为书香街,曾有多间私塾、书室,现尚有绍汉书店(旨亭街三巷36号)。演武街,源于明洪武年间所设演武亭,明嘉靖年间称作较场,清代衍生出演武街、校场街、校场头街、校场正街。

“却金桥”因邻近却金亭故名,位置在教场附近。“宝树流芳”(位于大西路),原名“宝树留芳”,本是谢族族人聚居地。相传晋孝武帝某日驾临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家中,见一棵柏树长得十分茂盛,于是说:“此乃谢家之宝树。”后世谢氏多以宝树为堂号,祠堂前多立有“宝树留芳”牌坊。

沿着旨亭街,一直走到尽头,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容庚故居,位于旨亭街8巷2、4、6号,一座三进“三间两廊”式的东莞清代民居。容庚及弟容肇祖、妹容媛均出生于此。

容庚故居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特定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老屋子也是“记录者”,东莞文化名人的记忆原点。

小巷深处:市井烟火最为醉人

动人的东西一定要与“你”有关。

历史的烟尘已然远去,行走其中终究是当下。不妨倾听在小巷里度过童年的老者记忆,看看他们的童年如何度过。

在教场街生活过的叶宴珍老人,对于往昔岁月依旧印象深刻:“那时候家里在巷口开了一间小小的食档。春天,花生熟了,购来花生做成风味花生摆卖;仲夏,乌榄成熟,果肉腌制成榄角,榄核则一个个放在木桩上,用乌榄刻刀破开壳,榄仁卖给月饼场,榄核卖给茶楼烧火;秋冬季节,一家人开始做木薯粉,父母忙碌,街坊帮忙……”日子匆忙,时光流转。

美食的味道,童年光顾的小店,自然也不该错过。街巷深处有一家中山餐馆,小小的馆子,现在还在街角,就守在时光里,等你在某一刻重新开启味蕾的记忆。振华路,八十多岁的老者周容精神矍铄,日日坐在店前,挥毫书写,独自撑起店面养活全家……老巷里充满了这些人间故事,这些平凡的故事构成了历史与文化的细节,绵长而令人感动。

骑楼下,还可以见识古老的“挽面”绝技。粉饼扑面之后,手艺师傅,仅用一根线,一头咬住,一头被手牵着,绞动,在客人脸上“旋转跳跃”,不一会儿,绞过毛的面皮便光滑无比。“挽面”通俗而言是“绞毛”,以前只有已婚妇女才有资格去“挽面”,“挽面”生意最兴隆的时候,应该是中秋前夕,外婆都要来“挽面”,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去女儿家给外孙赠送礼品。

中秋。东莞习俗“外婆买柚给外孙,一人一个”,让孩子们都能快快活活过中秋节。后改为纸灯,外婆八月初一后开始“探中秋”,仍给外孙们买灯笼。孩子们拿到中秋灯后,开始担灯笼,入夜随街游玩。

中秋到,耍柚椂。耍柚椂也是中秋长辈送儿孙的传统好物,这些手编物品充满了时代感,结婚定亲时用的“喜担”,连同这些习俗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传统在这里得以延续。还有,莞城人谓“做冬大过做年”,那些各色肉食和粉果,无不是对传统的坚守和传承。

再如正满。正月三十为满一个月,故名正满,莞人取其谐音“蒸满”。是日各家多多煮饭、锅里必须蒸上一碟满满的猪肉搅鸭蛋(或鸡蛋),以示满足。

就像那些古老的街道名字,皮鞋巷、果巷、葵衣街、大西路、中兴路、旨亭街、教场街、天水养芹……一路延伸保存至今,讲述着一座城的故事,也延续着一座城的文化与记忆。

回望老街:传统印记生生不息

老街纵横交错,小巷冷清幽深,都在荡漾古意。墙头青砖上常有绿植随性生长,屋檐的水滴则已经染黑墙体。

老街人潮涌动,摆摊设点引车卖浆,好不热闹,教场街“贡士”的故事,千祥街小吃的喧腾,都是最纯粹的烟火气,最市井的人间万象。在小巷里徜徉,既有闲散的悠然,又有生活的热度,也许这就是老莞城的底蕴。

千祥街,就是东莞人“买年货”的那条街,心照不宣。只要看到千祥街人潮涌动,过年就近在眼前。而今在一个平常日子来到这里,看看前店后坊,品品传统点心,那些实惠美味承载着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当下颇为难得。

街区传统商业功能和传统行业至今延续,骑楼片区目前主要经营餐饮、日用品、副食品、小家电、服饰等。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如有110多年历史的“雅仕钟表店”(振华路93号)、80余年历史的“莞翟麻茶王”(大西路8号)和“裕桦糖果”(和平路91至93号)等。同时那些独特工艺、传统行业也还有保留,如草药、竹器、纸扎、炭画像、钟表修理、雀鸟用品、手写对联、寿衣祭品、传统特色小吃等。

细细品味,“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着实堪称“宝藏之地”,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昔日繁华痕迹,找寻记忆里远去的印象,怎不会感慨万千?

新闻推荐

有温度的保险,更贴心的服务 东莞平安人寿暖春复工牛劲足,“产品+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春回大地气象新,逐梦奋斗正当时。平安人寿东莞中心支公司节后全面复工复产,迎来牛劲十足的暖春行动。一方面积极推动“新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