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7大产业基地,培育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 东莞:激活新动能 再造增长极
东阳光药物研发室,研发人员正在进行药物试验。孙俊杰摄
施工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有序穿梭,建设工人来回忙碌……近日,东莞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并设置了多个乡镇会场,东莞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但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掌控力、培育更多元的支柱产业集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未来,东莞将布局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当好广东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
新产业:7大新兴产业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投资30亿元的重大项目,早上摘牌,当天中午即动工,跑出了项目落地的“东莞新速度”。2月26日,在东坑镇,东勤通讯高端移动终端智能总部项目动工。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邱文生说:“东勤通讯高端移动终端智能总部项目是华勤在国内的重要布局,未来将打造成世界级标准的智能制造工厂。我对东莞的发展充满信心!”
华勤集团在国内手机ODM行业排名第一。如今,越来越多国内外龙头企业带着重大项目,来到东莞,为东莞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添一把火。
2020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45.6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新动能的崛起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东莞密集落地,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2020年,全市产业工程项目完成投资480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高端装备制造工程分别完成投资216.5亿元、109.7亿元。
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补链强链拓链,东莞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新年以来,东莞在打造新动能方面动作频频:市政府“一号文”首提打造新动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动员建设;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做客央视,畅谈培育新动能……这些重大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打造新动能,将是东莞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最新出台的《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中,东莞提出打造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未来,东莞将以“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拓展优化产业空间,促进优质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新业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数字化转型
今年2月,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受邀做客央视《对话》栏目,通过一个企业的故事,解读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
梁维东介绍,家具制造业是东莞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东莞有一家企业叫慕思,主要做床垫。疫情发生后,慕思通过线上直播带货,销量最高的一天卖了5000张床垫。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正为东莞制造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让东莞经济转型的步伐迈得更加轻快。
阿里巴巴将东莞定为其第一个数字化产业带试点城市,打造了一套集制造在线化、流通智能化、产地品牌化、本地服务网格化于一体的产业带数字化方案。目前,东莞有超过5万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1688平台拓展市场,线上月销售额近20亿元。京东投资200亿元,在东莞建设“京东智谷”。项目通过技术赋能、资源赋能、资本赋能、经验赋能、场景赋能、空间赋能、服务赋能等七大赋能,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推动东莞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如今,在打造新动能方面,东莞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数字赋能和品牌赋能行动,并拿出真金白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新业态的成长。
在数字赋能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向上下游企业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管理经验;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项目按总投入的25%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加快推广基于“鲲鹏+昇腾”的工业应用开发和移植;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做大做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等。
在品牌赋能方面,实施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力争到2025年获评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企业不少于8家;实施“先进标准+”工程,获中国驰名商标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加快打造传统产业集群“东莞制造”区域品牌。
新人才:跃升科创“国家队”,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在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与他的团队,正在利用重大建构筑物地震安全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对港珠澳大桥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除了港珠澳大桥,马宏伟的团队还负责佛开高速九江大桥、黄埔大桥、虎门大桥、中国散裂中子源等的监测。未来,团队将力争建成国际首个滨海地区复杂环境下的多灾耦合试验及模拟仿真平台。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才和技能人才的支撑。如今,东莞不仅有数百万产业工人,还有235万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2020年,东莞集聚高层次人才15.6万人,超过50位院士常年在莞开展科研活动,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随着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正式跃升为科创“国家队”,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面向数百万产业大军,东莞还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三年提升100万人的学历技能素质。在产业转型的同时,东莞的百万产业工人也在与城市一起成长。模具工人何健在东莞工作18年,凭借精湛的技艺,获得“东莞市技术能手”“东莞市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为培育新动能,东莞提出实施人才赋能行动计划。对研发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筹集人才安居房5万套以上;每年提供不少于1万个公办或购买服务入读民办学校的学位专项用于保障人才子女入学;打造“政策直通车”品牌。为持有玉兰卡、莞香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行政便利、医疗保障、配偶安置等24项全方位全覆盖暖心服务。
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引进新人才,搭载全新动能的东莞未来可期。
■数读2020
●东莞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9%。
●东莞产业工程项目完成投资480亿元,同比增长8.1%。
●东莞高企总数6381家,是2015年的6.5倍,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比2015年翻一番,跃升至全国第二、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9%、37.9%。
●东莞集聚高层次人才15.6万人,超过50位院士常年在莞开展科研活动。
■一线走访
博迈医疗:
彰显“好球囊中国造”的尖端品质
近日,在广东博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迈医疗”)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全身包裹着白色实验服,戴着手套和口罩,全神贯注地研究一根导管。
博迈医疗研发副总张志军介绍:“这是我们最新研发出的一种导管,能在复杂血管内"行走",有效处理血管堵塞及钙化病变。”
前不久,广东科技厅发布《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公示》,东莞市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的项目共有4个入围,位居全省第四。博迈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冠脉介入球囊导管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张志军介绍,这个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材料改性专利技术,针对人体血管狭窄病理特点,提出了最优化的成分配比,有效提高材料性能。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博迈医疗董事长李斌介绍,公司先后组建了东莞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成功研发转化及上市三类高值医疗器械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10余个。
“这次拟获省科技进步奖,是对博迈医疗科研创新的充分肯定。”张志军说,“作为国内细分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将继续坚持科研创新,彰显"好球囊中国造"的尖端品质。”
撰文:吴擒虎
新闻推荐
桥下空间变停车场 多个堵点逐一攻破东莞品质交通建设加速推进,今年将完成50个以上堵点整治,力争新增停车位不少于6万个
即将投入使用的人民医院立体停车场东莞不断促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文/羊城晚报记者余宝珠图/羊城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