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红十字会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十年 大爱东莞 “髓”缘乐助
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医生给东莞的捐献者扎好针,准备采集造血干细胞。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用微不足道的付出来改善他人的生活,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这是我一直的追求。”8月28日上午,在广州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东莞市康复医院作业治疗科康复治疗师何良珍顺利返回东莞。何良珍是东莞市第7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东莞第3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务人员,她的善举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新生的希望。
从2010年到2020年,东莞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已走过十年。如今,东莞市红十字会形成“红会统筹、多方联动、志愿者全程参与”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模式。截至8月31日,已有74人成功捐献,出库率为1.48%,远高于全国平均出库率,出库率和捐献数量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保持高出库率、确保零悔捐,东莞市红十字会连续7年被评为广东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单位。
为素不相识、身陷困境的人雪中送炭,挽救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东莞市民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最无私的爱。十年持之以恒,东莞市红十字会让爱心融入城市肌理,共同筑成“大爱之城”。
●南方日报记者欧雅琴
◎从0起步
无私大爱凝聚新生希望
在自家的蛋糕店里,莞城姑娘吴雪莹熟练地搅拌着面粉,在她的巧手下,一个个造型可爱的蛋糕顺利出炉,让前来的街坊品尝到了甜蜜和幸福。
作为东莞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一人,吴雪莹在2011年4月为素不相识的地贫小朋友捐献了“生命的种子”。其后,她更是经常参与志愿活动,为全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现身说法。
当患者因病使机体造血功能异常或失去造血功能时,将他人的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正常的造血功能和相关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参与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依法履行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红十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潘永康说。
时间回溯到2010年10月1日,当天,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东莞工作站在东莞市人民公园正门举行仪式,东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正式启动。
宣传培训、捐献动员,成立伊始,东莞市红十字会全力推动全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在长安镇长青路广场的长期宣传点,志愿者为市民讲解造血干细胞知识,动员市民登记捐献。通过深入调研,东莞市红十字会与市中心血站密切配合,提出了“机采带造干,造干促机采”的工作理念,东莞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服务队在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同时开展造血干细胞宣传招募,使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在红十字精神的感召下,东莞社会各界以生命为中心,相互支持配合,各级政府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人民医院为捐献者开通体检绿色通道,形成了“红会统筹、多方联动、志愿者全程参与”工作模式。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为东莞文明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雪莹、唐建华、张亮、郭立远……十年间,捐献者不断涌现,截至8月31日,已有74人成功捐献。回望从0到74的十年历程,捐献数量的增长呈现着“加速度”,最初,需要近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10例捐献,如今,约半年即可完成,东莞速度不断刷新。
◎从微着手
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爱心
“又一位小伙子成功捐献了,这是东莞第7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8月27日,厚街的小伙欧亚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东莞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道主义关怀小组组长刘建江第一时间把消息分享到微信群。
刘建江,在东莞志愿者群体中人称“江叔”,是东莞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最熟悉的人,亲身陪伴57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018年,刘建江获中华骨髓库“五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2018年6月被评为“中国好人”。东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坦言,“东莞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能够在省内兄弟市中脱颖而出,江叔贴心细致的服务是关键因素。”
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科学流程,需要专业人员全程陪同。捐献者从起初的体检,到后面的打针、抽血、捐献,刘建江都会全程陪伴,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积极的心态、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他们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帮助捐献者解决生活困难,“愿意捐出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都是英雄,不要让英雄在捐献的过程中感到孤独。”他说。
此前,来自樟木头的医生蔡德志为一名香港的白血病患儿献出了造血干细胞,刘建江不仅在医院陪了他5天,陪他一起逛街和看电影,还积极动员他接受媒体采访,呼吁更多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完成后,蔡德志被刘建江的行动感动,发了一条长篇幅的文字在朋友圈表示感激,其中有一句写道“相比江叔所献的爱心,我的所做不值一提。”
这样的陪伴者,不只江叔一人。为了让捐献工作落到实处,东莞市红十字会以生命为中心提出了“陪伴捐献”做法,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资深志愿者成立人道关怀项目组,从捐献者配型开始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及时排解思想顾虑,协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捐献顺利完成。也因此,东莞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出库率、零悔捐的优秀成绩,东莞经验已广为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
爱心传递。如今,被爱陪伴后的东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大都选择从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工作。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动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也希望更多的爱心力量加入进来,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再添新活力,为更多家庭送去生命的新希望。
一个个奉献爱心、延展生命长度的故事,共同烘托出东莞这座大爱之城的底色。
◎从情感到思想
“东莞样本”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无私的大爱,可以战胜本能的恐惧;素未谋面的人们,也可以血脉相连,给予社会不期而遇的温暖。
今年3月,清溪的企业家熊毅面临着经营和家庭的压力,毅然选择了“救人要紧”,他是东莞市今年新冠疫情期间的首例捐献者。收到受捐患者的感谢信,体会着字里行间对生命的乐观,熊毅说:“付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勇气。对方应该是一个很年轻可爱的女孩子,我们一起加油,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从无到有。在东莞,每一位捐献者的故事,都会被作为公益榜样广泛宣传,激发了更多文明力量。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东莞市民志愿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从0到74。如今,东莞每年的捐献数量稳步上升。今年,全国的捐献工作受疫情影响暂停了近两个月,但截至8月31日,东莞已成功捐献13人,全年捐献有望超20例。对于东莞这样常住人口为800万的城市来说,捐献数已经与人口数千万的大城市相当,正是“生命至上”最深刻的诠释。
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今昔蝶变,汇聚着捐献者的爱心;东莞市红十字会的久久为功,获得了全体市民的认可。
兄弟城市与中华骨髓库都为“东莞经验”点赞:2018年,中华骨髓库宣传和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东莞红十字会代表广东省红十字系统汇报东莞经验做法,受到全国同仁的广泛赞誉和中华骨髓库的高度肯定;2019年,中华骨髓库莅莞调研,充分肯定了东莞的工作模式;同年,东莞市红十字会受邀到江苏、贵州等地介绍工作经验。
“东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全省位于前列,出库率很高,这其中有东莞市民的爱心奉献,也与红会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密不可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主任吴梦晴认为,东莞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紧密结合,联动共推,志愿者在献血服务点一对一地宣传招募,保证了高质量入库,只要配型成功,基本上都愿意捐献。她说,十年来,东莞的捐献工作进步很大,期待东莞做得更好。
在东莞,全国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成立两年来,完成了380多例高难度的移植,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为无数儿童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研究院院长李春富教授说,强有力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就像医生的“后盾”,让临床的医生们在治疗中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为病人带来了安全感,“东莞各层面的互相协作、帮助支持,让我们迅速"起飞",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涓涓细流,汇集成大爱海洋。在“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东莞爱心市民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看到生命新希望,互助、友爱,在生命的接力中,一幅文明城市的大爱人道画卷正在东莞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根据东莞市金融局7月22日召开的全市银行机构创文工作推进会统一部署,建行东莞市分行高度重视文明创建相关工作,深刻把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