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为何爱到东莞创业?
创业门槛低、产业链条完整两大优势最具吸引力
有创业者认为不一定要太多政策补贴,更期待资源配置
对话新动能莞见新未来
“来东莞5小时就觉得很舒服了!”香港创业青年范致贤带着少许兴奋,表达了对在东莞创业的期待。他计划,第一步要做的是为英文名片增加简体汉字版本,方便沟通。过去一个多月,至少有三场港澳青年考察团到东莞交流,他们与范致贤一样,带着兴奋、好奇而来,同时夹杂着对文化差异、招聘难易、市场开拓的担忧。短暂的交流活动虽不能百分百解决问题,但至少开启他们对东莞了解的第一步。至于未来,包括港澳青年在内的人士,期待建立一个深度交流的信息平台,加强沟通。
A
港澳创业者越来越多
出生于1991年的范致贤,大学二年级就开始创业,5月29日带着创业项目“打卡热点手机拍照App”参加中国青创板优质项目投融资对接会———粤港澳大湾区专场,这也是他首次踏足东莞。
记者采访他时,他来到东莞才5小时,看了周边的环境很不错,尤其政策有支持,场地还免租,符合要求还有资金奖励。“我有兴趣到东莞创业,东莞可作为一个分支负责执行,香港一支负责对外‘见客’,是新的‘前店后厂’模式”。他表示,会更多地到湾区城市熟悉环境了解政策。
随着大湾区热度提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东莞考察的港澳团越来越多,落地到东莞的港澳青年创业项目也日渐增加,上述的投融资对接会就有7个香港项目。
“我们最早没有香港项目,二期有两个,三期就更多了,有近20个”。光大产业集团副总裁、光大We谷总经理林建强表示,三期真正启动是去年12月,这个数据侧面显示今年不少香港项目落地到这边来,包括科技类、文化创意类等。东莞松山湖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基地就在松山湖光大We谷内。
卢树栋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东莞市天成互联网有限公司创始人,另一个身份是澳门青年商会创会会长,“过去一年,松山湖常到澳门推广,我也带团到东莞考察。我亲身做了示范,落地到东莞”。这是卢树栋在内地的第一家公司,也是松山湖第一家澳资公司。
卢树栋的公司设立尚不满一年,主营网站正在内测,设有内地、香港、澳门三个分站,其中一个定位是沟通三地信息,用户可以登录查阅并上传资料,寻找资源并实现对接。“尽管澳门是世界上人均GDP与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但居安思危,澳门的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有限,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创业势在必行。”
卢树栋说,澳门创业者多往广州、珠海、中山跑,随着交通完善和信息推广,他们也来到东莞考察,项目集中在科技类、文化创意类、酒店服务业、国际贸易等。他表示,自己要扮演好澳门青年进入东莞发展的“超级联系人”角色。
B
面临水土不服
创业门槛低、产业链条完整,这两点被认为是东莞最大的优势。
2018年3月,香港屋邨长大的80后邓文俊辞去月入三万多元的工作,裸辞后创办WhereARLimited,埋首研发增强现实(AR)技术,当前他的创龙科技已入驻松山湖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此前,他曾花了2个月,走遍大湾区内除江门外的10个城市,“我当时是两三天跑一个城市,逐个高新区去敲门,约到当地孵化器的负责人就马上启程出发”。
10个城市看下来,邓文俊分析,香港行业转换很快,成本太高,现在的深圳情况差不多,尽管深圳前海很积极,但是资源少,想进去的公司多。广州方面,广州东成本很高,广州南交通不太便利,南沙成本也不低。东莞的成本低,发展空间大,科技接受程度高,产业链完善。2018年12月,邓文俊带着10万元落地在东莞松山湖,“同样的投入,在东莞创业比香港的收益要高5-6倍”。
当然,来莞的港澳创业者也有他们的担忧———水土不服,包括文化、人员招聘、市场开拓。卢树栋说,“澳门青年不想到内地创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重新开发人脉资源。”而邓文俊就将10万元集中用在人脉资源方面,因为当合作伙伴多了,思考空间和商机会相对扩阔。采取合伙人制度,与不同的资源持有者共同开发相关市场,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发挥杠杆力量,从而集中力量在产品研发和定位等。他提醒“如果没有本土市场资源,千万别自己强行推动,那要花上很高的成本代价”。
其实关于港澳二代,今年东莞两会上,东莞市长肖亚非现场点题关注。其中生活文化圈被现场的政协委员多次提及。邓耀升是东莞政协常委、升域(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也是一个香港二代创业者,他说“文化、生活圈影响最大。如果平衡不好,有一些人虽然工作在东莞,但住在深圳、广州、香港,这并不是真正融入,创新的根也不在这儿”。
邓耀升认为,东莞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地方,未来如果多一点创业基地,慢慢生态就起来了,同时这里成本低,又临近香港,全球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
C
用好国际思维
关键还是要走出来看看,这是受访港澳青年一致的观点,通过了解每个城市的环境和特点,看看自己的项目适合在哪个城市发展。广东政协委员、司南创新联盟主席林至颖表示,在香港,资金、场地是问题,但来到湾区之后,未必就是钱和场地的问题。他认为,湾区城市间的信息差,增加了沟通成本,他希望有更多的信息沟通平台。这一观点可以说是采访时,港澳人士的共同诉求。
钟伟昌是香港科创发展协会智慧商业委员会主席,他为港澳青年拥有创业热情、拥有国际思维而高兴,同时也给港澳青年浇了一盆“冷水”,“港澳青年的东西还是很‘港澳’,一个想法好像厉害,但是内地已经在做了。他们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内地的创意、科技”。
钟伟昌归结的原因是创业经验不足,他认为内地有一个优势是够大,有很多比赛,有很多机会磨练,参加10次比赛,10次下来就可以不断修正,内地有很多对手,水平也很高。香港比赛少,圈子少。他建议,大湾区城市间、人与人之间要融合多一点。空间大了,思维也会广。
这样的融合可以从交流开始,钟伟昌表示,现在港澳大学生常到内地作交流,大学生需要至少半年的交流,看多一点才有觉悟。很多时候学生的想法从高中就开始形成,这样的交流可以从高中就开始推进。
“国内科技+东莞制造+香港包装”,钟伟昌认为这是一个出路,世界各地专利在香港汇聚,香港如同超级联系人,可以把大家融合在一起,虽然做不到从0到1,但是香港创业者可以尝试发挥自己所长从1到n,“大湾区背景下,创业团队可以多容纳不同尝试的创业者,激发不同的思维”。
D
期望更多资源配置
与港澳创业者同样兴奋的,还有大湾区各地市。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被媒体称之为“5·20礼物”,方案提及到2025年,广东将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孵化平台载体布局。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入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名单。
《实施方案》另外还强调“粤港澳青年深度交流融合机制”,通过开展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行动、建设粤港澳三地双创资源对接平台和加大基地建设宣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三地青年融入湾区发展。发挥创业大赛引导作用,加强与港澳高校和各类港澳青年团体的沟通联系,促进港澳有关创业就业信息平台与各基地对接,使各基地成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的首选地。
积极吸引港澳创业青年的到来,在东莞从民间到政府层面都在行动,如各地商会组织的交流团、还有各市组织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如“对话新知:我们的湾区创业梦”青年创业主题演讲活动,就邀请北京、香港、澳门、东莞等地的创业青年分享创业故事,推动湾区青年创业的合作和创新要素的融合,探索整个大湾区青年来东莞创业的新思路。
东莞2016年出台的《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年)》,政策出台后,东莞市科技局共组织了5批次的认定工作,先后认定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平科技园、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6家孵化载体为东莞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以及认定了94位东莞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当然来莞创业的港澳青年远不止94人,他们分布在各个镇街,积极布局湾区的市场。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后,东莞也在起草新的培优方案,激发港澳二代的创新创业热情,为莞港澳合作带来新的活力源泉。
“大家在关注政策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看产业链。”5月初,港澳青企考察团参访松山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黄天梁强调,希望港澳创业者能够在东莞寻找到匹配资源。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邓耀升,他认为不一定要太多政策补贴,更期待一些资源的配置,如一些数据不仅开放给香港,所有企业都可以共享,青年企业家可以获得更多机遇。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调研员张志云表示,东莞的平均创业年龄仅35岁,2018年25岁以下的创业青年有1.8万之多,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节点上,东莞即将迎来新一轮腾飞的机会,欢迎青年才俊到东莞创业共成长。
创业
故事
程序员邓文俊:
考察10个城市
最终落户东莞
程序员邓文俊决定到东莞创业时,身边的朋友是一边倒反对,“他们觉得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创业,有极高风险,市场回报完全不能确定”。但是邓文俊还是来了,2018年12月带着10万元创办创龙科技公司,埋首研发增强现实(AR)技术,当前已收支平衡,他鼓励香港年轻人来东莞创业,“因为同样的投入,在东莞创业比香港的收益要高五六倍”。
选择东莞
邓文俊是一名80后,在香港屋邨长大。在创业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程序员,月薪3万元。2018年10月,他裸辞了,当时的老板问“你想创业吗?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程序员,没人脉、没资金、没经验,你一个人怎么去做呢?”老板的提问并没有吓到邓文俊,他认为不突破舒适圈,永远只能在台下听台上的人讲话。
辞职后,邓文俊投身创新科技行业,在香港创办WhereARLimited,埋首研发增强现实(AR)技术。随着大湾区机会的来临,他决心到大湾区闯一闯,利用2个月跑了除江门外的10个城市,最后落地东莞松山湖。他分析,香港行业转换很快,成本太高,现在深圳情况差不多,尽管深圳前海很积极,但想进去的公司多。广州方面,广州东成本很高,广州南交通不太便利,而南沙成本也不低。东莞是成本低,发展空间大,科技接受程度高,产业链完善,“对于我所在的科技行业是友好的”。
“最主要的原因,东莞的IT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未必是一个主体,但接下来必定是一个主体”。邓文俊说,三年内团队将集中精力在东莞发展。
钱用在刀刃上
10万元的创业资金,是多还是少?邓文俊说,十万元人民币创业对香港人来说,比较吃力。本来在东莞就没什么资源,应酬客户或住宿的成本压力也高。“钱要花在最重要的刀锋上”,邓文俊说,钱集中在人脉资源方面的花费,当合作伙伴多了,思考空间和商机会相对扩大。
“一开始,谈生意很难,营运模式也不习惯”。邓文俊说,最高峰时一天见了8位客人,八成的时间都在吃饭应酬,洽谈的项目只字不提,可能最后分别时才聊一两句项目的合作,相比起来,香港谈合作就比较直接。在市场开拓方面,邓文俊建议,可以联动本土资源,与不同的资源持有者共同开发相关市场,这样可以发挥杠杆力量,集中精力在产品研发和定位等,可以节省成本、时间。
当前创龙科技的业务包括增强现实、企业系统、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程式、专业企业咨询及顾问服务等,此前还参与了Zimple和华为在虎门主办的时装展,当中以AR技术,与客户进行不同的互动,从而介绍产品的资讯。另外还与东莞凤岗的一家服装公司合作,“我相信我们公司在大湾区是有机会的”。邓文俊表示,未来也希望在湾区内其他城市设立分公司。他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前提是做好调研。
港澳二代邓耀升:
百亿铺王之子参与东莞旧改
邓耀升是香港百亿铺王邓成波的小儿子,家族在香港做房地产超过50年。2013年,邓耀升开始将家族企业转型,开拓酒店餐饮、共享办公等多元业务,如今积极参与到东莞旧改当中。可以说,邓耀升是港澳二代的重要代表。
将香港的营运理念带到东莞
邓耀升在18岁时从英国回到香港。虽然前期邓耀升放弃了读大学,直接出来创业,做广告公司、舞台等行业,后来发现,如果要有效地扩大业务,还是需要学习,他选择读了三个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创新领袖硕士、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硕士。
2013年,他创办升域集团,力促业务转型,开拓酒店餐饮、财务管理、安老服务、共享办公等多元业务。这一路走来,是由一个家族传承到促进业务转型,管理的资产规模约600亿,建立超过40个品牌,员工从50人发展到1700人,将原来的家族企业企业化。在香港升域集团是做旧改最多的企业,将工业大厦、写字楼改造成酒店并经营,除了经营酒店,内部的餐饮、会所等的营运也由集团负责。
如今邓耀升将触角伸到大湾区,在东莞拿到了三个项目。邓耀升坦言,父亲二三十年前在北京、上海都有做生意,希望他谨慎投资,“但是我自己看大湾区的深、广、莞,整体环境都不同,有高铁、大桥等,来东莞很方便,这边很像我们多年前的香港。”现在他一个月差不多五分之一的时间在东莞。
怎样改造东莞的工厂,将香港的模式带来东莞,邓耀升认为除了高新科技外,还可加入服务业。“我知道东莞已经有创新科技园区用了旧改模式,接下来会不会有酒店、会所等模式去经营好这些资产?让更多人才聚集在这里”。有了东莞的地产,有香港的营运概念,加上金融融资的平台,邓耀升认为可以加速东莞的转型。
不过,他坦言,刚开始不会拿到最好的项目,但是慢慢会改变,未来有计划投资更多。
成立飞跃莞港青英荟分享经验
现在邓耀升除了商业运营外,他还做分享,“要多一点交流,要相互碰撞才会有创新,才会全方位去解决一些社会需要。
他是飞跃莞港青英荟会长,这是由三名东莞政协常委一起建立的,将东莞、香港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针对一些项目、主题、问题去部署,创造更大的价值。作为东莞政协常委,他近年来也在关注港澳青年来莞创业的话题。结合自身经验,他认为“文化、生活圈影响最大,人才从不同地方来到这里,朋友圈重新建立。如果我们希望专才、大企业留在这里,教育、生活、餐饮都很重要。如平衡不好,那么有一些人虽然工作在东莞,住在深圳、广州、香港,他们并不是真正融入,创新的根也不在这儿。”
邓耀升说,事实上“升域”当前在东莞的业务,就是将香港的概念引入,打造生活圈。尤其是近期有消息说大湾区大学将落户东莞,这将可以成为东莞一个强项,生活成本比较低,距离香港很近,条件难得。
“我很鼓励大家来东莞。”邓耀升表示,青年企业家可以获得更多机遇,政府可以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
采写:南都记者梁锦弟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马骏通讯员陈波)记者昨日获悉,6月1日~6日,东莞香市动物园将联合美团推出“香市儿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