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陈益家族墓入选省文保单位 400多年前陈益引入番薯种,并在祖父墓地旁扩种推广,成为中国引种番薯的第一人

羊城地方 2019-05-29 11:34

陈莲峰墓

陈益家族墓位于东莞市虎门镇金洲社区

陈益最早引进的番薯品种就是“虎门牛黄”

149

策划:田恩祥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香甜软滑的番薯,其实跟东莞有着很深的渊源。400多年前,东莞虎门北栅人陈益冒着生命危险,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成功从安南(今天的越南)带回虎门,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虎门陈益家族墓入选。5月23日,记者到虎门镇探访陈益家族墓并获悉,陈益家族墓为我国第一块番薯地的古代农业遗址,虎门将考虑在适当时机,建设陈益纪念公园。

400多年前带回番薯种

陈益家族墓位于东莞市虎门镇金洲社区梁屋村南面小捷山半山坡上,一排四座,最早落葬的是明嘉靖陈莲峰(陈益祖父)墓,其后以陈莲峰墓葬为核心,其后代陈虞肩、陈益、陈儒楚夫人邓氏被安葬于墓侧,成为明代的陈氏家族墓群。

据《虎门文史》记载,陈益是虎门北栅人,生年不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他身着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到达安南后,当地酋长接待他们时摆出一道官菜,这道“菜”香甜软滑,除了非常可口外,还能充饥,这便是番薯。经过努力,1582年陈益冒着生命危险将番薯种带回虎门。在家中引种成功后,在小捷山祖父陈莲峰墓的右方买地35亩进行扩种和推广。虎门成为我国最早种植番薯的地方。

20世纪70年代末,经农业考古专家和学者的反复考证,确认了陈益是中国最早引进番薯的人,小捷山陈莲峰墓地周围是中国最早的番薯种植地。东莞文史学家杨宝霖老师多方求证写成的论文《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人和引种番薯的最早之地》,刊载于《农业考古》1982年第2期。杨宝霖老师通过大量的论证资料,详实地论证了虎门陈益就是中国引进番薯的第一人、虎门就是中国种植番薯最早之地。这在当时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其研究成果也被业界普遍认可。

“如果没有杨宝霖老师的艰辛努力和考证,估计很难有人会知道陈益,也不会有人知道那一段历史了。”虎门人文丛书执行编辑陈梓英表示。

墓前仍保留一片番薯地

陈益家族墓是我国第一块番薯地的历史坐标,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至今墓前仍保留有一片番薯地。

5月23日,记者在陈益家族墓前看到,各种不同种类的番薯长势良好,地上还放着刚刚挖出来的新鲜番薯。陈益家族墓的管理人员75岁的谭伯告诉记者,他是地道的虎门人,已经看管陈益家族墓6年多时间。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这片墓群,同时让更多的人对陈益这位历史人物有所了解,谭伯在墓群前的一片土地上栽种有18种番薯,其中有虎门牛黄、济薯、湘薯等。“有时外出旅游,只要看到番薯,我都会特意购买回来种上。”谭伯对记者说。

而至今,每年清明时节,北栅社区陈氏后人仍以番薯作为主要祭品供奉祖先。

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东莞市政府(东府办复【2004】789号)公布陈益家族墓的保护范围。2018年,虎门镇政府推荐陈益家族墓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陈益家族墓被正式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陈益家族墓,虎门镇将进一步挖掘相关文史信息,对陈益及其家族等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其信息档案。同时,将制定保护规划,对该家族墓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虎门镇文广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建议政府在适当的时机,建设陈益纪念公园,以此提高全社会重视粮食、关注粮食种植的意识。接下来,将通过文学、音乐、舞蹈、评书等艺术形式,讲好陈益的故事,传播陈益历史功绩。探索开展“全国引种番薯第一人”的旅游线路,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在旅途中体验种番薯、吃番薯的过程,进行有意义的科普教育。

新闻推荐

第29届全国幼儿基本体操比赛暨表演大会在广州举行 东莞小朋友斩获两项特等奖

徒手操比赛现场羊城晚报讯记者余晓玲、通讯员市体协摄影报道:5月23至27日,第29届全国幼儿基本体操比赛暨表演大会在广州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