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力以赴当好企业“坚强后盾” 减负添力提效 优化营商环境

东莞日报 2019-05-29 10:42

■2019年4月19日,东莞市“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启动仪式举行。图为市民在“银政通”智能服务一体机打印出来的营业执照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2017年4月11日,中欧双向班列启动仪式在石龙举行。 图为由石龙开往俄罗斯卡卢加州沃尔西诺货运站的中欧双向班列X8426整装待发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再获国家点赞!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东莞市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领域获通报表扬。

这是继2016年度东莞因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获得国务院表扬激励后,再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东莞也是2018年广东省唯一一个在商改领域受到督查激励的城市。

去年以来,东莞作为广东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扎实做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营商环境综合改革38条”为统领,打出改革“组合拳”,以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收费项目最少、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企业群众办事最方便为目标,有效破解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堵点”。

审批上的“减法”,办事效率的“加法”,为实体经济发展减负添力,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吸引高端经济要素的新局面加速形成:截至2019年4月底,全市市场主体突破了117万户,其中企业达52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更重要的是,企业不仅进得来、留得住,更出得去——五年来全市对“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翻了一倍。

关键词:开办企业

审批做“减法”效率做“加法”

“刷脸”登录全省统一平台自主申报企业,在线填报商事登记、税务办理及在线刻章相关信息后,1个工作日内即可领取电子营业执照。今年4月,在东莞市“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启动仪式上,市民叶杰玲通过一体机完成了企业设立登记全套资料的填写,几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这标志着东莞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改革全面启动,通过标准化、智能化行政审批,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同时,通过大数据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注册即可申请创业信用贷款,破解创业初期融资困境。

这是东莞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一个切面。除了开办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成本和能否抢占市场商机。去年2月,东莞被列为全省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去年8月,松山湖市级试点专区实体审批大厅成立,标志着改革全面落地。

“真的太快了,不到一上午就拿到了。”在接过施工图审查备案凭证后,来自东莞市大业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叶玉菁激动不已。叶玉菁此次办理的是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的一个建设工程的施工图审查业务。“以前这个要交19项材料,厚厚的一摞,现在只需要交两份材料,盖两个章就行了。”这个转变得益于建设工程审批改革在松山湖试点的落地。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东莞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办理事项,已经从162项精简为60项,压减了63%;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限最快压减至26个工作日,压减了71%。截至今年4月26日,试点专区共为293家企业成功办理了1678项业务,并正式面向全市全面收件。

东莞将优化政务服务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牛鼻子”,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上频出“硬招”。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有效破解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堵点”。审批上的“减法”,办事效率的“加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截至2019年4月底,全市市场主体突破了117万户,其中企业达52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在全省的开办企业便利化评估中,东莞的综合得分连续三年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

关键词:暖企行动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感谢市商务局、感谢东莞对公司发展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正在进行的"暖企行动",稳定了公司扎根发展的信心。”去年12月27日,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韩裕生对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说,并向该局送上了“优质高效真诚服务”的锦旗。该公司在东莞设立经营已超过20年,集团总部未来将加大在莞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东莞公司产能。

该公司提及的“暖企行动”,是东莞在去年12月底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对企服务活动。“暖企行动”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了精准政策推送、问卷调查、政策宣讲活动以及100家重点企业实地走访等活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创科实业集团执行董事陈建华表示,去年东莞推出了很多针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最感兴趣的是扶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相关举措。因为研发中心的设立,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很有好处。去年,就是依靠产品技术水平提升,创科实业的出口增长超过20%。

2018年11月14日,东莞召开《关于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非公经济50条”。

为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提出将陆续出台扩大外经贸稳定发展等34份政策文件,作为“非公经济50条”的配套政策文件。其中,市商务局配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外经贸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东莞市高质量利用外资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若干措施》(简称莞版“外资十条”)等多项政策和方案,主要包括鼓励企业扎根发展、大力开展“莞货全球行”、扩大重点商品进口和强化重点企业服务四大举措,初步构建起了外贸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东莞以构建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为契机,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开放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开放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开放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5,增长超过10%,连续两年跻身海关总署评选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三位。今年一季度,东莞外贸进出口2920.7亿元,增长8.3%,是全省外贸排名前六城市中唯一的正增长,实现了漂亮的“开门红”。

关键词:减负添力

“减负年”迎来重头戏

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为实体经济发展减负添力,是锦上添花的一笔。

从今年4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16%的增值税税率下调至13%、交通运输业和建筑等行业10%的增值税税率下调至9%,配套“出场”的还有不动产一次性抵扣、旅客运输进项抵扣、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进项税额加计抵减、留抵退税等配套措施,众多莞企迎来了“减负”的大力量。

降税新政实施首月,企业获得感满满。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黎绍桦算了一笔“减税账”:“这一次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调,给我们公司带来很大的发展动力,预计公司仅这一项政策便能减少缴纳税款约2000万元”。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永冲则表示,新一轮的减税政策切实降低了实体经济的成本,此次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将为企业减少税款近17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真金白银”,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增加企业科技研发费用投入空间,对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带来促进作用。

大根(东莞)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光电器材生产销售企业,该公司经理游智森介绍:“自4月1日增值税下调后,截至5月8日,公司增值税由原来的1.61亿元降低到1.31亿元,减负3000万元。”

除了国家税务政策的红利外,东莞还全方位降低涉企税费。以收费项目最少为目标,东莞在2018年共为企业减轻收费负担35.02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21.51亿元,政府性基金13.17亿元,经营服务性收费0.34亿元。今年,通过调整全市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4亿元。

此外,东莞还全面清理规范全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目前已公布全市四批次的清理规范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对未列入定价目录的收费项目,及时废止相关收费文件,取消相关收费或放开市场调节价管理。

关键词:走出去

全市对“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五年翻了一倍

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更要让他们出得去。

每周五早上六点半,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的中外运码头都会格外忙碌,满载珠三角产品的班列将从这里出发,横穿西伯利亚,奔向莫斯科。这条全新的快速物流通道的打通,使广东和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和欧洲市场,在陆上又多了一条直通运输线路。

在位于距离莫斯科67公里的卡卢加州沃尔西诺货运站,是东莞石龙中俄对开班列的终点站,从东莞来的“中国制造”货品,从这里向着更广阔的欧洲腹地启程。随着2017年石龙中欧班列成功实现双向对开,俄罗斯土地上孕育出的丰富物产,也通过它运往中国。

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中欧班列开行频次不断加大。记者从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获悉,目前中欧方向班列以每周2列的频率、中亚方向班列以每周1-2列的频率发运。截至2019年3月31日,石龙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开行398列,发运量超过30000标准集装箱(TEU),累计货值超过16亿美元,发运量占据广东中欧班列发运总量的60%以上。

中欧班列,只是“东莞制造”走出去的一个剪影。近年来,东莞从陆运、海运、空运三方面着力,实行海陆空联动,迅速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海运上,依托东莞港的港口优势,东莞创造出一种叫“海铁联运”的模式,让东莞到俄罗斯以及中东国家的物流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以前,广东货物大多需要通过连云港等北方港口运到中亚,而东莞这一模式比之前节省了时间,可充分满足附加值高、时间要求紧的货物运输需求。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每年会从国外进口大量电子配件,很多时候要走空运,但是东莞没有机场。对接香港机场的“超级中国干线”项目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东莞地处广州、深圳、香港三大机场中心的有利区位优势,在东莞设立国际货站对接香港机场,将空运货物转关至东莞清关的陆空联运物流服务,形成内地城市与境外机场的保税物流对接,铺设了东莞通达沿线国家的“空中丝路”。

据统计,“超级中国干线”业务快速增长,2018年货运总量突破1000吨,达到1435.84吨,同比增长50.35%,货物贸易总额达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38%。

这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巩固了东莞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先行者的重要地位,提升了东莞市在沿线国家中的城市影响力和经济话语权。市商务局数据显示,5年来东莞全市对“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翻了一倍:从2013年的1271.0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2632.9亿元,增长107.2%。

攻坚一线

改革全面落地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71%

“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是即到即办,马上就可以拿到结果。以前办理时限是5个工作日,现在等于节省了一周的时间。”在松山湖试点专区,东莞市大业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叶玉菁对记者表示。

2018年2月,东莞与广州、惠州一并成为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的三个试点城市,肩负先行先试的重任。2018年8月31日,东莞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松山湖市级试点专区正式启动试运行,标志着改革全面落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试点专区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是一个集“前台综合受理、系统电子流转、后台集中审批”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大厅。大厅包括导办区、前台综合收件窗口、后台联合审批区和并联审批洽谈室,基本实现“一区集中,集成服务”“一个窗口,全面收件”“一次申报,并联审批”“一次踏勘,联合验收”。

导办区通过微信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线上预约取号、现场无声叫号、平台科学派号,减少申请人等候时间。结合“一窗式”改革,市级试点专区大厅前台设置12个窗口,后台联合审批区设有60多个办公座席,除特殊情况外,19个市级部门审批代表已全天候进驻办公。

本次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全力打造珠三角最优审批流程。按照改革方案,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将建设工程项目办理事项和全流程审批时间,双双减少50%以上。

试点专区工作人员叶梓健对记者表示,截至今年4月26日,试点专区共为293家企业成功办理了1678项业务。目前东莞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办理事项,已经从162项精简为60项,压减了63%;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限最快压减至26个工作日,压减了71%。就在今年3月15日,试点专区正式面向全市全面收件。

攻坚方向

三年预计为东莞非公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约500亿元

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市场订单减少、资金周转紧张、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支撑不足、企业传承不畅、涉企服务不力、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关于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非公经济50条”),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确保精准施策。经初步测算,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为东莞非公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约500亿元。

此外,东莞还将从企业税费、用工成本和运营成本多方入手,通过实实在在的政策福利助力企业减负。比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工伤保险费率实施阶段性下浮等社保减负政策,预计每年为全市企业减负32.6亿元;一般工商业电价、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降低10%,仅这一项预计每年减轻企业用电成本约17.68亿元。

新闻推荐

擦亮“质量医保、健康东莞”民生品牌

■4月18日,市医保局联合市卫健局在市人民医院启动“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医疗保障是党和政府的重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