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以中子科学城为支撑,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样板 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 打造引领东莞发展的创新高地
近期,松山湖好消息接连传来。
重大科研平台利好不断——“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两轮开放运行成绩斐然,第三轮开放运行即将启动申请;
重大项目进展迅速——近日,重大项目松山湖容大生物研发与制造项目举行动工仪式,接下来还有5个项目计划动工。截至今年5月底,松山湖被列入2019年市重大项目共有77个,总投资额836亿元。
惠企服务再升级——打通企业办事“最后一公里”,全市首创的松山湖“上门帮办”服务近期启动……
与此同时,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大幕正式拉开,松山湖功能区探索打造“1+9”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样板。
重任在肩,砥砺前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为松山湖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
接下来,松山湖将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东莞市委“1+1+6”工作思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通过统筹发展,发挥松山湖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对接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为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驱动
以中子科学城为支撑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6月启动基建。”近日,在东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发展新机遇”论坛上,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分四大板块:第一个是前沿科学研究板块,主要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在东莞进行的研究方向与领域的一个扩展。第二个是公共技术平台板块,如材料结构的表征、材料性质的检测、材料标准的制定等。第三个是创新样板工厂板块,含有高科技的产品在样板工厂实现“中试”,再推出市场和东莞甚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相结合。目前样板工厂的团队就有来自内地和香港的研究院所、高校。第四个是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板块。
“我相信,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将会成为广东和东莞的一张名片。”王恩哥说。
在此之前的2018年,由王恩哥领军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相继落地松山湖。按照规划,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计划用地1200亩,首期约400亩,初步经费预算超50亿元。目前,该实验室已成功吸引10个全球顶尖创新研发团队进驻,CSNS对高端科学家的“磁场效应”开始显现。
与此同时,中国散裂中子源开放运行取得丰硕成果。首轮申请通过的40个科研课题,于今年2月2日全部完成运行,首轮开放运行期间,用户申请非常踊跃,上机时间供不应求;第二轮申请通过的50多个科研课题,已有5篇学术成果发布。
中国散裂中子源成绩斐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将进入基建阶段……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在松山湖逐步成型。松山湖还先后引进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东莞深圳清华创新中心、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广东华中科大工业技术研究院等32家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包括陈和生、王恩哥、汪卫华等多位顶尖科学家到松山湖创新创业。一大批创新资源、科技人才齐聚,松山湖已成为东莞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区域,成为东莞创新发展主引擎所在。
2019年,东莞将全面启动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并以中子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核心载体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中子科学城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主要是基于中子科学城周边已经或即将拥有一流的大科学装置、一流的研究平台、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人才支撑。
首先是一流的大型配置装置。目前,中子科学城周边已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这是全国首台、全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装置,此外还在规划配套南方同步辐射光源落地。根据国际经验,散裂中子源、同步辐射光源可衍生出众多学科的科研机构。
其次是一流的研究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落地,带动中科院的人才团队成建制地引过来,这为中子科学城搭建一流的研究平台奠定基础,由于有中科院牵头,接下来中子科学城集聚顶尖科学家的能力将一日千里。
再次是一流的企业,在松山湖,华为等龙头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一直非常高,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强,在材料科学、电子信息方面将直接带动更多技术成果转化。
一流的大科学装置、一流的研究平台、一流的企业,带动一流的人才。松山湖管委会预计,接下来,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顶尖科学家来到松山湖,有数以万计的研发人才前来这里扎根发展。
松山湖管委会表示,从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的四梁八柱来讲,中子科学城是有条件有机遇的,中子科学城已经在规划上进行空间预留,力争引进全球顶尖大学,继续不断完善中子科学城的创新要素集聚。
产业立园
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松山湖管委会公示了松山湖“倍增计划”2019年园区级试点企业公示名单,64家企业入选。梳理名单发现,这64家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多个战略性新兴行业,包括蓝思科技、光智通讯、红珊瑚药业等多家知名企业。
5月21日,重大项目松山湖容大生物研发与制造项目举行动工仪式。该项目预计在2020年底装修完毕,在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预计未来五年,销售额及净利润年均增长率均能达到60%以上,预计将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终端零售30亿以上。
市政府顾问、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在动工仪式上表示,园区已成功引进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众生药业、普门科技、现代牙科等400多个生物项目,覆盖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食品等不同领域,已初步实现产业集聚,形成生物技术产业链条。
以打造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建园以来,松山湖始终坚持以产业立园,迄今已建立起以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成功引进华为终端、生益科技、新能源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
2019年,松山湖提出,要坚持产业立园不动摇,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营商环境为依托的高品质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园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具体来讲,松山湖将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培优育强”“项目攻坚”三大行动,抢抓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换挡机遇,培育发展一批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补全做优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整体向高端攀升;不断壮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壮大企业集群和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健全园区生物技术产业体系,营造生物产业集聚氛围;大力培育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深入挖掘园区科研团队和先进技术资源,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点扩面、积攒动能;同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梳理人工智能攻关核心技术清单,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着力增强后续发展动力和活力。
在大湾区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松山湖将主动对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努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科研人才、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在园区集聚。同时深入对接“港澳所需”与“松山湖所能”,加快建设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合作平台,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园区投资发展。
区域统筹
打造“1+9”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样板
行政区划不调整、管理层级不增加、168项市级权限下放功能区……5月6日,松山湖功能区落实市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在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召开。这意味着,以强化功能区统筹为主要路径的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大幕正式拉开。
会议表示,选取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园)及周边9镇(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进行试点,最大程度激发市直管镇体制活力,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坚强保障。
在不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不增加管理层级,进一步增强基层发展积极性的根本原则下,松山湖功能区将在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等五大领域强化功能区统筹发展。
其中,在五个关键点中,加强规划引领是强化功能区统筹的首要任务。
会议表示,强化功能区统筹,将吸收借鉴松山湖多年的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综合管控、前瞻引领作用,更加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用好市一级统筹重大发展规划权,对标广深港澳等先进地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要求,加快编制完成具有前瞻性、管长远、能落地的科学规划体系,为功能区提供统一的管理依据。
会上,《松山湖高新区落实市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包括《松山湖功能区项目报建管理及业务流转实施细则》等首批制度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总体要求以6月30日为节点,完成机构优化设置、落实事权承接、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一批规章制度等。从7月1日开始,涉及下放的职权和事权,由功能区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方案执行。
此外,相关部门将尽快编制完成《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实施规划》《松山湖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切实推动松山湖功能区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城市空间资源整合联动、提升融合。
预计到2022年,功能区在“五大统筹”领域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和成果将全面呈现,松山湖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镇的发展活力明显激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功能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领先水平,成为新时代东莞城市品质提升的生动范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样版。
接下来,松山湖将以重大项目及平台带动为“重头戏”,加快推动东部工业园、金多港片区、寒溪河湿地公园等重大平台建设,切实发挥园区资源辐射效应,通过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统筹,更高效率、更加集约的资源配置,努力打造吸引和承载大湾区高端要素资源的高品质新空间。
品质提升
对标先进城市引领城市品质内涵提升
“落户松山湖的一个最直接原因是看中了松山湖优美的生态环境。”近日,在广东中成卫星微电子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中成卫星”)的办公室里,该公司总经理易晓兵对记者表示。
几年前,中成卫星的相关负责人驱车路过松山湖,被松山湖的美景所吸引,一番考察之后,落地松山湖。
松山湖以滨水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特征,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仍然保持了较好的生态本底,绿化覆盖率超过60%,人均绿地面积是全国标准的6.8倍,全年平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湖区负氧离子含量超过每立方厘米1万个(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10倍)。
当前,东莞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全力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松山湖生态环境优美,具有高标准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高品质的教育办学水平、高效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了松山湖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致胜法宝。
营商环境同样是松山湖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近日,松山湖市民中心再推惠企政策,将于本月为园区企业提供上门帮办服务,办理涉及税务类、社会民生类、企业设立类共39项业务,打通办事“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政务服务。
近年来,松山湖积极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努力把松山湖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有竞争力、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开展“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建设松山湖市民中心,成为园区政务服务特色品牌。
目前,松山湖正加快建设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探索率先复制推广自贸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落实“外商投资法”“非公经济50条”等政策,全力以赴为广大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在广大企业及人才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松山湖正着力推进教育改革,组建成立教育集团,与周边镇合作开展集团化办学,将园区高水平办学理念和经验植入到各镇街。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立的东华医院松山湖园区也将在年内开业,全面加速提升园区综合医疗服务水平。
为了让更多人才安家落户,松山湖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改革,现有各类人才住房33625套。接下来,松山湖将探索人才产权房建设,预计未来三年内建成人才产权房1200套。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消费需求,松山湖将加快一批商业配套建设。位于北部CBD华润置地大型商业中心项目已于近日通过项目审批,预计年内动工。依托松山湖北站TOD,园区将规划建设松山湖片区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此外,园区还将加快完善幸福花园商业配套业态布局,加快推动南部城市复合中心商业综合体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松山湖积极推动东莞5号线、市域轨道3号线、1号线以及松山湖第二通道、桑茶快线等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加强与深圳互联互通,积极推动深圳13号线北延、中子科学城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等规划建设,构建对接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
松山湖还将全面对标广深港澳等先进城市,大力推动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加快推建设一批高品质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展演中心、群众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推进南部文化活动中心和国际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推动望野博物馆开馆,丰富城市美术馆内涵,全面提升状元笔公园、桃园公园等文化内涵。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各类文化艺术体育协会开展“一会一品牌”活动,打造一批体育品牌赛事,将东莞文化馆松山湖分馆,打造成集展览、排练、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文艺之家”,推动文化与科技、体育、旅游、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6日上午,大朗镇荔香湿地公园格外热闹。在全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由大朗宣传文体局、文广中心、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