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这条骑楼老街将大变身 中兴路-大西路保护详细规划批后公示,将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文化旅游创新产业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老莞城“骑楼”的集中地,这里见证了城市和历史的变迁,也传承了商贸演变的脉络。昨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官网了解到,《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在进行批后公示,规划保护范围面积共计24.72公顷,将最大程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创新类产业的挖掘和发展,
规划范围面积共计24.72公顷
《规划》显示,本次规划范围为《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面积为16.33公顷)及周边珊洲河对岸粮仓地块研究范围,规划范围面积共计24.72公顷,规划期限至2035年止。
保护详细规划内容包括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评述、保护范围与要求、历史格局和风貌保护要求、功能调整和用地布局、人口容量与公共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工程控制要求、开放空间与绿化规划、文化遗产展示和利用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实施政策建议等及相关专题研究(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策略与景观风貌控制研究、传统民居建筑专题研究、街区及周边城市设计引导、特色要素引导。)
据了解,东莞市于2015年7月启动了《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顺利完成了基础调研、多轮专家咨询和评审、公众参与、规委会审议等工作,形成最终成果并完成审批。4月19日,市自然资源局在官网挂出《规划》的批后公告。
最大程度地保留历史信息
《规划》将坚持整体性、真实性、特色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五大原则,从整体性关联网络性结构的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演变“记忆”的角度出发,对街区的遗产要素和河涌,以及反映莞城古城内外发展脉络的整体环境,文保单位本体及历史环境,其他体现当地文化历史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巷格局、历史构筑物以及不可移动的建筑遗产等进行整体保护。不但保护历史遗存,更要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生活。
对于“城市记忆”,强调对不同时期典型历史信息的真实记录和传递,科学地揭示其原有的特征。特别是在修缮的过程中,保护原格局、原结构、恢复原样式、使用原材料、传承原工艺,营造历史环境,最大程度地保留历史信息。
对不同价值的遗产分类、分层,并进行关联层叠梳理,充分挖掘本地段历史文化的特色内涵,体现本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特色。
挖掘文化、旅游、创新产业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在东莞岭南水乡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规划》将该街区融入更大背景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进行新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在地区更新中考虑与可园、三界坊、金鳌塔、鳒鱼洲、下坝等片区联动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创新类产业的挖掘和发展,满足城市持续更新的内生发展要求,充分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
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现状零散的街区空间进行整理,整治障碍建筑,优化调整功能,植入优质资源,添加必要的公共与文化设施,改善市政公用设施,提升街区生活品质。
/知多D/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东莞古县城城外商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城区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骑楼街区。现状基本保持了民国时的原有风貌。它见证了从明朝至今莞城东江沿岸商贸活动的逐步繁荣过程,对研究东莞市历史城区的商业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街区自明代开始发展,到民国初年基本成型,并于1930年开始改建为骑楼街。历史遗存较为丰富,现存历史街巷10条、文物保护单位2处、历史建筑37栋、传统风貌建筑82处、石板路1条、古井2处。“鱼骨状”的滨水商埠格局与滨水空间环境,骑楼街区的风貌特色,保存完整的历史街巷体系与传统商贸氛围,却金亭碑、容庚故居等各级各类历史。
新闻推荐
竹筒宴菜式丰富,飘出淡淡竹香。正果番丰村以竹林遍布成群而闻名。相传,村内有一名勤劳、聪明的放牛娃叫余宾公,为解决放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