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真情表达 《这儿真美》习作教学案例分析

潮州日报 2021-04-24 14:08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习作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指导学生习作应注重“真情实感”。下面结合我执教人教版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儿真美》习作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对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这儿真美》教学过程:

一、酝酿情感,渗透方法

1、课件播放介绍“家乡美”小视频,导入习作内容:这儿真美

⑴我们刚才看到正处于新农村建设中的狮峰村美景,耳畔响起那昂扬奋进的旋律,实在振奋人心!当看到这一幅幅美景,你最想说什么呢?

师生大声赞叹:这儿真美(板书课题)

⑵师引入:我们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家乡,每天都可见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动人画面。

2、课件出示“白鹭湖美景”,学生各抒己见,说一句完整的话。

()真()啊!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反问语气等)

3、课件引出白鹭、小草、树林、湖水四处景物。

师:同学们练习以“白鹭湖真美啊!”这句话为开头,介绍你眼中白鹭湖一处景物的特点。

生1:白鹭湖真美啊!路旁绿油油的小草正迎着风儿跳舞。

生2:白鹭湖真美啊!远处的树林郁郁葱葱,非常苍翠、茂密。

生3:白鹭湖真美啊!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生4:白鹭湖真美啊!一群白鹭从空中展翅飞来,时而轻轻掠过湖面,漾起了层层涟漪。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老师引导学生明白景物描写要按一定的顺序。

4、出示白鹭下水文,师生交流。

美丽的白鹭湖。

白鹭湖真美。远处的树林郁郁葱葱,非常苍翠、茂密。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林中鸣叫着,汇成一曲动听的乐曲。近处深绿色的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倒映着岸上的树木、空中的白鹭,隐隐约约的,犹如一幅水墨画。

学生说说自己读后感受。

二、创设情境,书写美景

扮演角色,激趣表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很多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广东省许曼莹名师工作室、潮州市许曼莹名师工作室两个工作室的老师们,让我们当当小主人,向老师们介绍我们美丽的家乡。

1、课件出示学生拍的照片和“学习卡”。

师:同学们拍出的照片一定是大家心中最美的风景,让我们选取一处,全班同学共同来有顺序地表达出家乡的美,比一比谁说得更美。

老师提出要求:围绕“()真()啊!”这个意思说一说家乡的美景。

2、全班学生合作交流课前“学习卡”的要点,有顺序地口头表达“家乡美”。(见下表)

3、学生汇报交流。

4、用手中的笔表达——“为美景配文字”。

师:同学们,我已将大家拍的照片打印在A4纸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的格子是供大家习作的。老师留给大家10分钟时间静静地写,如果10分钟后字数为100字,将获得100分,以此类推。规范书写,对标点符号的书写要符合要求。

5、学生自主写作。

三、美段展示、师生互评——“听听谁写的景色最美”

1、小组推荐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上台当小导游,介绍美丽的家乡。

三位学生分别读出自己的习作,全班同学当评委,按课件提示扣分:

课件出示:

(1)、没有围绕一个意思写扣10分;

(2)、开头没有空两格扣2分;

(3)、没有题目扣2分;

(4)、书写不规范一处扣2分;

(5)、能表达出景色特点一处加2分。

2、师点评并小结。

四、作业小超市

1、认真抄写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2、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家人听。

3、将图文并茂的习作贴在教室的“展示栏”上,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本次习作指导《这儿真美》的教学重点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一处景物。案例中,我遵循了以下三种规律:

遵循规律,保护学生习作兴趣

1、遵循教学规律,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按照“一课一得”原则,坚持自始至终落实“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表达”这一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从欣赏整个狮峰村美景——介绍白鹭湖美景——交流“下水文”——借助课前“学习卡”、照片表达出一处美景——美文展示、师生交流都紧扣“()真()。”这一中心意思展开表达、交流、评价。教学难度从易到难,学生学习从扶到放,遵循了教学规律,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难事,很好保护了学习积极性。

2、遵循写作规律,确保学生习作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作文教学中,习作主体以充盈的心灵感受客观世界,就不会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客观之物”变成“眼中之物”;“眼中有物”才能“笔下成物”,这应当是习作成文的规律。我打破“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以播放小视频激发情感、当小导游创设情境等方式启发学生,避免教师过多指导代替了学生作文的思维过程,剥夺了学生创造的权利。学生课前走家乡、看家乡、拍家乡,课上再现家乡美景,交流家乡变化,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所写之物已深深地印在心里,情动而辞发,此刻下笔已非难事。当学生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将积蓄于心中的情感倾泻而出,化成一篇篇有温度的文章,转而“分享美文”、“师生、生生互评”,对文章进行修剪、考究,初步了解什么是好文章、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3、遵循心理规律,保护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作起步阶段,自身积累的方法和词句十分匮乏,每一次新的习作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阶段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习作安排尽力使学生感兴趣、符合他们心理特点。他们最需要培养的就是对习作的兴趣,畏难心理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习作的信心。案例中,我不只是一味地渲染气氛、调动感官体验,还在布置学生习作之前,先写“下水文”,摸清了“水情”,为学生习作引路,降低写作难度。以“下水文”为例,没有为学生提供过多现成内容或提纲,以免削弱了学生的写作乐趣,彻底破坏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每一位学生表达中的亮点,都应不吝赞美之词,让其对习作充满兴趣和信心。故意抬高门槛、增加要求,只会使学生对习作感到可望而不可及。

感受真实生活,点燃兴趣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有语文。习作教学应把根基培植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觉得习作教学指导应对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案例中我紧扣当下“新农村建设”新的时代背景,选取学生自己最为熟悉的家乡为素材,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学生不是单纯地根据自己对家乡的模糊印象来书写美景,而要通过课前身临其境,拍下自己最喜欢的一处美景,填写“学习卡”,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照片、感受。在与他人交流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家乡,给描写家乡更为准确的定位,这是学生走向生活,书写生活的前提。课堂伊始,精心设计的“家乡美”小视频伴随激昂的乐曲,唤醒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把学生的内心激情点燃,视野由狭隘的书本引向现实生活,既发展了语言能力,也激发了习作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供学生书写习作的稿纸是彩色A4纸,上半部分是学生自己拍下的图片,下半部分20×10的方格子,既新鲜有趣又便于后面比一比谁写的字数多,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尊重体验,真情流露

习作中的体验是学生自我的内心体验,是“我手写我心”。习作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和谐统一,习作就成了学生心灵感受的自然流淌。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验,设计教学思路时我是这样考虑的:一是做中体验,课前观赏家乡美景,初步体验身边的美;二是交流体验,将自己拍下的照片、填写的“学习卡”与同学交流,深层次体验身边的美。案例中从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建设中美丽的狮峰村”引入,按面到点的顺序依次展开画面:整个村——一个角落——一处景物,不着痕迹地带着学生欣赏自己家乡的美景,随后创设情景让学生当起小导游,用手中的笔向听课老师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教学过程有层次地铺开,内心的体验引发写作冲动,充分尊重学生写作的愿望,学生获得了宽松的写作空间,有机会在习作中反映自己生活与情感的积累。至于怎样表达,以何种方式表达,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这样,学生“胸中之块垒”流入笔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个性的释放。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文章才显得充实、有内涵。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写真话、学做真性情的人,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研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潮安区归湖镇狮峰小学王钗

新闻推荐

南方券侨批(下)

图②图①自汕头解放至1950年1月底,中国银行汕头支行对侨批汇款均实行南方券结汇。这期间,外汇汇率的波动变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