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仅两个月成为古城区的热门打卡地,人们为何而来? 到陈伟南文化馆“追星”

潮州日报 2021-03-24 16:32

陈伟南文化馆全景。 陈利江 摄游客进入“南园”参观。看展结束,来个合影。展厅资料中的陈伟南先生像。展厅一角。陈利江 摄展厅一角。实物展品。

辛丑年的春节假期,因为疫情防控关系,潮州古城区的牌坊街没有往年的拥挤,有一些路段甚至有些冷清。但相邻的义安路一处新景点陈伟南文化馆却迎来了开馆以来最大的客流量,日均游客约800人,人数最高的一天达900多人。向公众开放仅两个月的陈伟南文化馆为何成为古城区的热门打卡地?因为大家都是来“追星”的,人们来这里参观展览,追寻陈伟南先生的奋斗历程和慈善事迹,了解一个普普通通的潮州人是通过怎样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成为人人景仰的实业家、慈善家。

文/本报记者林冬云

图/除署名外均为林冬云摄

古城新景

2020年潮州古城的义安路口,一座充满潮州韵味的新建筑取代了原来老旧的潮安旅社。在街坊们都在疑惑这座楼用途的时候,2020年12月20日“亲情中华,战疫有侨”的主题展览在这里开幕,陈伟南文化馆也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座具有新式潮派风格的建筑物名为“南园”,有游客评价古城区里的南园:有姑苏城里苏州博物馆的味道。

南园整座建筑是按传统潮州民居三进院落格局设计。第一进的院落建筑及景观和传统潮州民居差不多,是传统木石结构的水庭廊院,门楼装饰沿袭潮州老府第。游客进入门楼,穿过走廊,用身份证免费取票,通过礼亭就进入二进的展厅。南园的二进是比较开阔的现代建筑格局,二楼天台上的水面玻璃大天窗给一楼的大厅带来波光粼粼的光影,一楼展厅目前正展出“亲情中华,战疫有侨”的主题展览,里面还有一个小型学术报告厅,不久前,潮学研究专家林伦伦教授在这里做过一场《潮人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秀特质》的讲座。二楼就是陈伟南先生的奋斗历程及慈善事迹的常设展览,展览除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多媒体视频,还有陈伟南先生早年使用的行旅箱、账簿等实物展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失传已久的潮州人记账独特文字——“猪屎码”实物记账簿!南园的三进是办公和接待区,这个合院组合的建筑名词叫“四水归堂”,小院中间的花园朴素雅致。

建筑的屋顶、屋脊、厝角头都是采用潮州传统民居的装饰元素,使整座建筑与古城区的建筑群和谐相融。据文化馆负责人陈利江介绍,陈伟南先生对文化馆的建设非常关注,他再三交代文化馆设计一定要有潮州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建筑的实用功能,使文化馆建成后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作用。文化馆的设计选择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程建军教授领衔的团队和潮州市建筑设计院合作承担,设计方案和建筑效果都满足了大家的期望。

精神家园

“事业成功在于努力,人生价值在于奉献”是陈伟南先生的座右铭,也是大家追寻的伟南精神的精髓。二楼展厅展出陈伟南先生的奋斗历程和慈善事迹,其中慈善事迹媒体报道的比较多,大家都比较熟悉,但陈伟南先生的奋斗历程却鲜为人知,从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感人的细节,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潮州有一句俗语“好仔力相”来形容一个人聪明有头脑且刻苦耐劳,这个词用于陈伟南先生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陈伟南先生1919年出生于潮安县沙溪镇一个重视教育的务农家庭,不足15岁就考上了当时粤东最高学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现在的韩山师院),毕业后,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1937年从汕头港出发,乘船到香港,在亲戚的公司当伙计,学习做生意。5年后(1942年),日军入侵潮安,他的父亲受到日军的威吓,精神受创,失去劳动力。陈伟南先生一听到消息,马上放下手头的生意,回到沙溪种田,操持家业。回家的第二年1943年(民国32年)便是潮汕历史上相当凄苦的饥荒之年,潮汕地区至今流传一句俗语“卅二年顾胶(自)己”便是当年的写照。有陈伟南先生的勤劳操持,一大家子安然度过饥荒。直到1946年家庭安稳,他才再度赴港工作。

一边是日本侵扰,人身安全朝不保夕;一边是大饥荒之年,遍野哀鸿。只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理解这位潮州好儿子既贤且孝的优秀品格。

潮州人形容一个商人善于经营,会用一句俗语“精明哙扣算”。从展览中可以见识到陈伟南先生的精明,体现在他对时势和市场的准确判断和抓住机遇。他看好二战结束后经济复苏期市场对橡胶、粮油的需求,和亲戚合办橡胶贸易公司、粮油经销公司。新中国成立后,他看好香港的转口贸易优势,利用广交会平台,扩大粮油土特产的贸易。在香港60年代向工业化转型时,他马上转型开办饲料厂。八十年代内地改革开放,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与广州市合作,合资开办穗屏企业有限公司,到内地深耕饲料产业。

“哙扣算”则体现在他稳健的经营策略,把风险控制在最低。在展览资料中,就有这样一个内容,陈伟南先生和表弟合办星洲胶业公司,开始经营时资金不足,他便通过频繁进货,马上兑现的方法,从小生意做起,慢慢盈利,从不拖欠货款。这个过程给他积累良好的信用声誉。陈伟南先生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自己的经营理念:“我有一万块钱就做一万块钱的生意,就算输了也就自己的一万块钱,不欠别人的钱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困难。”

在当前这个借资本狂飙的时代,有人认为陈伟南先生的经营手法过时了,这么保守的经营,什么时候才能把企业做大。经营企业的风格,有的人喜欢冒险一点,借助资本迅速扩张;有的人愿意稳健经营,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哪一个会过时,关键看谁能走得更远。

奉献社会的事迹是展览中的重头内容,陈伟南先生对社会的贡献可以分为“看得见”的捐赠项目和“看不见”的社会活动。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到陈伟南先生对故乡的爱,对潮人的爱,是那种“为之谋深远”的大爱。

陈伟南先生捐赠的项目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教育和文化事业。他认为只有教育才能启迪智慧,获得知识技能,开阔视野,才能从根本上甩掉贫困和落后。

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2003年6月,他亲自带领香港新闻界高层访问团,访问潮汕三市,了解潮汕风土民情,在香港旅游市场掀起“潮州热”。背后原因却是为了化解当时外界对潮汕部分地方假币、假货、假发票泛滥所造成的信用危机,让社会各界认识一个真实的潮汕。

自2008年起,陈伟南先生发起创办粤东地区高级管理人员香港研讨班,请香港特区政府的高官和资深学者,为潮汕四市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韩师中高层管理人员授课,传授香港先进的管理经验,为粤东地区的建设发展培养良好的“软实力”。

陈伟南先生倡导“团结就是力量”的理念,展览中也介绍了他在积极促成香港潮人社团整合、国际潮人联谊会转型,资助潮学研究等方面,为潮州文化在海内外潮人族群的永续传承展开了大量的社会活动。陈利江告诉记者,即便建设以陈伟南命名的文化馆,主要功能仍是作为一个公益慈善平台,作为华侨文化、潮州文化研究和海外、港澳青少年回潮寻根的一个平台。今后这里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公益文化展览,文化沙龙学术报告以及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等等,开放两个多月来,文化馆已开展了多场社会活动,这也是办馆的宗旨。

见贤思齐

陈伟南先生的懿德仁心有很强的感召力,文化馆招募志愿者一呼百应,很多人以能到这里当志愿者为荣。

文化馆一开放,便迎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据文化馆的管理人员介绍,开馆前一段时间中老年游客比较多,而最近大多是青年学生结伴前来观展。

春节前记者在参观展览时看到,一位看展的阿姨不时对身边的几位孩子说:“伟南老叔为我们乡里做了很多好事,一定不能忘记老叔的恩德。”一位大学生参观展览时说:“很幸运多年前在"陈伟南星"命名仪式上亲眼见过陈伟南先生,当时只知道先生为家乡做很多贡献,今日了解了他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才明白先生的伟大之处,这次看展深受教育。”

展览厅里有一面留言墙,里面留言满满是感激和祝福之语。有一位韩山师院的学生留言说,自己高考获得了银星奖奖学金,对陈伟南先生充满感激,在文化馆参观了解更多陈伟南先生事迹后,对先生更加敬仰,并表示要好好学习和传承伟南精神。

给年轻人做思想品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最重要,陈伟南先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仁慈善良的品德就是最好的榜样。

一位青年学生留言写道,陈伟南先生是青年人学习的楷模,他那颗至爱的心激励着一代一代的青年人,他的一言一行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产生深刻影响。

新闻推荐

清淤清障修水利 找水源打井取水 潮安区归湖镇多管齐下抗旱保春耕灌溉

归湖镇狮峰村的春耕即将开始,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为村民解决用水问题。本报记者庄园摄本报讯(记者吴育杭)自去年10月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