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话健康 时令防时病
沈烨渠
春节来了,大家劳累了一年终于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尽情地享受节日。但是春节期间免不了大鱼大肉、推杯换盏,偶尔还会熬夜畅玩,难免给身体健康留下隐患。那春节期间,如何才能过得开心又健康呢?
首先,我们得来说说时节气候。今年的春节是在立春和雨水之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过后,虽然寒意犹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挡,万物开始复苏,才有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雨水节气也马上就要到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草木萌动、欣欣向荣的景象。每逢季节转换,我们的五脏六腑都要进行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维持我们的身心健康。
“穿烧赢过食补药。”这则潮州谚语告诉我们要避免受寒致病。初春时节气温虽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天气乍暖还寒,地湿之气渐升,晨间常有露、霜出现,早晚凉、午时暖,一天之内温差较大;再加上早春“雨纷纷”,会给人们带来骤冷受寒的“倒春寒”,因此我们不能过早地脱下冬衣,穿上春装,青年人切忌“美丽冻人”,老年人更需要“春捂”。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俗话说:“春捂秋冻,一年无病”,故而立春之后,建议“春捂”,也应当注意腿脚的保暖,避免伤于寒从而影响体内阳气升发。
“少食多知味,多食害胶己。”这则潮州谚语告诉我们贪食会伤脾胃。《黄帝内经》也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因而我们建议春节期间勿暴饮暴食,每餐只吃八分饱,不可吃得太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饮食风险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出建议:均衡饮食应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食鱼食肉,需茶来甲。”这则潮州谚语说明了一个道理:进食鱼肉油腻后,以茶来解腻,可以帮助消化。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唐代《本草拾遗》记载:“茶为百病之药”。研究证实,茶叶含有茶多酚、茶氨酸、茶叶碱等成分,具有提神清心、消食化痰、解毒醒酒、生津止渴等作用。乍暖还寒之时,可以喝些温性茶滋养身心,比如红茶、乌龙、熟普洱等,暖胃养肝,清肠解毒。春节期间,不妨多“以茶代酒”“以茶代饮”。
过去春节大家喜欢“大吃大喝”“熬夜打牌”,经常“食唔对三顿”,扰乱进食的时间性和节律性,闹出胃肠病。因此,还是建议按时进餐,控制好饮食摄入量,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吃完不要立刻休息,保持吃动平衡。慢性病患者饮食宜以清淡为主。玩要玩得适度,不可挑灯夜战,玩个通宵。另外有潮州谚语说“饱食不如饱睡”,缺睡其实比缺食更加令人难受,因此还要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黄帝内经》讲:春三月,夜卧早起。可以说,睡觉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法。如果在春节假期还仍然熬夜,这样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最终只会累垮自己,得不偿失。
“春夏养阳”,春天应当顺应时节变化,少静宜动。春季万物复苏之际,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可到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打拳等体育锻炼,拉伸筋骨,辅以深呼吸,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以此舒畅心情,排出体内湿浊之气,克服倦怠思眠,与自然相适,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一年之计在于春。即使冬天再寒冷,春天还是会如期而至。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易发”,春天万物萌动,同时也加快了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特别是疫情期间,我们深深地感到健康就是竞争力。所以春节期间也应注意讲卫生,疫情防护要做到位,同时注意保暖、少食多动、保持生活规律性,从而提高我们健康的竞争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新培)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师生到潮州市涵碧楼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通过深入了解潮州红色文化,增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