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艺陶瓷如何进一步发展升级

潮州日报 2021-01-29 11:06

▲ 吴维潮庄园 摄▲ 李炳炎▲ 陈响▲ 许泽荣

【编者按】

早在1300多年前,潮州人就利用当地瓷土生产各类器皿,传统的创作工艺一直传承发展下来。潮州瓷器,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以其“白如玉、薄如纸、细如丝、声如磬”的特色闻名遐迩。历经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潮州的陶瓷艺术日臻完美,精品迭出。通花瓷、陶瓷雕塑、瓷板画等潮州工艺瓷备受推崇,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然而,由于陶瓷工业技术迅猛发展,工艺瓷后备人才不足等原因,潮州工艺瓷逐渐陷入一个困境。

目前潮州陶瓷逐步形成以工艺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三大门类为主的产业结构。那么,借着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春风,潮州工艺陶瓷应如何抓住契机进一步发展升级?此次本报邀请业内四位专家,剖析当前工艺瓷发展瓶颈、面临机遇挑战,共话潮州工艺瓷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力促工艺陶瓷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潮州的陶瓷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民营瓷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陶瓷生产量、出口量、生产规模都达到较高的指标,陶瓷从业人员空前壮大,潮州也因此获得“中国瓷都”的殊荣。谈到潮州陶瓷的发展,特别是工艺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维潮感慨颇多。

潮州有“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之称。然而近年来,潮州的工艺美术陶瓷发展较为迟缓,这其中有世界经济环境变化、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吴维潮对记者这样说道。他表示,面对潮州工艺美术陶瓷日益艰难的发展困境,市委市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全力推动陶瓷产业提质升级,去年潮州市更是顺利通过“中国瓷都”荣誉称号复评。

“人才是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吴维潮指出,政府应更加重视对陶瓷行业人才的培养,不论是本地还是外来人才,都要重视培养储备。要加大力度为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展示交流机会等多方面的保障,并以指标作为培养成效的考核标准,用目标导向切实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确保为陶瓷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同时,要为人才提供展示的平台,提高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除此之外,陶瓷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作用,把培养人才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人才培养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他说,政府可出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切实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工艺陶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打造工艺美术小镇,定期举办陶瓷交易展览会、创作展示会,举办陶瓷设计大赛等等。吴维潮表示:“这不仅能促进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使得好的经验做法、新的技术来到潮州,同时擦亮"中国瓷都"招牌,加强潮州陶瓷品牌的建设,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方式,使潮州陶瓷得到良好发展。”他特别指出,不管是举办交流展示会还是比赛,要真正办出效果、形成良性效应,都需要注重持续性。

“在传统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加入创新的思维,并且利用高科技、新技术,将使陶瓷工艺品得到更高的附加值,这对品牌的建立,以及扩大品牌的影响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吴维潮对记者说,这就要求陶瓷从业人员要提升素质、加快知识转型,要明白从做“产品”,到做“精品”,到“艺术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

引领潮式生活向精品化发展

“潮州市提出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潮州工美人信心满满。”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说,潮州陶瓷以其技艺精湛、门类丰富、地方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潮州工艺美术行业将以文化为根基,人才为关键,创新为动力,努力推动工艺美术精品化、产业化发展,助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协会将充分调动全市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大师们创作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的精品力作,力求以美感创造产品的价值,体现潮州的审美力,以此提升潮州工艺美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李炳炎表示,将利用“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尝试进行陶瓷精品市场资本化的操作,使潮州艺术陶瓷成为“收藏、感觉、满足自我”的物品。例如让高端的潮州工美精品进入收藏家的视野,通过拍卖成为艺术品被收藏,并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让高端工艺美术品向资产化、金融化方向发展。同时,努力促成艺术大师的作品转化为产品,通过中国瓷都这个产业优势进行生产,将“大师+品牌+作品”推向市场,使大师设计的作品能够进行产业生产,引领行业向产业化发展。

当下,传统陶瓷产业正期待注入新的发展能量,面临“陶瓷+”新的发展嬗变。李炳炎说,发展陶瓷文化创意这一新兴产业,不但可以发挥潮州市传统产业的优势,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潮州陶瓷的历史文化优势。协会将通过陶瓷+创意,推进传承创新;陶瓷+文化,力促展示内涵;陶瓷+历史,丰富城市底蕴……推动工艺瓷日用化,日用瓷工艺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将文化创意注入传统的陶瓷生产中,有效地推动了陶瓷产业从单纯的产业生产向陶瓷文化生产转型升级。他希望卫浴和日用瓷的设计队伍也能够拿出优秀作品,在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展示交流,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

在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中,潮州陶瓷产业正紧追行业趋势,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前沿技术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引领全国陶瓷行业风潮。李炳炎认为,要“活化”潮州陶瓷传统工艺。比如潮彩,希望有高等院校的学生加入潮彩的创作队伍中来,目前,协会已和韩师美术学院合作,做好产学研的平台,让师生和大师进行融合。潮彩不仅要做纯手工创作,也可通过科技方式,降低产品价格,从而能在大量产品中体现潮瓷文化。通过产业化进行量产,借助大师艺术创意提升陶瓷产品价值。对于独具一格的潮州手拉朱泥壶,李炳炎则建议加强朱泥壶的从业人员培养,不断提升队伍的素养,打造地方品牌,完善产业链,努力做大做强朱泥壶产业。李炳炎还希望潮州瓷塑作品在吸收继承本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时代美感,让更多年轻人喜欢。

大好时机已来,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李炳炎表示,潮州的工艺美术行业将借此机会,通过大融合、大发展促使潮州工艺美术品引领潮式生活,做大工艺陶瓷经济,真正做到“求突破,见实效”,促使潮州工艺美术行业向精品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时尚化发展。

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陈响:

艺术陶瓷人才需培养和扶持

潮州是“中国瓷都”,陶瓷产业是潮州第一支柱产业。当前,潮州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擦亮“中国瓷都”和“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两块金字招牌。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钟鸣的传承人之一和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响任教于韩山师范学院,一直从事艺术陶瓷人才培养,他认为推动潮州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点和着力点,大力加强艺术陶瓷人才队伍建设。

在中国瓷都——潮州的陶瓷发展史上,一代代陶瓷工匠的传承创新,让这座城市的千年窑火生生不息,越烧越旺。据陈响介绍,潮州艺术陶瓷拥有“雕塑”、“彩瓷”、“通花”等优秀的传统工艺,这些传统工艺产业为潮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行业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制约陶瓷业发展的一个难题。“现在选择艺术陶瓷行业的人越来越少,技术工人及有创作能力的人就更难找了。”陈响不无担忧地说,尤其是陶瓷雕塑更是一桩长远投入的手艺,没有十年八年是无法找到状态的。回顾20世纪80年代艺术陶瓷是一个空前的高峰期,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人员,这批设计人员如今已是60岁左右了,对培养和传承明显断层,能够坚持自己的兴趣和传承责任的已是寥寥无几。

艺术陶瓷是艺术创造,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艺术陶瓷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产品的创意与美感。就得由高素质、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来支撑。陈响说,潮州艺术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有本土文化基础、有技能基础的人才。对于如何培育艺术陶瓷人才,他认为,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呵护传承人,还必须有工艺美术组织的大力支持,这不是一个个体或一个家族力所能及的。应该是系统的、有组织的、科学的、有针对性地培养更有艺术修养的高层人才。

“我们必须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有目的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陈响认为,现在企业对人力需求已经发生改变,从过去的熟练劳动力为主转为需要大量综合性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艺术人才。在培养艺术陶瓷人才时,要配合产业界所想,明白产业所需,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合产业发展的创造性技能人才。

这几年,潮州市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工艺美术人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陈响建议,创新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鼓励引导地方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中高级职业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尝试,把企业技术骨干请到课堂中来,和专业教师互动,做到“艺术”与“技术”相融,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并持续发展地培养出复合型艺术陶瓷人才,为潮州艺术陶瓷行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陈响还建议,发挥潮州市国字号工艺大师、省级大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鼓励大师利用工作室培育一批工艺陶瓷传承人,实现工艺陶瓷技艺薪火传承。

陈响说,当更多的“千里马”在中国瓷都竞相奔腾之时,我们一定会收获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丰硕成果。

全国青联委员、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许泽荣:

加强对外交流激发创新动力

许泽荣潜心研究创作开发窑变陶瓷工艺作品十余年,作品问世以来在国家级及省部级评比中已斩获60余项金银大奖,个人创作作品被多个机构收藏。

谈到潮州陶瓷工艺行业的发展,许泽荣语气略显沉重地直接指出:“目前潮州陶瓷工艺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境,比如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如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问题,政府如何帮扶支持的问题等等。”

许泽荣对记者说,潮州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陶瓷工艺底蕴深厚。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才能有活力,才能有发展。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太苦太累,年轻人不愿从事陶瓷行业的相关工作,而已经入行的人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则并不轻松。“如果政府能在政策层面多些支持,多些举措帮助扶持陶瓷工艺行业相关人员,特别是有手艺、有潜力的新生代陶瓷工艺人,那么对于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同是青年陶瓷工艺人的许泽荣对记者说道。

“没有创新,陶瓷工艺就没有发展,”许泽荣指出,“目前可以说潮州的陶瓷工艺创作思维较为局限,用料等仍比较传统。并且对外交流较少,这样就减少了潮州陶瓷工艺人接触新技术、新思想的机会,减少了与外界进行思想碰撞、不断激发创新动力的机会。”在多次“走出去”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许泽荣深深地感悟到,不走出去,就没有机会亲身体会到现代科技在陶瓷行业的应用发展程度,就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走向和审美、收藏观念的变化。

与“走出去”相对的,“引进来”也是一种加强交流的途径。“利用潮州是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将新思想、新技术引进来,促进潮州本地陶瓷工艺的发展。把思想引进来,把作品带出去。”除了陶瓷工艺人需要潜心钻研,提高个人的艺术造诣,积极参展参赛,加强交流学习,许泽荣还建议政府来当潮州陶瓷工艺品的“经纪人”,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沟通作用,拓宽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其他地区、专业机构的对接联动,使陶瓷工艺人获得更多交流展示机会,同时在本地多举办相关的展会活动,这对于擦亮潮州“中国瓷都”等名片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借着潮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陶瓷千亿产业集群的契机,把潮州工艺陶瓷发扬光大。

◆文/本报记者陈荣浩黄铿

新闻推荐

春运首日客运高铁加强防疫 护航旅客安全出行

在高铁潮汕站进站处,工作人员对无粤康码的旅客进行个人信息登记。本报记者庄园摄在潮州市粤运中心客运站,一位准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