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侨批几乎来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华侨家庭 年代最远和最近的侨批相距一百多年

汕头日报 2021-01-19 00:50

最远侨批,1882年新加坡林克钟寄海邑(今潮安)古楼乡。

最近侨批,2010年从外洋寄往潮安铁铺。

1885年林克祯寄海邑妻陈氏侨信。

1887年从新加坡寄古楼乡的侨批。

寄于2009年的侨批。

一封封侨批,不仅传递对家乡和亲人的相思,还担负起赡养家人、资助家乡建设甚至保家卫国的重任。在张美生编著的《侨批档案图鉴》一书中记者看到,年代最远的侨批是1882年,最近的一封,则于2010年从外洋寄往潮安铁铺。尽管通讯、汇款手段日益发达,但侨批这一形式,却横亘百年,经久不衰见证了潮汕人与海外华侨的密切联系。

移民文献诉说两地乡愁情

“批一封,银二元”,早年流传民间的歌谣,已唱出侨批兼具家书、汇款两大功能。如今,一枚枚邮戳,一件件批信,勾起许多令人难忘的岁月故事。

侨批是家庭的纽带,是经济的纽带,也是时局的纽带。华侨来信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会涉及到汇款的分配和使用、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婚姻问题、家族的生意、国际的政治形势、国家和家乡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等。目前存世的侨批,几乎都来自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华侨家庭。1856年,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随着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汕头被迫开埠,潮汕地区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海外移民高潮。

侨批既是记录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连结亲情乡情的载体。侨批更是华侨华人与家乡亲人间往来的国际移民文献,早年,华侨先辈下南洋奋斗拼搏,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力尽赡养父母妻儿及家族人的义务。迄至清末,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完善,因此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往往经由“水客”及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水客把信件和银钱从南洋带回国内,又将侨属的回批寄回南洋。

最远侨批历史信息成鉴证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历经从晚清到民国、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代巨变,时刻牵动着海外华人的心,侨批由此成为窥探那一段历史的另一个侧面。《侨批档案图鉴》一书中的几封清光绪年间的同户侨批与回批可看到,其中有一封写批日期是“壬八月初五日”,可推断该批的时间为清光绪八年壬午八月初五日,即1882年9月16日,是一名远在新加坡叫林克钟的华侨,寄给海邑(今潮安)古楼乡林荣科的信。

鉴别早期的侨批,除了批信的干支纪年外,其货币、印章、戳记、纸质、形制、颜色、广告、称呼、地名、水客手记以及批局名称等批信显示的历史信息,皆作为鉴别侨批年代的佐证和依据,这9件侨批中有两件干支纪年齐全,对鉴别其年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一封写着“纪年丁亥(又)四月十日”,按60年一个甲子推算,可供查阅的100多年期间存世的侨批中,“丁亥”纪年可以有三个寄批时间,即道光七年,岁丁亥(1827);光绪十三年,岁丁亥(1887);民国三十六年,岁丁亥(1947)。结合这件侨批的其他信息,前后两个时间明显不符合事实,只有中间的1887年才是准确的寄批时间。与此同时,按照中国传统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结合本户同期的另一封侨批,可推断出1882年是有说服力的,这也是目前侨批档案发现的最早同户侨批和回批。

最近侨批纪年明确亦罕见

侨批在清末民国时期最为盛行,直到20世纪70年代,侨批归口中国银行管理,民营侨批业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记者了解,直至2010年,仍然有海外华侨书写侨批回家。在《侨批档案图鉴》中,有两件分别寄于2009和2010年的侨批,上面均有列字和编号,但未见任何印记。这两件侨批都没有外洋寄批人的地址,但侨批形制还是保留了传统批信的格式,是否为私人钱庄或旅行社收寄的侨批,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该组侨批均寄自外洋,批信书写工整,纪年明确,非常罕见。

特殊年代,家书抵万金。“良人尊前福安,是日承接来信一封并寄来中央纸币壹佰元经已收妥,照信分发……”“每念只深遥想……”“承接来信知家中平安,甚慰……”在张美生收藏的侨批中,记者看到了亲人们互诉相思之苦,孝心拳拳可见,流露出的是华侨们爱乡爱国的情怀。

【专家点评】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诉说着谋生的艰辛,盼望着美好的未来。不管是年份最远抑或最近的侨批,都向我们展示潮汕与全世界华侨血脉相连的往事,也可以看到许多潮汕先辈们在外拼搏,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

当我们打开侨批,不仅能看到字里行间的血肉亲情,还能品味时代变迁。一纸侨批,记载的是华侨的创业史,感受到游子的思乡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华侨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更见证了潮汕侨乡发展的变迁。(张美生)

新闻推荐

潮安区中医医院揭牌成立

本报讯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近日,潮安区中医医院举行开业剪彩仪式。该医院的建成,填补了潮安区中医院的空白,有效缓解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