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木里乾坤 匠心传承

新快报 2020-11-03 09:13

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莲上村,学得一手绝活的陈数典在村里开了一间木雕工作室。

■陈数典制作的小件木雕“龙虾蟹篓”。

一根镂空的木头上,渔网若隐若现,蟹篓上下布满虾、蟹、龟、鱼,栩栩如生。走进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莲上村,在一间木雕工作室门前,一件尚未完工的潮州木雕代表作“龙虾蟹篓”已令人叹为观止。

潮州木雕,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以工艺精湛、题材丰富和地方特色闻名海内外。作为“木雕之乡”,历史悠久、大师辈出的莲上村,成为潮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采写:新快报记者朱清海■图片:新快报记者孙毅

80后工匠回村创办木雕工作室

“身高”超过3米的木雕作品“龙虾蟹篓”,摆在莲上村莲典远木雕工作室门口,让慕名前来的游客啧啧称奇。

说起木雕,绕不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木雕)”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更不能错过“广东省潮州木雕之乡”莲上村。作为木雕技艺重要传承地,莲上村曾经走出了张鉴轩、陈舜羌、陈培臣等木雕大师。鼎盛时期,全村近半村民从事木雕,不少人家世代传承,拥有各自的木雕作坊。

“潮州木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个立体通雕的"龙虾蟹篓",就是潮州木雕最出名的代表作品。”身为非遗项目潮州木雕区级传承人的80后陈数典说,2013年,他和弟弟陈数远在莲上村创办了莲典远木雕工作室。这不是他第一次创作“龙虾蟹篓”,只不过,在以往作品的高度上,他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从2017年底开始新的挑战。

“没有图纸,一边制作一边构思。”望着历时数载仍未完工的作品,他道出了其中缘由,“潮州木雕以手作著称,同时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创新。”与他原来创作的“龙虾蟹篓”不同的是,新的作品内容更丰富,除了传统的虾、蟹,还有渔网、海螺、海龟,甚至雕出了海鱼抢食的鲜活画面。

“木雕之乡”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在木雕工作室里,陈数典的父亲陈芝锦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在一块木板上描形,“这是用来做板雕的,做板雕要起胚,起胚前先描形。”

构思、选材、描形、起胚、修光、精雕细刻、打磨、上漆……“最后,有需要就在木雕表面贴金,所以潮州木雕又叫金漆木雕。”陈数典介绍木雕制作的工序。潮州木雕起源于唐,最大的特色是髹漆贴金与多层次的镂通雕刻,追求精细、纤秀、瑰丽的艺术效果。

1998年,16岁的他开始跟着工艺美术大师陈培臣学习潮州木雕传统技艺。“学木雕,先从磨刀学起。”回想自己学艺的经历,陈数典说,“一套完整的刀具至少有30把刀,其中最难磨的就是圆刀。那时候,刀都是手打的,比现在的刀更难磨,一天一把,差不多磨了一个月的时间。”

出师后,陈数典不仅回到莲上村开了木雕工作室,潜心于木雕创作,也开始带徒弟传授技艺。“看个人悟性,快的几个月就入门了,慢的可能几年都不会。”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学木雕,要坐得住才行。

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地方政府引导和支持下,莲上村旧貌换新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木雕之乡”深厚底蕴为基础,推动木雕产业发展,新建的木雕陈列馆即将投入使用,推广木雕文化,带动特色乡村游,为乡村振兴擦亮底色。

新闻推荐

潮汕古城老城的保育活化密码 汕头、潮州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之于东莞有诸多借鉴意义

■潮州市广济桥10月26日下午,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人正在街上漫步,欣赏两边林立的中西合璧的骑楼,感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