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拓思路 借鉴经验促提高 景德镇考察之行成员收获满满
五天时间,千余公里,近二十个点,马不停蹄,一路奔波,收获满满。9月7日至9月11日,市政协主席李尧坤带领考察团前往景德镇学习陶瓷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看瓷厂改造,访专家学者,逛千年瓷都,观产业转型……此次景德镇之行,考察团成员们带着“潮州该如何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课题,在考察中边走边看边思考,一边比较,一边虚心请教。“深感震撼”“备受启发”可以说是成员们在景德镇说得最多的话。
交谈中,大家坦言,景德镇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年年来,年年有新的变化,此次考察学习更是深感压力倍增。无论是陶瓷产业+文化旅游,陶瓷产业+文化创意,还是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都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下来将化压力为动力,深入思考,好好把学习成果吸收转化,更好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为潮州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贡献一份力量。
行局声音
市工信局副局长杨颖:
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陶瓷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陶瓷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参观学习结束后,市工信局副局长杨颖对潮州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看法。
景德镇目前拥有智造工坊、名坊园等多个陶瓷产业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化发展初现雏形。杨颖认为,潮州也要加快步伐。“一方面,要加快规划建设陶瓷产业专业园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全面提升陶瓷产业集聚规模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加快推进饶平樟溪工业地产等9个项目建设,以政策为导向吸引中小微企业入驻园区。”同时,探索“三旧改造”新路径,鼓励陶瓷企业实施“工改工”改造,全面清理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低成本转化,推动中小微企业规范化、园区化发展。
对于潮州应如何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杨颖认为,重点要推进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鼓励陶瓷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自动化设备,建设“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等,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瞄准潮州市陶瓷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大力招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水平项目,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规模效应;规划建立一个以批发零售为主的综合性、高起点、大规模的全国性陶瓷专业市场,发挥对陶瓷产业的拉动效应,同时大力开拓国际国内、线上线下四个市场,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
潮州市陶瓷研究院院长、枫溪区工科信局局长陈得茂:
讲好产品故事擦亮中国瓷都品牌
“景德镇整个城市陶瓷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无论你走到哪里,到酒店、到商家还是到普通饮食店,处处都是瓷器,可以说整个城市品位都通过陶瓷元素来提升,真正以瓷带动景德镇品牌发展。”
大学时期在景德镇度过,而今又在潮州工作多年,潮州市陶瓷研究院院长、枫溪区工科信局局长陈得茂对于两地陶瓷产业发展的情况可以说了然于胸。在他看来,陶瓷文化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核心要义。“我们把陶瓷当做产品,走商品经济的路子;他们把陶瓷当做艺术品、文化产品,不计成本,走高端市场,两者大不相同,但是,我们依然要鼓励企业多出精品,做更多体现文化元素的精品。”
事实上,卖陶瓷就是卖文化,景德镇陶瓷之所以能在全国闻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卖文化、善于讲故事。“在景德镇,你就算在地里捡块瓷片都可以讲成故事,这方面我们比较欠缺。”陈得茂告诉记者,文化是产品之魂、品牌之魂,如果大家懂得在产品中植入文化元素,让各种产品有故事可讲,产品自然也会更深入人心,更受喜爱。故事讲多了,品牌效应就起来了,潮州“中国瓷都”的金字招牌也能擦得更亮了。
“我们不能一味学习景德镇走收藏品、精品的路线,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市场基础良好,产业化发展时间较长,所以更应该走"陶瓷文化+产业"的路子,学习景德镇的工艺技法、文化创意,发挥好我们的强项,体现出我们的特色,才能更好抢占市场。”
企业感言
潮州市陶瓷协会会长林道藩: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打造人才集聚平台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在人才的培养和集聚上,景德镇是独一无二的。”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迅猛,让大家为之惊叹。而潮州市陶瓷协会会长林道藩一语道破了其背后的动力所在——人才。如今,3万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常年聚集于景德镇,创造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陶瓷艺术。
林道藩认为,景德镇拥有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等诸多陶瓷专业院校,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独具优势。“这次考察学习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强与景德镇的对接合作,特别是陶瓷专业人才的引进。人才对我们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必须做好人才引进培养这篇文章,利用景德镇或者是陶瓷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来为我们企业、为潮州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服务。”
此外,对于人才引进培养,林道藩还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与打算。“除了整体硬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条件提升外,我们在思考未来是否可以搭建一个人才供需云平台,成立人才库,所有有陶瓷方面的爱好或者特长的人可以在云端上、平台上登记,企业可以按需求在上面挑选人才,解决目前企业招不到人、工人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
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镇通:
打造陶瓷产业专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景德镇原来做文化做产品做得很好我们都知道,但现在他们开始大力扶持开发产业园区,这样的变化是始料未及的。”结束5天的考察交流学习,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镇通心中感慨万千。“景德镇对陶瓷产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太大了。”据悉,未来3年,景德镇将投入上千亿元推进152个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蔡镇通认为,潮州要想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首先,政府必须从上到下重视陶瓷行业的方方面面,从政策红利、资金补贴等加大行业扶持力度。“现在,枫溪区、古巷镇里很多企业受土地等要素制约,生产规模无法扩大,急需新的产业园区。”
在蔡镇通看来,如果新建陶瓷产业园区离现有产区过远,不利于招工,更不利于产业链的形成。“希望能在现有产区附近开发陶瓷产业专业园区,新旧产区连成一片,更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蔡镇通表示,对企业而言,下来要加强与景德镇的合作交流,学习他们的工艺技术、创新设计,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做大陶瓷产业。
非凡实业董事长黄礼辉:
推动“陶瓷文化+旅游”提升瓷都知名度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瓷厂,到如今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新地标、创梦空间,陶溪川文创街区作为工业遗产成功转型、文创产业发展升级的样本,给考察团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升级改造中的御窑厂项目,也让人对其未来充满憧憬。
“景德镇在文化传承保护中发展产业、发展旅游,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何擦亮瓷都知名度,重点就是要发展"文化+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非凡实业董事长黄礼辉告诉记者,“我们陶瓷产业基础良好,目前正全力推动动能转换、智能制造,这是潮州的优势,要继续发挥,但我们的产业缺乏文化的加持。我们虽然不像景德镇有官窑,但是我们制瓷历史也很悠久,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也有笔架山宋窑遗址。”
黄礼辉认为,潮州可以学习景德镇的陶溪川、御窑厂、名坊园,深度挖掘笔架山宋窑遗址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传承潮州的陶瓷文化,将陶瓷大师集聚起来,建立宋窑——大师——陶瓷文化一条街,开发更多工业旅游资源,推动“陶瓷文化+旅游”,通过文化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旅游带动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潮州这个“中国瓷都”知名度。
专家建议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党委书记黄弘:
潮州打造国际化瓷都可能性很高
“我对潮州的陶瓷产业还是比较熟悉的,在我看来,目前潮州打造国际化瓷都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在拜访陶瓷大学的过程中,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党委书记黄弘对潮州市发展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给予肯定,认为潮州陶瓷产业基础良好,现有体量规模都可以做大做强。
黄弘建议,首先构建创新体系,成立陶瓷发展创新基金,一部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一部分可学习新加坡模式,直接连接企业与学者,以企业需求为载体,依托研发中心、研究院,在全国各地建立科研、装备、营销各类型创新团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设计创新;其次,构建营销体系,提升品牌效应,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江西有一个南康家居小镇,一开始也没品牌、没资源,木头都是全球买的,通过引进全球知名品牌设计公司,帮助设计提升品牌,再引进跨境电商解决产品分销问题,线上线下齐发力,现在一个县家具产业集群产值就超千亿。”
在产业结构提升上,黄弘认为潮州也大有可为。“潮州的三环集团很强,但只有一家,可以先围绕三环,完善其上下游产业链,做大整个产业。此外,还要拓展先进陶瓷体系,包括包装陶瓷、生物陶瓷、航天航空陶瓷等,创新制备技术,开拓新兴市场。有人说过,潮州陶瓷有市场没文化,所以更要吸引更多艺术家到潮州就业创业。加大陶瓷文化元素的植入,提高陶瓷产品附加值。”
□文/图本报记者杨燕芳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昨日记者从潮州市饶平县委办获悉,饶平县岭头单丛茶(浮滨)质量品评暨数字茶谷饶平茶叶电商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