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溪人物瓷塑里程碑式作品 林鸿禧《十五贯》

汕头日报 2020-07-05 01:25

十五贯 (瓷塑)林鸿禧 作

1959年,林鸿禧因创作瓷塑“十五贯”,一鸣惊人,在庆祝建国10周年而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受到周恩来总理及行家的好评,并荣获一等奖。祖国南疆的古镇——潮安县枫溪镇的瓷塑艺术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可以说,林鸿禧的“十五贯”是枫溪人物瓷塑艺术里程碑式的作品,为枫溪瓷塑的发展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它不但让枫溪瓷区为全国陶瓷界刮目相看,提高了枫溪陶瓷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也大大地激发了枫溪陶瓷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一花引来百花香。此后,枫溪陶瓷创作进入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新局面;瓷塑艺术呈现日新月异、充满活力的创作态势,成就了潮州作为今日“中国瓷都”陶瓷生产勃勃生机的局面。

上世纪50年代,昆剧《十五贯》在北京汇演引起轰动时,周总理高兴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林鸿禧创作的瓷塑《十五贯》就是取材自昆剧《十五贯》中况钟测字的情节。他抓住人物一静一动的瞬间动态,以其纯熟的技巧和传神的刻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各自的个性特征, 把沉毅果断、坦然自若的况钟和做贼心虚、惊慌失措的娄阿鼠表现得淋漓尽致, 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但见: 况钟手执纸扇,一边假装为娄阿鼠算命,一边观颜察色,斜瞟对方。洒脱威仪之中.显得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反观娄阿鼠:尖嘴猴腮,穴贴皮膏;一脚着地,一脚屈膝半坐,一派猴形鼠相。特别是那虚张的手势,疑惑的眼神,把娄阿鼠这个无赖泼皮、杀人凶手那种疑虑畏惧和希求侥幸心理,勾勒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这件瓷塑作品在北京展出之后,好评如潮,林鸿禧自此在瓷坛显露头角,他当时还未到而立之年。当年枫溪艺人郑才守为这件瓷塑加彩,他汲取潮安浮洋民间泥塑的特色,具有民间古朴特点的着色装饰,生动地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为作品增添不少的光彩。

林鸿禧(1928-2009年),他原籍揭阳县登冈白宫村,在家乡度过贫困的童年。1947年,在友人的介绍下到潮安枫溪“鸿发号”陶瓷作坊当学徒,从此与陶瓷艺术结下终生不解之缘。他人穷志不短,心灵手巧,终日默默无言地埋头学艺。新中国成立后,林鸿禧政治上翻了身,工作安定,生活有了保障,艺术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他先后在潮安枫溪陶瓷研究所、潮安美术瓷厂等从事瓷塑创作设计。这个在旧社会只读过二年书的穷孩子,先后多次被推荐到省有关艺术机构及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使他开阔了视野, 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理论的的熏陶,进一步提高了创作水平和艺术修养。

林鸿禧勇于创新,富有艺术想象力。他喜欢潮剧,当年与一些潮剧演员交往很深,从中吸取有益艺术营养,并受著名画家关良戏曲人物画风格的启发, 用概括、变形手法塑造了一批富于情趣的潮剧人物瓷塑,体现了作者对潮剧故事情节的稔熟,对人物动作神态的良好把握。

林鸿禧为瓷塑艺术奋斗了60多年,创作了几百件瓷塑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被选送参加国内外各种艺术展览会展出,多次获得全国、省各种奖励。他的艺术作品先后被中央新闻制片厂等摄制成专题新闻片,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先后为他拍摄了专题节目。他曾被选为省、市人民代表,出席省党代会。

林鸿禧无愧为潮州枫溪瓷塑艺术的一代宗师,他的名字连他对枫溪人物瓷塑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将永远定格在潮州陶瓷艺术发展史上!

新闻推荐

潮汕人刻苦耐劳的品质镌刻在我的灵魂里 追梦,不问年龄

▲大学同学,左为赖小娟,中为清华大学教授许正龙,右为中南林学院教授陈洁(1982年)。▲赖小娟主编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