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茶里生活“回甘” 饶平县东山镇湖岭村贫困户朱炳书在中山扶贫队帮扶下通过种茶制茶实现脱贫

中山日报 2020-06-18 06:52

中山南区驻湖岭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林剑鸿(中)向朱炳书夫妇了解春茶制作情况。走进东山镇湖岭村的贫困户朱炳书家中,一股烘焙的茶香抢先一步飘出门来。记者进门时,朱炳书、黄芳夫妻俩正坐在厅堂里,细细地将炒制好的茶叶中的粗老叶和茶梗挑出来。“当陪同记者来的中山南区驻潮州市湖岭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林剑鸿问到今年春茶的产量时,朱炳书的欣喜溢于言表,“我们今年春茶的总产量接近500斤,每天有空就坐下来挑茶,已经挑了20斤喽。很多茶商都过来预订我们的茶呢。”

●活用所学技术,鼓励农产品深加工

朱炳书是湖岭村的省定贫困户之一,说起陷入贫困的原因,朱炳书显得有些伤感。他告诉记者,夫妻俩以前都在外面打工,日子还可以。可是前几年儿子因犯错入狱服刑,留下了一个未婚生育的小孙女,家里又有瘫痪在床的老人家需要照顾,他们不得不回到村里,在村里的收入低,导致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林剑鸿介绍,当工作队来到村里后,详细了解了朱炳书的家庭情况。朱炳书夫妻俩早年都曾在潮州市凤凰镇务工,为那里的茶农工作,这些年下来,掌握有比较好的制茶技术;恰好他们在村里还有茶园,所以工作队就建议他们通过茶叶加工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早就想做茶叶加工了,可是手上没钱啊。多谢工作队给我们支持,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朱炳书说,工作队与他们沟通时,当即得到了夫妻俩的认同。林剑鸿笑着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夫妻俩买设备、搞项目,让他们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在我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从2017年起购买设备,开始了茶叶加工项目。”

●启用政策支持,工作队成为坚定后盾

领着记者走进里屋,朱炳书逐一指着屋内的生产设备进行展示,“这台设备可以用于摇青,将晒好的茶叶倒进去、每两个小时会自动进行一次工序;这一台是揉捻机,减轻了人工的压力;那一台则用于焙茶,采用电焙的方式。”

林剑鸿说,“最初,朱炳书并没有本金添置制茶设备,但是我们有相关的奖补政策进行支持。1套设备有7件,总价格是37300元,我们根据奖补政策为朱炳书提供了18650元的补助,加上他再借一点,就解决了机器设备的购买难题。”

谈起工作队的帮扶,黄芳同样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虽然多年外出务工中对制茶的工序和技巧了如指掌,但是夫妻俩在茶苗培育、茶树种植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自家茶园的种植和生长情况开始不尽如人意,工作队除了通过奖补政策支持购买设备外,也对自家茶园的种植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除了设备奖补金外,我们还充分运用产业的启动资金,按照50%的标准为种茶受挫的朱炳书家庭提供补助。”林剑鸿介绍,资金到位的同时,工作队的走访并未放松,黄芳感动地表示,或是来到家中探访,或是直奔茶园了解情况,工作队对他们家总是关怀备至,“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有资金、有动力去进行茶苗的培育,才有了自家茶叶的丰产。”

茂密的树林、错落有致的茶园,沿着龙虎坑的机耕路向山上进发,湖岭村的风光便尽收眼底,“到了,茶树高、茶叶生长茂盛的那一片就是我们家经营的茶园。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的茶园已经增加到9亩,种了鸭屎香、锯朵仔等多个品种。”带着记者去看自家茶园的朱炳书靠路边停下摩托车,自豪地为记者指明茶园的位置。

将奖补政策提供的资金转化为 “第一桶金”,朱炳书一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去年全年全家的净收入便接近2万元。走上致富路的同时,夫妻俩也乐于运用自身先进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帮助邻里进行茶叶的加工。“是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让我们通过种茶、制茶脱贫;周边邻居如果需要制茶,我们都愿意帮助他们一起做好茶。如今我们收入高了,欠债也基本还清,生活将越来越幸福!”朱炳书激动地说。

文/图记者 查九星 见习记者 陈家浩

新闻推荐

用好禀赋资源优势 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饶平积极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新引擎

饶平县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当前正深度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极。本报记者陈宏文摄编者按:当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