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新城换挡提速加快建设 奋力实现潮安经济跨越腾飞

潮州日报 2019-11-21 09:07

高铁潮汕站梅汕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陈宏文 摄改造后的潮汕站南站房东山湖产业园加快建设大岭山产业园效果图

2013年,随着厦深高铁开通,潮州由“公路时代”迈向“高铁时代”,呼啸前进,加速奔驰,潮州高铁新城也应运而生。这座位于潮汕揭三市“金三角”地带的新城,依托高铁潮汕站规划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涉及潮安区沙溪、浮洋、龙湖、金石、彩塘、庵埠、凤塘、古巷8个镇,涵盖高铁核心区、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大岭山产业园等多个重大平台项目,是未来粤东城镇群建设的中心点和对外经济文化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潮安城市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高铁新城在潮州市委、市政府,潮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发扬“马上办、马上就办、马上办好”的工作作风,直面矛盾、聚力攻坚,朝着打造“对外新门户、发展新平台、产业新高地”的目标大踏步前进。“高铁速度”正是对高铁新城换挡提速、加快建设最好的诠释,搭上高铁快车,启动发展引擎,未来的高铁新城,将引领产业集聚,蕴含蓬勃商机,发展潜力无限可期。

打造潮安“产城融合”新样本

高铁经济区以高铁潮汕站为中心进行规划建设,是推进与揭阳潮汕机场对接“双港”联动的重要区域,主要以打造立体交通综合枢纽为目标,规划建设商务办公、商贸展示、特色产业贸易平台、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公寓酒店及教育等城市功能,配套商业区、民俗风情街、银行、学校、医院和社区等服务产业,力争打造成为潮州产城融合新样本。

潮汕站是厦深铁路客流量最大的中间枢纽站,服务汕、潮、揭三市人民,是潮安乃至潮州对外的最重要窗口,素有潮州“会客厅”的美誉。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面对高铁潮汕站日均客流量从原设计日均2500人次爆发式增长到日均4.5万人次、高峰期8.5万人次的疏解需求和梅汕客专接入潮汕站建设需要,广铁集团先后实施三次潮汕站南北站房倒边封闭施工,潮安区经受了三次交通组织调整的阵痛和压力,完成了三次南北广场升级及停车场扩容、周边临时疏解道路的建设,确保潮汕站区的交通顺畅。

今年8月1日起,广铁集团方面对潮汕站南站房实施扩容升级改造,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南站房面积从现有的3千平方米扩大至3.2万平方米。作为地方配套,潮安区同步实施了站南广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重点新建站南广场及地下停车场和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计划建设地面广场及配套约4万平方米的地下一层停车场,总投资规模约6.8亿元。同时,按照“交通先行”的原则,总投资约3.5亿元的站前南路续建、站前北路续建、仁沙路新建工程已立项并完成项目招投标程序,即将开工建设,“三条路”的建成将构成潮汕站区环形道路系统,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中心路网等级,高铁站区交通枢纽对外新门户即将形成。

位于高铁经济区的商贸物流中心是高铁新城另一个重要发展平台。潮安区按照“科学修编,完善设施,征储土地,蓄力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高铁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一方面,全力推进商贸物流中心范围内的土地征储工作,蓄力发展,目前已征储土地2163.098亩;另一方面,依托高铁潮汕站改造形成的完善交通网络对本区域未来发展的产业、商业、商住等各功能区精准定位,科学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控规覆盖面积由原来的4000多亩扩大到1万多亩,形成发展的新思路、大格局。此前,深洋村搬迁工作一直是阻碍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去年以来,潮安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重落实、广宣传、严督查的务实态度,直面矛盾,动真碰硬,坚持做深做细当地群众思想工作,成立“专班”进驻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已顺利完成深洋整村搬迁项目签约,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此外,潮安区加快推进华师教育城项目引入,推动商贸服务、教育文化、商住酒店等产业有序嵌入,实现核心区“产城融合”,打造高铁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新家园。

东山湖现代产业园:

激活潮安特色产业发展新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东山湖现代产业园采访,登高远眺,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尽收眼底:汕梅高速公路从园区中部南北斜向穿越,并在园区内设立出入口;县道078线时刻准备着将园内产品和货物快速带入汕梅高速公路,疏散到周边各地;入驻企业有的已建成投产,也有的正如火如荼施工中……

据介绍,东山湖产业园区位于潮安区西南部,规划总用地面积7112.93亩,是承载着潮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平台。园区以文化旅游、创新产业为核心功能,距离潮安城区约10公里、距离潮汕机场约8公里,距离厦深铁路潮汕站仅2公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枢纽优势明显。园区目前已有进园企业31家,类型以医药、食品、陶瓷、不锈钢、印刷、物流、家纺为主,其中建成企业项目5个,在建企业项目11个,规模效应初步形成。预计2019年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工业产值达12亿元,税收约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20亿元。

区位优势如此优越的产业园区,自园区开工建设以来,却由于征地、拆迁难度大,先后经历两次停工。僵局如何打破?园区出路何在?记者了解到,担当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保姆式”服务、问计于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制度……这些都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潮安区直面难题痛点、上下合力攻坚,成功破解了太安堂集团提出的9宗地块上的问题,以及园区公交配套、招工用工难、莱芙进厂路施工、东山湖度假村污水管网接入等一系列难题。

如何让大项目引得进、留得住?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在打造外部通行环境的同时,也着力完善内部配套、提升整体形象、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变电站皆建成,投入使用;深能燃气和昆仑燃气将为园区入驻企业供气;公交线路经停四个站点,方便群众出行;保洁公司已进园,管理道路及绿化;中梁一号院、碧桂园新城之光两家房地产公司也已进驻。

东山湖现代产业园不仅“筑大巢”,还“造小窝”。为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初创企业成长并带动就业,园区内将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基地”,设置科技孵化中心,企业职工活动中心和园区自动化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等,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项目策划、创业培训、战略设计、融资贷款、经营决策、专家咨询、资质认证等一站式服务。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进园企业安心发展,潮安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措施。日用陶瓷智能化改造先行者——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享受区政府鼓励加快民营制造业企业建设奖励资金的首家进园企业。

大岭山产业园:

全力打造潮安经济新增长极

大岭山产业园是潮安区乃至全市重点培育的产业发展新平台,位于潮安区古巷镇,毗邻甬莞高速出入口,可快速通达甬莞高速、汕汾高速、潮揭高速、大潮高速以及广梅汕铁路、厦深铁路等干线交通网络,离潮汕机场24公里,离潮汕高铁站20公里,地理区域优势明显,周边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潮州连接外部的西大门。

据介绍,大岭山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3573亩,分A区B区二部分,A区位于古巷镇横溪村,面积约1150亩;B区位于古巷镇古巷四村、古巷五村、永安寨村,面积约2424亩。据了解,目前项目征地拆迁3573亩已完成征地协议的签订工作。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岭山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A片区进园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修编完成,立项资料上报工作和施工图设计正在加紧推进中。产业园污水管网及“三线”一体化规划建设问题正在加紧与市、区有关部门对接中,污水处理厂已确定选址方案,正在做好新建自来水厂和污水厂一并选址建设开展可行性论证工作;产业园区内供气、区域排水问题也同步规划协调中。

项目落地情况方面,潮安区政府已于今年3月与重庆曙光工业园集团签订了框架协议,拟建设“潮州·曙光产业园工业地产项目。项目选址位于产业园A区靠近高速公路出口位置,预计用地约300亩,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共有34栋大楼,单层面积1000-2000㎡不等的户型。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对户型不同的厂房进行选择,可用于生产、办公、加工、设计、研发、装配、仓储等用途。据介绍,重庆曙光集团是专注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的知名企业,在中小企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和模式比较成熟,具有专业化、全方位、全过程的一站式后勤保障服务体系。此次引进,能让入园企业“轻装上阵”专心谋发展,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好主业,为园区发展提供后续力量,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目前,正加紧与曙光集团协调对接,做好项目落地前各项准备工作。

上海复星商贸蜂巢产业平台项目也是产业园重点项目之一。8月28日,潮州市政府已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建设“复星商贸蜂巢产业平台项目”。项目计划落地产业园B片区,用地约1000亩。项目规划计划分为二至三期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规划涵盖商贸交易区、智能物流配送区、仓储加工区、国际会展区、电子商务信息中心、O2O交易中心、综合配套区、文化旅游、特色美食等业态,集公交枢纽站、国际国内贸易、大型会展、商务办公、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技术研发、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餐饮娱乐、购物休闲、金融服务、公寓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一站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商贸产业集群。

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九大工程”之一,目前该项目已经确定落户大岭山产业园A片区,正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面积约500亩,并配套建设50亩省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资金约30亿元,计划于2021年年底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可辐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以及上海、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区,能够充分满足国家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高效指挥、高效调动资源、高效应急处置的需求,对于提升东南沿海区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高铁新城将按照省委1+1+9和市委1+5+2以及区委的工作部署,准确定位“三大平台”,高质量做好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压实工作责任,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通过构建“三大平台”发展新格局,打造潮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梁佳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潮州市潮安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潮安经济发展新亮点

潮安电商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潮安青年的电商梦。李仲昕摄潮安电商企业备战“双11”。市瓷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