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万:文韬武略的“左联”重要领导人

潮州日报 2019-08-14 10:00

陈立佳

戴平万是我国革命文学著名作家,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和先驱者之一,东北抗日联军早期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革命家、作家,新闻事业的奠基者。

1903年,戴平万出生于潮安县归湖乡溪口村,原名戴均,他从小酷爱读书,1922年秋,考进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的前身)西语系。1924年国共合作时投身革命,先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随即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党组织派到泰国开展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到上海,与蒋光慈、杜国庠、洪灵菲等人一起出版《我们》月刊、《太阳》月刊。后加入“左联”,成为《拓荒者》的撰稿人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新中国文艺丛刊》和《文艺新闻》的编辑工作。1940年冬,戴平万到达苏北根据地,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和教育工作。著有中篇小说《前夜》《荔清》,短篇小说《出路》《都市之夜》《苦菜》等。

1923年,戴平万组织了潮汕地区的新文学团体——“火焰社”。该社会员有五十多人,大多是潮汕各地爱好文学的师生。“火焰社”发行《火焰周刊》。“火焰社”也是潮汕地区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它哺育了一批潮汕新文学作家。戴平万经常在《火焰周刊》上发表作品和文章。

戴平万与杜国庠、洪灵菲等革命志士在1928年5月于上海成立了“我们社”,编辑出版《我们》月刊,他发表在这份月刊上的短篇小说《激怒》,是其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社”还创办了晓山书店。1929年2月20日,“我们社”和晓山书店一起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戴平万除了创立革命文学社团之外,还积极参加当时影响力较大的革命文学社团,利用新文学社团来进行政治斗争,积极倡导、发展新文学和革命文学,对革命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28年1月,戴平万经潮汕作家杨村人的介绍加入“太阳社”,成为“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并在该社主办的刊物发表作品。

1929年10月,党在上海筹备成立“左联”。戴平万是“左联”12个筹委会成员之一。“左联”成立后,原由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转为“左联”的机关刊物,戴平万是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在《拓荒者》上发表了三篇小说:《陆阿六》《村中的早晨》《新生》。这几篇作品都取材于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生活,表现了组织起来的农民自觉进行斗争,充满着革命的激情和反抗的精神。

作为“左联”最早的盟员之一,戴平万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主要是属于这个时期,他还参与了“左联”组织的许多文学活动。“左联”十年,是戴平万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那些主要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创作和发表的。

1930至1934年间,党派刘少奇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戴平万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戴平万被党派往东北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和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罗登贤、女工部长赵一曼等人共同领导东北地区的工人运动及反日罢工,并共同创建东北抗日联军,为东北抗日武装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10月,地下党组织在上海成立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这是党在文艺界的领导机构。戴平万是“孤岛”抗战文学的组织者之一,也是“文委”小组成员之一。戴平万在参加“文委”的这段时间,还负责《新中国文艺丛刊》的编辑工作。在编辑《新中国文艺丛刊》的同时,戴平万也参加《文艺新闻》周刊的编辑工作,并用“君博”“岳昭”等笔名发表作品,揭露时弊,歌颂正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1940年11月,戴平万被党派至苏北根据地工作,由华中局派往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任文学系教授,1941年5月由华中局调到苏中区党校任校长兼教导主任,同时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并负责主编《抗战报》。1945年春,戴平万在党校所在地兴化县鹤儿渣村上的水塘里不幸溺水身亡,年仅42岁。

戴平万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度过的。他那文韬武略的革命家形象,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新闻推荐

潮安警方千里擒凶 命案嫌犯潜逃14年终落网

本报讯近日,潮安警方在市局有关部门及河南省舞阳县警方的协助下,成功抓获潜逃14年命案逃犯朱某,侦破省公安厅督办的一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