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灵菲:“左联”最年轻的常委
陈立佳
洪灵菲,现代著名左翼作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南京雨花台烈士,是“左联”创始人之一、“左联”七常委中最年轻的常委。在“左联”潮籍众多作家中出类拔萃,文学成就最高。他年仅32岁就惨遭国民党当局杀害,短暂的一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洪灵菲1902年生于潮安江东红砂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家境贫困,生活艰难。贫富的差距,不公的社会,在灵菲的幼小心灵中打了深深的烙印,埋下了反抗的种子。洪灵菲9岁进入乡村私塾读书,13岁到潮州城南小学插班,受进步老师戴贞素的影响,并与其儿子、后来同为“左联”成员的戴平万交好。1918年,洪灵菲考进潮安金山中学。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洪灵菲同其他爱国进步学生在校组织了学生救国活动,深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逐渐萌生了对自由平等社会的朦胧向往。
1922年,洪灵菲考上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改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因无力反抗父母定下的封建包办婚姻,洪灵菲一度消极、悲观,甚至想自杀。后在共产党人许甦魂的鼓励下,重新振作起来。洪灵菲与许甦魂、戴平万以老乡关系为纽带,在广州组织领导名为“潮州旅穗学生革命同志会”的学生运动。1924年,经许甦魂介绍,洪灵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19日发生的省港大罢工,洪灵菲四处奔走,经常出现在各种群众集会上,做宣传组织工作,动员组织广大罢工工人团结起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8月,洪灵菲从广东大学毕业。当时正是国共合作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参加了广州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工作,并担任《海外周刊》编辑,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一边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
“四·一二”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广州。洪灵菲不得不逃离广州,在海外流亡4个月,与戴平万不期而遇并一同回国。1927年秋,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他们便一道前往汕头投奔起义军。当他们赶到汕头时,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只能暂时回乡匿居在红砂村。1927年冬,洪灵菲、戴平万前往上海。途中,他以自己过去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开始了自传体小说《流亡》的写作,他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这部10万字的作品,并得到郁达夫的赏识。郁达夫为《流亡》作序,还做了“热烈的介绍”。《流亡》成了洪灵菲的成名之作。洪灵菲的名字不胫而走,在上海文坛颇有名气。他凭着自己的文学才华在上海扎下脚跟,并担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
《流亡》的写作,打开了洪灵菲创作激情的阀门。他以一种非凡的热情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1928年5月,出版了《前线》,1928年9月出版了《转变》。短短8个月时间,洪灵菲写作、出版了3部长篇小说,合称“流亡三部曲”。这3部小说是洪灵菲的代表作,也是初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流亡三部曲”奠定了洪灵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30年2月16日,洪灵菲出席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12人集会,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洪灵菲与鲁迅、夏衍、田汉等七人当选为常务委员,组成了“左联”的领导核心。洪灵菲成为“左联”七常委中最年轻的常委。他为发展和壮大左翼文化运动不懈努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0年下半年,洪灵菲担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1932年担任“上海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经常深入到工人、学生中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组织工作。洪灵菲频繁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不久,上海《申报》登出了对洪灵菲的通缉令。1933年2月,党组织为了洪灵菲的安全,更为了恢复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调洪灵菲到北平工作。
洪灵菲与孔原一道负责恢复和主持北方局工作。在白色恐怖条件下,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建立抗日武装的活动,指导察绥民众抗日斗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1933年7月26日,由于叛徒出卖,洪灵菲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他经受了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不泄露党的任何秘密。不久,洪灵菲作为“要犯”被押送南京。他被捕后,国际国内不少组织和人士积极营救。日本反帝大同盟等国际进步组织和友好人士、国内宋庆龄等知名人士向国民党当局发出抗议,要求释放作家洪灵菲,未果。1934年夏,洪灵菲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洪灵菲,与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一起,为中国革命的前进铺路,用年轻的生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新闻推荐
上图:文佳息(右一)向记者介绍发现穿山甲经过。本报记者黄春生摄右图:文佳息所捡的穿山甲。本报记者陈思凯摄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