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洋镇龙兴村:革命火种代代传 红色苏区焕生机

潮州日报 2019-03-23 09:33

龙兴村坐落于饶北山间谷地,饶洋镇东部,距离镇区2公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背靠房下山、庵下山。主要水库有庵下小水库。全村面积173公顷,辖下有庵下村、赤楼村、上屋仔村、永兴楼村等四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500多人。早在明朝时期,刘氏先人在此建村,龙兴村名是按辖区内土楼“龙岗楼”和“永兴楼”的楼门字组合而成,简称龙兴。世居民族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本地通用方言为饶平客家方言。

龙兴村是革命苏区,地处要塞,水光山色,自古以来英才辈出,赤卫队在此传播革命火种,是神圣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因而外界称龙岗楼为赤楼,又称“红楼”。

1927年7月,中共饶平县委于大坡楼成立,领导饶平人民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28年1月28日,大坡楼遭国民党兵洗劫,县委机关撤往石井(现石北村蔡坑)。1928年5月22日拂晓,在石井楼保卫战中,国民党军队在大埔背村外狮地岗集合,兵分三路向石井进攻,一路攻向红色苏区。由于赤楼(龙岗楼)是石井的最前线,赤楼、庵下、水兴楼所有的赤卫队队员和群众奋力迎战,坚守阵地。国民党军队人数、武器装备众多,赤卫队不得不向后撤退,大部分群众退守至土楼内。随后国民党军队攻进村庄,在土楼外围疯狂的进行烧、抢、掠,仅龙岗楼土楼外围被烧毁的房屋就达十余间,财物均被抢光。在石井保卫战中共牺牲了14名赤卫队队员,在1987年落实红军失散的人员有16名。

龙兴村作为红色革命旧址,地处偏远,地少人多,交通闭塞,生产条件较差,长期以来较为贫困,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甘薯、花生。果树有荔枝、龙眼和香蕉等。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部分村民兴办实业,搞活商贸和运输业等,部分青壮年至汕头、珠三角等地经商或打工。收入由以农业为主转为工资性收入为主。村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龙兴村被省定为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经过扶贫工作组的努力,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高涨,大部分村民告别低矮潮湿的房屋,新建框梁结构的楼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先后在省道S334线饶洋段公路两侧新建楼房商铺,形成了10公里一条街的新景象。村民普遍使用摩托车,少数村民还购置小轿车。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村民活动中心,并配套体育锻炼设施如篮球场、乒乓球、健身器材等。图书室有农家书屋,藏书近1000册。村还对生活污水进行雨污分流处理,村道巷道硬底化,以及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容村貌发生可喜变化。展望未来,龙兴村将传承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焕发新光彩。

新闻推荐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性教育不能等孩子长大再说

近日,饶平县[~公式~]洲中学组织校青年志愿者慰问[~公式~]洲镇敬老院老人,为他们送去大米和食用油,并为敬老院打扫卫生(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