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镇湖岭村:书香百代 红色记忆 美丽蝶变

潮州日报 2019-03-13 11:19

湖岭村位于饶平县中部山区东山镇的北部,为东山镇所管辖。顾名思义,湖岭,是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村前有小湖环绕,村后背靠大山,常年山青水绿。远看,村庄处在果树的环抱之中,青梅树、橄榄树、柑橘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村舍里,炊烟袅袅,缥缥缈缈,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山村晚炊图。湖岭村,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红色基因厚重,孵育了一代革命人,由此,湖岭于2017年被省委组织部定为饶平县3个红色村之一。

悠久的历史

湖岭村历史悠久,始创于南宋末年,由涂氏到此开基,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村内现有书院一处,客家围屋6座;全村风光秀美,空气清新,繁花硕果,民风淳朴,因为是纯农经济,所以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村里的西泉公书院创建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格局古朴雅致,大方不俗,是饶平地区兴建的两大书院之一。

当时,湖岭村涌现不少的贤才(秀才),文学之风名扬四方乡邻,并受到了潮州府各级官员的认可。潮州府为嘉奖其好学之风,特封湖岭建造书院的资格,为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当地大户涂氏西泉公(五世祖)听到这个消息,积极响应,号召众人出资出力,经过一年的建设,书院竣工,开始招生,并由潮州府台题名“西泉公书院”。

据历史资料记载,西泉公书院建成之后,湖岭的崇学之风更加兴盛,文人雅士不断涌现。书院的名声更是不断远扬,不仅在民间流传,甚至传到了皇宫之中,崇学之风略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泉公书院仍然对村民们起到启迪作用,湖岭村的人们崇学尚教,他们对书本对知识有很深的认知,深明通过一本书可以打开整个世界的道理,崇学蔚然成风,至今,有好多学子走出山村,走进大学教堂,融入大都市寻求更高的发展。

红色的记忆

湖岭村在土地革命和大革命时期,广泛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农会和农民自卫队,开展抗租抗息,开展武装斗争,成立苏维埃政权,建苏区分田,建立革命交通站,有着浓厚的“红色”底蕴。现有红色遗址西泉公书院(西泉公祠),是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湖岭农民协会旧址、浮山区委机关旧址、湖岭苏维埃政府旧址、饶和埔县印刷所旧址、革命交通站旧址。1926年湖岭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拥有会员200多人,会址设于西泉公社并建立农民自卫军。1929年中共浮山区委在樟厝坷成立,后因遭伪军破坏,区委转移到湖岭村西泉公祠,并在这里召开区第二次农民大会,部署开展抗租抗息,建苏区分田分地活动。8月份,建立中共湖岭支部。10月,国民党纠集民团进剿湖岭,抓走涂木元等四名赤卫队员,涂木元在狱中被严刑拷打致死。1930年,中共饶和埔县委成立饶和埔第二区,机关设于湖岭村西泉公祠,并建立革命第二交通站,新中国成立后西泉公祠作为村办地址。

现在的湖岭村,因为是纯农山区村,除了有一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则致力于农业种植,特色产品有青梅、橄榄、潮州柑。

而作为湖岭村的副业经济的,还有他们的特色工艺——竹器制作。竹器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的生活用品都是用竹器制作,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湖岭村的竹器制作以实用为主,主要制作打冷筐,销往福建等沿海地区用来装海产品。现在有近百户在村妇女、老人于空闲时编织打冷筐,为湖岭村的经济添上美丽的一笔。

独特的民俗

“伯爷公”节是饶平县东山镇湖岭村每年在农历九月廿三日举办的祭拜伯爷公的民俗活动。“伯爷公”是潮汕地区供奉的感天大帝,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是五帝中颛顼的后代,嬴姓的始祖。相传大禹帝重用伯益,助禹治水。传说,伯益主持开山辟路时,制服了“山中王”老虎,让这兽王乖乖听话,便产生了“伯爷公无点头,老虎唔敢食人”这句俗话。民众把他称为“感天大帝”。拜“伯爷公”这一习俗保持到现在。农历九月二十三的这天,庙前龙香高插,香烟袅袅,彩旗在空中飘扬,庙前广场贡品成排,村民们虔诚祈福,祈祷平安,祈福来年丰收!

可喜的变化

湖岭村被省定为扶贫村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深入推进。湖岭村龙虎坑村道是村民种植茶叶、青梅、橄榄等600多亩农作物的必经之路,尚未硬底化,经过广大村民提议,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上级支持,将该村道硬底化并拓宽至3.5米,并完善排水及会车设施,有效改善村民农业生产条件,方便农产品运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满足村民文化活动需求,投资建设了湖岭村文化活动广场,同步推进公路路顶、公厕项目、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等脱贫攻坚项目,加大力度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进一步美化绿化村容村貌,实现乡村生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发展农业生产致富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市宣)

新闻推荐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性教育不能等孩子长大再说

近日,饶平县[~公式~]洲中学组织校青年志愿者慰问[~公式~]洲镇敬老院老人,为他们送去大米和食用油,并为敬老院打扫卫生(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