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钱东镇农民石雕艺人黄俩荣:让精美石头唱新歌

潮州日报 2019-03-11 11:15

黄俩荣在创作孙悟空石雕像。 本报记者 郑新培 摄

本报记者郑新培

通讯员余世和黄如秦

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聪明机智的孙悟空,温顺可爱的小动物……走进饶平县钱东镇石雕艺人黄俩荣的工作室,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那一件件精美的石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今年58岁的黄俩荣是钱东镇紫云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投身石雕艺术创作30余年的他,以其作品细腻精到、形神兼备等特点,在石雕艺术界大放异彩,赢得了许多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敲开石雕之门

1979年7月在钱东中学高中毕业的黄俩荣,被分配到了钱东镇一家石雕厂,成为一名石雕工人。在那里,他对石雕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拜紫云村老艺人黄皆涛为师。拜师学艺后,黄俩荣每天都呆在加工坊打坯、雕刻、细修、磨光、上蜡……有时候,甚至忘了吃饭。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枯燥无聊的,而他却甘之如饴。遇到不懂的地方,他虚心向老师请教。

每天,黄俩荣早出晚归,眼看花了,虎口磨痛了,肩膀被凿压肿了也不吭一声。刚开始学艺,黄俩荣的手脚多次被石头碰撞受伤,留下多处伤痕,手指曾被“车钻”的工具穿透,鲜血直流,但他没有退缩。老师黄皆涛也被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悉心给予指导。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磨炼,黄俩荣的石雕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终于敲开了石雕艺术的大门。

坚守石雕之梦

正当黄俩荣的技艺日有长进,一批栩栩如生的作品从他的刀笔下创造出来时,石雕厂却由于经营不善,解散了,许多工友都选择外出打工或做生意。那段时间,黄俩荣心中的失落感便像锥子钻心般难受。他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是像其他工友一样选择改行,还是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这时,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劝他别再搞石雕了,“既辛苦又赚不了钱,还是回家种田或做点小生意吧”。

“石雕文化艺术综合价值极高,它反映了社会生活,表达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我不相信,搞石雕没有出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黄俩荣认为自己不能半途而废,还是应继续在石雕艺术方面求发展。

为了提高创作技艺,1986年他来到汕头石雕厂拜师学艺,继续深造。他一路打拼,一路积累经验,学有所成。

经过多年的磨砺,黄俩荣运用多种雕刻手法,粗打凿面,细磨面,阴纹,阳纹,透雕等展示了自己超凡的技艺功底和艺术天赋,更突出表现了人物、佛像雕刻以及各式浮雕,石板材料加工、设计等。由于对石雕事业的执着追求,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雕刻手法娴熟,题材喜于造像,精于人物,特别是《释迦牟尼》佛像主题的设计、雕刻和制作。作品设计高超,一气呵成,大气磅礴,获得许多石雕大师的肯定。1998年,黄俩荣在亲朋好友相助下,创办了一家石雕工场,始终不渝地坚守着石雕之梦想。

成就石雕事业

创办石雕工场后,黄俩荣有了自己的天地,更成为饶平石雕界的“名人”,但他并没有在成功的喜悦中停下脚步,而是把全部心血投入到石雕中,不断创新产品……多年来,黄俩荣先后为江西、福建、广东深圳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广场以及寺庙,打造出一批优秀的石雕作品。优良的质地、精湛的工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使他获得了客商们的信赖和好评。同时,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展览并获奖。

面对取得的成绩,黄俩荣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仍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雕刻技法,相对其他追求速度的雕刻者,虽然雕刻作品已经不知其数,但黄俩荣每次面对新的作品,仍然小心谨慎,静下心去考虑刀法的运用及整体的布局,从而雕刻出更好的作品。

新闻推荐

国务院联席办督导组到饶平县指导电诈集中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摘掉电诈重点地区“帽子”

本报讯日前,由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姜国利带领的国务院联席办督导组到潮州市及饶平县督导、调研重点地区电信诈骗集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