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寨主”杨小玉:返乡创业打造生态文化庄园
本报记者曾晓纯
“我的目标是把"瓦岗寨"打造成以特色文化为核心品牌,衍生农家旅游、教育农园、休闲娱乐一体化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园,成为饶平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瓦岗寨生态旅游庄园创始人杨小玉信心满满地说。
杨小玉口中的瓦岗寨,坐落在饶平县联饶镇洋东村。这原本是村属的一个旧窑厂,经过杨小玉的开发和修整,如今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庄园。
返乡开启创业之路
“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什么。”这是杨小玉开始创业的初衷。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杨小玉,一直从事对外贸易的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打拼,在行业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天生不安分的她,在2010年,选择回到了家乡联饶镇,开启创业之路。杨小玉说,联饶地理位置比较僻远,经济也比较落后,自己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创业能与家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那就最好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小玉得知在联饶镇洋东村有一个废弃多年的瓦窑厂,里面还保留着以前烧窑制瓦的工具。“第一次看到这四条瓦窑的时候,我就坚定了一个想法,不管这里以后能不能发展起来,但这些瓦窑一定要保护好。”杨小玉说。
“现在很难见到这种传统的制瓦工艺了,这都是老一辈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杨小玉告诉记者,希望年轻一代来到这里,既能看到过去制作瓦片的手艺,又能感受一代制窑人的聪明和智慧,以及制窑人烧瓦时的艰辛。
为了保护好这四条瓦窑,杨小玉请来懂行的工人对它们进行了修缮,还四处奔走,将其申报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杨小玉说,这个瓦厂始建于清朝末年,瓦厂制瓦流程的各道工序和场地至今还保存得很完整,是目前粤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瓦窑。经过逐级申报,这套瓦窑在2015年申请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下转07版)
(上接01版)
如今,依照原本样貌修缮起来的制瓦车间、晒瓦棚、贮瓦仓库和窑口,已经成为瓦岗寨的一大旅游亮点,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创业之路充满艰辛
“外行人干内行事,我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在建设庄园的过程中,杨小玉遇到了不少闹心事。三年前,为了更加系统地整合开发庄园,杨小玉找来规划公司和设计公司团队为庄园设计。当她信心满满地把设计图纸送到施工团队面前时,施工队工头却说:“这图纸根本无法施工,不仅设计的样式与周围的环境不搭,图纸也没有具体的施工图式和施工材料,我们干不了。”工头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向杨小玉。为此她多次和施工队沟通,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园区扩建工程只好被搁置。
工程停滞了,但杨小玉的步伐没有停止。为了完善园区建设,她将潮州和周边的旅游景点考察了个遍,向他们的负责人一一请教、探讨。后来在别人的引荐下,杨小玉找到了一个在旅游规划建设方面经验丰富的团队,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都是一条龙服务,让她省掉了不少麻烦事。“在和他们多次沟通后,大家在设计理念和建设风格上取得了一致,工程也在春节前顺利竣工了。”杨小玉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来瓦岗寨游玩体验的人络绎不绝,看到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肯定,心里十分高兴。
隔行如隔山,不仅是庄园的规划设计,在园区运营管理上,也一度让杨小玉颇为头疼。由于庄园地处的位置比较僻远,在当地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事情都需要她手把手地教,有些还要亲力亲为。“我也在慢慢适应这种工作节奏,在摸索中慢慢得出一套管理经验,我有信心带领这支团队一起把庄园运营好。”
引进生态文化理念
走进瓦岗寨,郁郁葱葱的果树硕果累累,万紫千红的野花漫山盛开,微风吹拂的鱼塘碧波荡漾,还有那原始古朴的烧瓦窑口,极具地方特色的采青文化……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农家风情的生态文化基地就在面前缓缓展开。
“还好有家里人的支持,才能坚持下来。”杨小玉说,这几年先后往农庄里投了不少钱,不仅完成了瓦窑修复、园区项目、主题餐厅等配套建设,还养上了鱼,种上了果蔬花卉,如今,园区已经初具规模。“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钓钓鱼、采采果子,还可以感受传统历史文化,了解制瓦手艺,体验采青文化。”
为了丰富园区文化内涵,杨小玉将饶平的另一特色文化——采青习俗引进了庄园,打造了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饶平采青习俗展习馆。该馆在2016年被列入潮州市博物馆之城系列馆。除此之外,园区还经常举办采青文化节和采青体验活动,邀请专业的采青老师,带领家长和学生一起体验感受采青制作过程,大大提升了园区的活跃度和知名度。
在与杨小玉交谈中得知,把园区建设好只是她心中规划的一部分,她更多的是希望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引导周边群众参与到生态文化旅游建设中来,把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打造成饶平的一张响亮名片,更好地将饶平特色文化推广出去,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新闻推荐
由潮州市美术家协会、饶平县文广新局主办,饶平县文化总馆、力诚文化艺术馆承办的“丹青焕彩——钟瑞和、陈兰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