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齐心发展橄榄种植开发新产品 协力开拓“棱尖”橄榄市场
本报记者李欢欢
眼下,正是橄榄采收的时节。这段时间,饶平县三饶镇农户黄国轮和他的儿子黄妙胜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忙着销售橄榄。与一般农户不同,黄国轮的橄榄有自己的品牌,而且他还让他的品牌声名在外。
近日,记者在饶平县三饶镇南新田饶村鸡坑山“棱尖”橄榄科普示范基地看到,橄榄树枝丫上已挂满串串果实。果农黄国轮向我们介绍“棱尖橄榄”的由来。20多年前,他承包下这片生长着几十棵“老丛”橄榄树的山地,向专业人士请教,嫁接改良品种。后来他发现一棵老橄榄树的果实十分独特,将果实送给亲友品尝,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于是下定决心要嫁接培育这个品种。要从一棵变成百上千棵,这个过程无疑是艰辛的。“橄榄树嫁接后,要经过五六年的培育才能收成,而且并非每次嫁接都能成功。”黄国轮介绍说。但凭着一股闯出品牌的劲头,黄国轮坚持了下来,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亩。
辛苦投入终于有了回报,结出的橄榄口感好、果渣少,因果核呈较均匀的棱形,双头尖锐中间饱满,因此,他取名为“棱尖橄榄”。2010年,黄国轮给自己的橄榄注册商标,成立了种养公司。在中国绿色食品2011年广州博览会上,棱尖橄榄获得大会“畅销产品奖”。2012年,他的橄榄园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去年棱尖橄榄荣获广东省名牌农产品、广东省名优特新农产品,橄榄园被评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
多个荣誉“加身”,让养在深山的棱尖橄榄美名远扬,成为黄国轮的“开心果”。但尝到甜头的黄国轮又陷入另一个难题中,橄榄毕竟是时令作物,每年只在农历十一月到春节前收成,如何让传统时令作物“有所作为”?回乡后跟着父亲一起创业的90后黄妙胜,很快从小小的橄榄里头,发现了新的商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妙胜在朋友家尝到糖醋类的腌制品,觉得酸甜可口,突然想到做糖醋橄榄也不错。黄妙胜向朋友讨教一番后,说干就干,把采摘下来的橄榄砸开,加上糖、醋和姜调成美味独特的凉果。他把自己的“成果”送给朋友们,听取意见后多次调整,反响很不错。接着,黄妙胜把糖醋橄榄投放到网络上“试水”,没想到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忠实的粉丝,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
“原先橄榄采摘后只能保存约3个月,加工成糖醋橄榄后可以保存5至6个月。”黄妙胜告诉记者,而且外地人一般都吃不惯橄榄,觉得有涩味,所以橄榄的地域性消费比较明显,但加工成糖醋橄榄后,就可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上阵父子兵”,父子俩线上线下紧密合作,将乡下的农产品卖到了珠三角等大城市。对于接下来计划,黄妙胜也有新的想法。“我正在尝试着做橄榄酒,发展多元化产品,而且还与网络平台洽谈广告宣传业务,最大化地拓宽销路,相信抓住了"网络"这个平台,以后的橄榄肯定会卖得更好!”黄妙胜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2004年春的某一天,老友洪钟来车,把我接到陈复礼先生在潮州的寓所去拜访他。洪钟与陈先生交往多年了,是一对真正的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