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委党校教师王灿斌支招“两个建设” 突出“博爱”特质打造新文化地标

中山日报 2021-03-25 01:00

王灿斌。本报记者 孙俊军 摄“一个城市的人文地标,从内在来讲是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而城市的人文精神应该有其历史渊源、历史沿革、历史沉淀。从外在来讲,作为建筑物,城市人文地标应该独具城市个性,是广大市民和游客经常打卡的地方。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广州的"小蛮腰"等等。所以,城市人文地标应该是城市内在精神个性与外在建筑形象个性的统一。”近日,中山市委党校教师王灿斌就中山如何建设人文地标型城市和文化引领型城市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本报记者 冷启迪

■将博爱定义为城市精神名片

王灿斌表示,要推进“两个建设”,首先要破题,“中山城市的精神个性在哪里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文精神最能体现中山这座城市的精神个性?我们知道,我们把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概括为四个词:博爱、包容、和谐、创新。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大而全的概括,很难体现中山这座城市的精神个性。因为,大而全的东西,就是缺乏个性的东西。而且,博爱、包容、和谐这三个词内涵上本身就有重叠之处,甚至可以说,博爱的内涵就包括了包容、和谐。所以,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我个人觉得,博爱这个词最能体现中山这座城市的精神个性。如果要在中山这座城市的名片上打上一句话的话,我希望是这八个字:伟人故里,博爱之城。”

王灿斌还说,高品位的文化应该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不一样,可以是白马秋风塞上,或者杏花春雨江南,可以是阳春白雪,或者是下里巴人。但文化最终成就的一定是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用高品位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我理解应该是引领这个城市的人发展。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些当然就是高品位的文化。那么要从这三个部分当中选择契合中山发展的某种思想文化,我觉得还是博爱。博爱是一种精神境界,既具有现代性,也有其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如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载讲的民吾同胞;王阳明讲的万物一体之仁,这些讲的都是博爱。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高品位文化定义为博爱,今后中山应该从文化产业、城市空间设计、以及人文教育方面来凸显博爱精神。”

■打造城市人文新地标

城市的精神个性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通过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来承载和表现这一精神个性。王灿斌说:“就中山目前的情况来看,网上对中山人文地标的表述各不相同,如中山十大城市人文地标、中山八大人文地标、中山五大人文地标等等,这些表述所列的每个城市人文地标都难以承载和体现中山城市的精神个性。大家可能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外地的朋友来中山,除了带他们去翠亨孙中山故居看一看,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去处。孙中山故居确实有其独特个性,但它纯粹是历史的。在今天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城市的人文地标应该具有现代元素和时代精神。因此我建议从无到有,打造中山城市人文地标。”

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人文地标?王灿斌表示,岐江新城作为中山的城市客厅,将是一片庞大的高楼建筑群,其中心区域超过400米的高楼就有三座。“我们可以把岐江新城中心区域由高楼围成的广场命名为"博爱广场",在广场的中心,可以参照深圳"拓荒牛"雕塑,设计一个能体现中山"博爱"精神的雕塑。同时,以广场高楼或大型屏幕为载体,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元素,投射出"伟人故里,博爱之城"的中山名片。由此来打造中山新的人文地标。”

如何用高品位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王灿斌也表示,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首先就是要改造城市生活环境。以前中山为了发展经济,鼓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以此来激发各镇街的积极性,结果是经济上来了,但是这种放任各镇街自由发展、而缺乏市级层面强有力统筹的发展方式的弊端很快就表现出来了,就是造成了全市发展资源的碎片化。“所以,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搞好我们的城市生活环境,就要从市级层面加强对全市发展资源的统筹力度,制定好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并在细节上精雕细刻,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精品中山。”

其次,王灿斌认为还需要加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中山历史文化遗迹还是比较多的,怎么样去挖掘其价值呢?所谓历史,就是要有故事,所谓文化,就是要有思想,没有历史感、没有思想性的历史文化古迹,没人会感兴趣。建议我们组织有关专业人士对中山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深度挖掘,讲好这些历史文化古迹历史故事和思想内涵。然后把各个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主题突出、思想鲜明的文化旅游路线。”

新闻推荐

合理引导投资方向 推进精品中山建设

高超平回顾“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山投资一直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其中,房地产投资比重过高,基础设施和工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