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本土历史文化 展现中山艺术魅力 著名歌唱家沈洋做客“艺术随我行”公益讲座,讲述音乐在中西历史文化交汇中的作用,畅谈中山如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文/本报记者 王欣琳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音乐是中西历史文化交汇的柔化剂
活动现场,沈洋循着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结合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发生的脉络,讲述中国与西方或被动或主动的文化交流、音乐的碰撞交汇,分析伴随每个历史转折点所存在的音乐形式与内涵,介绍中西方对音乐发展有着推波助澜作用的艺术人物。
“近代以来,艺术尤其是音乐,融合在中国和世界的对话联系中,起到既是柔化剂又是强心剂的作用。浮沉在历史事件中的音乐伴随中国人从动荡黑暗的19世纪末期走向今天的幸福光明,它是我们寻找未来方向的助推器。”沈洋认为,音乐是生活的丰富、感情的抒发和灵魂的治愈,宛如一个信号塔,对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起到既显性又隐性的作用,“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山吹拂着先进之风、革命之风,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这片沃土上也走出了一批杰出音乐家,创作出独特的本地音乐作品,如粤剧,这些音乐一定程度上给予中山以及中山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西歌剧是相同本质蕴藏不同内涵
与讲座中沉稳温厚的风格不同,私底下交谈音乐艺术的沈洋风趣幽默、见解独到,言语间流露出深厚的艺术修养。虽然是80后青年歌唱家,但沈洋与音乐的缘分很深,他16岁开始学习声乐,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林德曼青年艺术家培训计划。2007年,沈洋在全球最高级别声乐比赛之一的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中获得惟一金奖,2009年作为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最年轻的华人歌唱家,参加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
对于沈洋而言,西方经典歌剧是他熟悉的音乐天地,无论是富有民族性、擅用重唱艺术的莫扎特歌剧,还是情感真挚、旋律伸缩性较大的普契尼歌剧,他都能透彻领会音乐中饱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色彩,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但同时,他对中国歌剧、歌曲的理解和演绎同样深刻,是中国顶尖交响乐团亲密的合作伙伴,曾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登台演出。谈起中西方歌剧的异同,沈洋表示,两者拥有相同本质,即声乐,但两者来自不同文化体系,蕴含着不同文化内涵,“无论东西方音乐,它是理性与感性的一种结合,而这种感性与理性都有一定差异,在演绎歌曲时,演唱技巧、感情心态等也会有不同。”在沈洋看来,近十年中国歌剧出现井喷现象,这在世界歌剧市场中比较罕见,“通过中国近现代原创歌剧带动西方经典歌剧,彼此影响、互相汲取养分,我觉得未来中国会有一片自己的歌剧舞台,让更多人感受歌剧魅力。”
■根植自身文化土壤创影响深远的品牌
说到中山的人文风情与艺术环境,沈洋侃侃而谈,“2012年我第一次来中山参加新年音乐会,2017年在这里举行独唱音乐会。中山是个美丽宜居且舒适的城市,近年我和父母常来中山小住一段时间,有时会留下过年。”
作为艺术从业者,沈洋对中山的文化氛围有着深刻感受。“中山以文化艺术中心为重要平台,兼备文化的硬件软件,每年各类艺术作品在这里展示交流,中山也与周边地区相互影响和互补,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标准和风格。”漫步中山,从一草一木中体会城市的文化力量,以及近年来文化振兴带给这座城市的欣喜变化,沈洋认为,中山欲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首先要植根于本地历史文化土壤,一是侨乡特色和华侨文化底蕴,二是近代兴盛的商业文化,还有孙中山文化资源,这些是文化艺术创作和发展的源泉,加上把握住大湾区建设的优势,助力打造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项目。
另外,沈洋表示,艺术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有在观众心中处于何种位置,“无论城市规模、级别如何,在艺术表达的方式上是平等的。如果中山有高质量的艺术项目,它不会存在隔阂而会直接传达到观众的内心,我相信未来中山一定会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与艺术表达的空间。”
新闻推荐
志愿者摆摊设点 市民享贴心服务 团市委设立服务集市,发布学雷锋月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清单
8岁的李玮熹和妈妈在“萌娃当家”跳蚤市场摆摊参加志愿活动。本报记者缪晓剑摄本报讯(记者陈家浩通讯员麦紫滢)日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