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 三尺讲台守初心 中山市北区中学班主任工作室获评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中山日报 2021-03-24 15:53

3月8日下午,北区中学内书声朗朗。正值第111个“三八”国际妇女节,记者走进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北区中学班主任工作室,聆听三尺讲台上“最美园丁”背后的故事。

●给予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情感养分”

走进北区中学吴文陆科学楼一楼的教室内,只见侧边架子上陈列了许多奖章与荣誉证书,书柜中填满了各类图书和小册子,北区中学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陈杏坚正伏案工作,桌面上摆满了课题材料以及教育、心理专业的书籍,其中,有一份厚约5厘米的材料十分显眼,陈杏坚告诉记者,这是工作室刚刚结题的《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情感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内容汇编。

“北区中学共有1000多名学生,其中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人数众多,超学生总数7成。这其中有一部分曾经是留守儿童,或是从较为贫困地区出来的,除了学业压力,他们往往还要面对生活上、情感上的问题。”陈杏坚介绍,部分随迁子女由于远离家乡、父母陪伴较少或者家中兄弟姊妹众多疏于管教,会出现情绪难控制、不认真学习、明辨是非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随迁子女群体的特殊性和青春期学生身心教育问题,2015年,学校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根据学校生源特征,聚焦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情感教育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帮助一个学生,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陈杏坚表示,工作室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家访等方式,结合班级心理课反馈的情况,锁定目标学生,对其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和心理辅导。小晴(化名)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就读初一时跟随父母来到中山生活,入读北区中学,由于家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小晴跟父母关系十分紧张,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我们十分关注这个孩子,时常利用课间、午休前等碎片化时间了解她的情绪起伏,同时也对她的家人进行了多次沟通,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小晴和家人关系缓和许多,学业上也有很大的进步。”陈杏坚坦言,心理教育是润物无声的,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此外,工作室还积极参与各项交流活动,扩大互助范围,把活动阵地扩展到校外。为了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室还坚持参与社区大讲堂公益项目,定期安排成员到民生社区、莲兴社区等进行宣讲,助力社区家庭教育。

●将性别平等观念深植学生心中

随着学生进入青春期,朦胧的两性意识在心里萌芽,性别观念正逐渐形成,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由于受到家庭观念、亲子关系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我们发现少数学生存在性别观念偏差的现象,于是在学校德育团队的支持下,工作室全面开展学校的性别平等教育工作。”陈杏坚介绍,工作室教师成员根据青春期学生心理特征,不仅研发相关课程,举行主题班会,还通过融入课的方式,结合每个专业学科的特点,将性别平等观念渗透进日常教学中,“上课时教师的措辞会格外注意,平时与学生沟通时也会加强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在我的班级,我会告诉学生爱护尊重女性的理由,解说令人羞涩的生理知识,解开学生心中的谜团。”

不仅如此,工作室成员、教师李乐执教《突破性别限制,拓宽职业规划》专题教育课,引导学生接纳认同自身的性别气质,在学业和职业选择上突破性别限制,拓宽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工作室成员、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英格针对青春初期学生对性别观念的认知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等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普及性别平等知识。作为中山市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学校,北区中学致力于实践性别平等教育“中山模式”,向师生、家长播撒“性别平等”种子,将性别平等观念深植学生心中。

一直以来,教师不仅需要优良品质与教育知识储备,也仰仗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和心得。除了德育等工作,扎根讲台耕耘数载的工作室成员们承担起学校青年班主任的培训任务,将相关研究成果、教育经验分享给青年教师,减少青年教师焦虑等负面情绪,采用“以老带新”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工作,还经常举办培训、比赛等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近年,工作室吸纳了几名年轻教师力量,为心理教育等方面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王欣琳 王云

见习记者 陆倩柔

新闻推荐

中山名教师面向全国展示教研示范课

本报讯3月12日,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黄志煊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东区街道教育与体育事务中心副主任黄志煊组织工作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