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年夜饭”让人食指大动 高中女生花半个月用软陶泥捏出袖珍且逼真的9道“菜”
这一桌菜看上去让人垂涎欲滴,可每样菜却小到只能捧在掌心凑近了才看得真切。这是用软陶泥做的微缩食物。
文/本报记者 陈慧实习生 黄娈倩图/本报记者 文波
■盆菜9种食物小的得用小镊子来摆放
虽是微缩,可记者用单反相机拍摄图片后放大十倍,食物的纹理、色泽、甚至饱满的汁水都与真的食物一模一样。秦诺说,这一桌9个菜,她从准备到构思、动手制作,共花了半个月的业余时间。
软陶泥,是许多小朋友都会玩,但想做到逼真却很考功夫。为了让食物更逼真,秦诺每做一道菜都先会分析食物的颜色和肌理构成。如中山的特色菜扣肉,为了做出真正肥瘦相间的感觉,秦诺把好几种近似肉色的陶泥按捏在一起。“那种瘦肉一丝丝的形状,我都是把软陶泥一条条拉长,再把它们捏在一起,再压扁切成片。还有做肥肉,用那种透明的、特别软的陶泥。拉长的时候会容易走形,还要把握好硬度。”
在中山过年最隆的盆菜,更是让秦诺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整个盆菜托在掌心,比小桔子还小,但表面上能看到的就有香菇、瑶柱、生蚝、虾、鲍鱼、花胶、鸡、鸭、红烧肉等9个菜,甚至盆菜的盆子,也是用软陶泥制作的。每一种食物都要根据不同形状用不同方法制作。如鲍鱼边上的一圈纹路,就是用小镊子一下下夹出来的。而香菇表面的纹路,则是将锡纸揉皱了,将皱纹滚压到陶泥上。每种食材不仅要做到个体逼真,还要考虑大小、数量,以便漂漂亮亮的拼在一起组成盆菜。由于食物太多,每样小到指尖都拿不起。秦诺只得用小镊子,一样样的夹着来操作,小心翼翼的码放好。
选泥、塑形、刻纹理、上色,也只是软陶泥制作的一部分工序。为了不变形和营造出汁水饱满的卖相,还要刷上UV胶、用紫外线照射凝固,最后用吹风机或烤箱加热定型。因此,仅一个盆菜秦诺就花了两天时间才完成制作。
■指尖上的中山新年小吃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蒸年糕,过年节节高。煎堆、年糕、油角、金钱圈等,这些中山过年最传统的特色新年小吃,不仅造型好看,吃起来香脆可口。除了年夜饭,秦诺也制作了这些特色小吃迎新年。
比起年夜饭,小吃的体型更小,而且造型也更有创意。如看上去最简单的煎堆,仅要使用圆球形定型却不容易。因此,秦诺想到了把湿纸巾搓成团,再用软陶泥包起来的方式,让煎堆的外形稳固起来。煎堆上的第一粒芝麻,也是先切割好,再用小镊子夹着粘到圆球体上的,这样才能显得更立体。金钱圈、油角、年糕,这些小吃制作过程中,也都融入了秦诺的各种小创意。连简单的年糕,为了选颜色也芭蕉叶相近的材料,秦诺还趁爸爸不注意,摘了一片他心爱的植物叶子,包住“年糕”放在小筐里。
■妈妈的化妆刷成了她的工具
从第一道菜的制作开始,记者就走进了秦诺家进行拍摄。她的制作工具那是满满当当铺了一桌子。一字铺开的工具笔整整齐齐插放在收纳包;各式各色的环保陶泥分门别类塞满收纳盒。为了使软陶作品更加生动,秦诺不仅有软陶制作的专业工具,还有从各种渠道收集回来的自制工具。如用过的旧牙刷、特意购买的牙医工具、妈妈的散粉刷、化妆蛋,都为她所用。
妈妈说,女儿做起这些软陶泥,经常是一做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吃饭都顾不上。家里的纯白萨摩耶“沃萨”也不时会来到小主人身边,依偎在她脚边,看着她制作。秦诺很小就开始玩软陶泥,现在作为一名高中美术生,色彩、构图等美术学习更促使她对自己的作品追求完美。那时她会录制一些制作过程发布在网络平台,或把作品送给朋友们。但秦诺说,玩软陶泥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沉浸在快乐中。“我玩这个感觉自己能静下心来,有种很治愈的感觉。”
新闻推荐
关爱困难残疾人 新春慰问暖人心 中山市开展慰问活动,为24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送去党和政府关怀
本报讯(记者徐钧钻通讯员黄枝开)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近日市残联组织对各镇街240多户困难残疾人开展了春节慰问,为困难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