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团糍粑 添一缕年味 响应就地过年倡议的苗族女子覃前花和同乡一起做家乡食品解乡愁庆新年

中山日报 2021-02-02 08:34

自己动手做糍粑感受家乡的年味。春节是游子归乡、家人团聚的节日,来自湖南湘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女子覃前花没有选择返乡,而是决定与留在中山市民众镇的苗族同乡一起,通过揉印花粑、打糍粑的方式庆贺新年。1月30日上午,记者在民众镇浪网村见到覃前花时,她已经换上苗族特有的服装和银饰,做好了充分准备,对于覃前花和同乡而言,糍粑就是年味的象征。

文/本报记者 陈家浩 实习生 周晶

通讯员 康雪涛

图/见习记者 陈晨

●合力炮制香甜糍粑

临近中午,覃前花依然专注揉捏着一块雪白的面团,时不时往桌上撒下一些糯米粉和粘米粉,脖子上的银饰随着她的动作而发出清脆响声。“今天上午做印花粑,我早上7点多就起床采购食材了,还特地让妈妈将模具从老家寄过来,它的年纪比我还大喽。”一边说笑,覃前花手上动作不停。做印花粑既需要力气,也考验耐心,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按照一定比例勾芡后,需要持续揉捏面团直至其软硬适中,这一过程往往持续近半个小时。随后,她将面团揉成长条、切分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逐一放到模具中并用手掌仔细压实,将模具在桌面上一敲,印有“忠”字和花朵图案的两块印花粑便应声跌落,“双数!这次是我猜对了。”每次制作时,覃前花都会与同伴打赌印花粑的个数,而这一次是同伴获胜。上锅蒸约40分钟,印花粑便新鲜出炉,“好吃!很香甜。”不顾烫手,覃前花和同乡们品尝着亲手炮制的印花粑,脸上也洋溢着笑容。近10斤米粉做成的印花粑全部蒸熟后,覃前花将它们放在桌面上,“晾晒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将印花粑泡在水中,只要定时更换清水,就能保存很长时间,想吃时再拿出来蒸熟就可以了,蘸着白糖和芝麻粉,味道特别好。”

当苗族女子们用一双巧手揉出香甜的印花粑,男子们也在院中忙碌开了,抡起重达10多斤的木锤,大家喊着号子、以两人为一组打起了糍粑,“我们上麻阳喜欢做印花粑,而下麻阳的老乡们则习惯打糍粑,这是男人才能胜任的力气活,打好后就能将糍粑直接扯下来品尝。”覃前花笑着说。

●糍粑就是最好的年货

看到大家乐在其中,覃前花也特别高兴,她说在家乡,糍粑是必备的年货,也是年味的象征,“春耕时农务忙,为了节约时间,大家早上出门时常常会带上几块糍粑,中午用火烤熟,一顿午餐就解决了。正因如此,家家户户在春节前都会组织打糍粑、揉印花粑。”村里人热情,打糍粑时如果劳动力不足,只要在村中吆喝一声,男子们就会前来帮忙,覃前花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视频,家乡打糍粑的活动已在进行,两名男子挥舞木锤,有节奏地敲打长条形容器中的糍粑,其他人则在一旁加油鼓劲。糍粑在覃前花以及苗族同乡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离乡打拼后,大家回家过年的时间越来越晚,总是错过这一活动,尽管还能吃上香甜的糍粑,覃前花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今年我们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选择留在中山过年。为了让大家体会过年的气氛,我就组织大家一起揉印花粑、打糍粑,老乡们都很积极。”

覃前花说,糍粑将分给每一位老乡带回家中食用,“即使不在家乡过年,只要能吃到糍粑,就有年味,就有回家的感觉。”

新闻推荐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记者采访中山市多名心理老师及社工,共同探讨应对方法

手机平板难离手、视力在下降、体重在增加……进入寒假,家长上班,孩子在家,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沉迷给父母们带来了不少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