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搭档“玩”起数字农业,借助智能化系统探索蔬菜种植新方向 把“看天吃饭”变成“靠云计算”

中山日报 2021-02-02 08:40

阮俊强与女儿阮茵琪在大棚内了解蔬菜的长势。中山的一月,阳光和煦,暖意融融。南朗镇兰溪河边,有着离尘的安静。

1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朗镇翠亨村兰溪河边的广东智能农业有限公司,只见透明的玻璃大棚里,高低起伏的“菜地”上,翠色欲滴的各类蔬菜,一如童话般多彩、浪漫、梦幻……

这里的蔬菜喝着甜甜的山泉水,在舒适的环境里成长,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与荷兰公司直接互通对接,展示着数字农业的魅力。

文/本报记者 谭华健

图/本报记者 黎旭升

■六十岁转战数字农业

“你们看,这些荷兰番茄就培育很成功,已经结果子了,按这个趋势,预计2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广东省智能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农业)总经理阮俊强在番茄玻璃大棚里描述着科技农业的魅力。

阮俊强是中山沙溪镇人,今年刚满60岁的他是工业领域的“老兵”、数字农业中的“新秀”。“我经营了三十多年工厂,一直做外贸出口,对国外的情况了解。2016年去澳洲参观了一家农业公司,在500多亩的玻璃大棚里,讲解人员一边解讲,一边采摘蔬菜直接吃,洗都不用洗,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阮俊强说,这家公司的蔬菜占到了澳洲约30%的市场,令他震撼。

回来后,阮俊强一直在关注农业,在他看来,中国约7亿农民会种菜,但是大多数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规模传统种植,科技在农业中大有作为。从2016年有了进军农业的想法开始,阮俊强去了三趟澳洲,还有美国、荷兰,比利时等农业发达的地方考察,之后再考察国内情况,足迹遍及北京、上海、福建、山东、江西等地,最后把项目落定在南朗镇翠亨村兰溪河边。项目于2019年底动工,现在,农业基地里建有三个大棚,已种植两个品种的番茄和八种蔬菜。

“你看,大棚顶上有一个类蘑菇形状的装置,里面就有10多个感应器,还引进了荷兰hoogendorn(豪根道)农业公司的温室种植技术和智能系统,能够对温室大棚的蔬菜实现精准监控,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检测监管。营养液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我们除了高级农技师外,在澳洲还有博士顾问,数据与荷兰公司对接,可以说这是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农场。”阮俊强说,等光纤完全铺好后,到时拿着手机就可以控制玻璃大棚里的设施,并根据蔬菜所需进行调节,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农业面临的水、土污染、大量使用肥料、农药等问题,确保农产品安全。

在番茄玻璃大棚里,时不时还有熊蜂在番茄花丛中授粉。这是公司从以色列引进的熊蜂作为生态连接,给番茄授粉。在这个大棚里,番茄苗可以长到8米多高,实现了立体种植。“按照荷兰目前的极限产量每亩年产量最高可达80吨,一般的也有50-60吨,我们这是在广东地区首次试种,暂时的目标是每亩年产量20-30吨,这个产量在过去想都不敢想。”阮俊强笑着说,科技正在改变一切。

■蔬菜可以直接从菜架子上摘来吃

阮俊强,性格开朗,喜欢说笑。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做自己开心的事,真得很好,看到蔬菜每天的生长,觉得自己像幼儿园的大班老师或者园长。”

阮俊强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

他指着蔬菜玻璃大棚介绍,智能农业内的遮光、温控、内循环、种植系统、肥料等都通过设置“机关”自动实现。比如,大棚可以防止酸雨、雾霾、昆虫进来,做到这点可以不用农药了。再是水肥由多种天然肥料合成,里面含乳酸菌,像喝酸奶一样,中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所的检测报告显示所有结果都达到国家标准。大棚里还有一个水帘,夏天通过水帘实现降温,调控到蔬菜最佳的生长环境。

在蔬菜大棚里,只见菜架子略有坡度,下面的装置是镂空的,每一株都放置在塑料杯里,有营养液导管联通,导管正以恒定的速度往装置里输送水分。这种全自动的设计,利于营养液的循环,偌大的大棚,只需要2-3个工人,不费吹灰之力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智能农业种出来的蔬菜可以直接从菜架子上摘来吃。“眼前这些蔬菜春节前可以上市了,已经有很多订单,我们采取直接快递到家的方式,将来还计划在大棚里设计一个品尝区,摘下来的蔬菜,再配上一点沙拉,放点音乐,慢慢享休闲农业之乐。”阮俊强说,将来还计划开设农业科普旅游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字农业。

■吸引更多年轻人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农民平均年龄接近60岁了,知识、见识会受到局限,还有就是农民在农业中出现断层。海归女儿愿意一起来搞数字农业,让我觉得很自豪,多些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的农业事业才会后继有人,食品安全也会有更多的保障。”阮俊强说。

阮俊强的女儿阮茵琪留学英国,学数学专业。90后的她毕业回国后,做了几年的教育培训,起初,对父亲要搞农业的想法毫无兴趣。在她眼里,农业容易受天气影响,“看天吃饭”的风险太大。直到去年她才正式加入父亲的智能农业,经过一年时间的适应,如今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

阮茵琪在智能农业负责市场开拓,以及与荷兰公司进行对接。荷兰被誉为“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荷兰人还投入大量资金,依靠世界领先的玻璃温室技术,建立起世界一流设施的农业系统。智能农业专门设有一间办公室,墙壁上装有一块可视化大数据屏,上面显示气体浓度、室内外温度、光照度、温度等数据。这些数据直接传至荷兰hoogendorn公司,并每天进行联动,根据数据指标分析对生产进行指导。

“这是我们与荷兰公司用来做算法和分析的系统,我们采集数据后,荷兰公司通过算法后会给我们指导。比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日照量度等,在哪个最佳状态,蔬菜的气孔会打开,得到充分呼吸和生长,后台通过数据分析后,再指导前端如何做。”阮茵琪说,荷兰的温室主要技术理论是把植物的气孔打开,然后做到极限产能。

近期,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林庆胜博士看来,数字农业是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具有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等特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业振兴是关键,农业现代化是重点,数字农业是抢占农业农村现代化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阮茵琪说,中国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硬件、数据采集已经不是难题了,但数据背后的算力很重要,像荷兰这样的设施农业先行者在农业算力方面有优势。“我们也不是农业专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用好全球的人才,完善技术,再综合来做我们的市场,我觉得还是可以的。”阮茵琪笑着说,海归的思维要与父亲的实践结合起来。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老骥伏枥的阮俊强坦言:“当初下定决心投入到数字农业就是看到其广阔的前景,科技改变生活。”

在智能农业的大门口围墙上,阮俊强写下了“数字农业,未来已来”八个大字。这正是阮俊强的眼光。

新闻推荐

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资金分配公示 中山市两家运输企业受惠补助总额达8287.83万元

本报讯(记者何淼)2月1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市交通运输局对中山市公交行业中央财政2019年度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资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