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开新局 “轻”装再出发

中山日报 2021-01-29 06:49

一定是特别光明的结果,才配得上这么出其不意的开局。

2020年经济数据出炉,中山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超乎预期的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51.5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排名由2019年的全省“垫底层”,上升至中游。

多年来,中山GDP增速持续下行,经济总量不断被兄弟城市超越。当中,有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使然,但更多的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结构失衡、转型滞后、动能乏力、干劲衰减。

2019年底,市委、市政府发出“重振虎威”动员令,在全市上下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干部群众求变、求突破的热切期盼,汇聚为打赢经济翻身仗的磅礴动能。同时,针对土地碎片、产业升级、交通瓶颈、队伍建设“四个之困” 作出一系列部署,以非常之举破非常之局。

2020年,虽然遭遇新冠疫情与国际贸易博弈等多重因素叠加冲击,但中山始终不慌不乱、不折不挠,不仅全年GDP增速扭负为正、打出漂亮的V型反转,而且增速在全省的排位大幅跃升。一年来,“中山舰”开足马力、逆风破浪。这段不凡历程有一个清晰注脚,那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个“轻”,是卸下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的“轻”。

连续多年的经济滑坡,让身为昔日“小虎”的中山虎威不再、虎势渐失。

经济问题,又是各类问题的总集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城市发展退无可退,必须穷尽办法全力扭转;另一方面,历史问题集中暴发,消耗了大量资源和精力,许多工作举步维艰。

面对各方的关切忧虑,欲说还休;面对别有用心的炒作,欲辩无言。千言万语一句话,“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只有卸下背负日久的历史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只有发展重回正轨,才能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聚焦中心、靶向发力。2020年,中山GDP一步一个台阶上行:一季度-13.1%、上半年-6.5%、前三季度-1.4%、全年1.5%。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但这个“正”,意义非凡。设想一下,在前年经济全面探底的情况下,如果去年“山河依旧”,踩不住刹车,对城市形象、干部士气、社会信心来说,都将是一记沉重打击。

好在,中山做到了,不仅没有被困难击倒,而且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韧。这对我们直面挑战、继续前行,不啻于一颗“定心丸”。

——这个“轻”,是产业结构调整、体态轻盈的“轻”。

改革开放前期,中山挣脱计划经济束缚,勇立潮头、敢闯敢试,先行破解效率难题,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在一路高歌猛进中,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埋下了今日的隐忧。

多年来,中山囿于“顺境之困”,习惯了在江河里洗澡,没能到大海中游泳。当身边同列,或无畏险滩暗礁、勇闯改革“盲区”,或不惧刀刃之痛、开拓转型“难区”之时,我们依然沉溺于“温水”中,不疾不徐。

这从工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严重倒挂,就可见端倪。2010年,中山市房地产投资超过工业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主力,并由此一路攀升,到2019年一季度占比高达70.8%;同期,工业投资比重从35%下降到15.9%,2017年开始连续3年负增长。工业失速,让城市“虚胖”的体质日益臃肿、不堪重负。

问题就是导向。去年中山市全力扭转投资“低位失衡”的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工业投资增长49.8%,实现全省排名“双第一”。重点工业项目动工223个、计划投资额450多亿元,均为2019年的3倍多;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现十年来10亿级项目零的突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省公路水路投资的八分之一,超过整个“十二五”的投资总量。

至去年底,全市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19.6%,房地产投资比重下降到40.6%。这意味着,“一锤子买卖”少了,“下蛋的母鸡”多了。整个经济基本盘重新立稳,不再陷入“无枝可依”的境地。一系列长期性、结构性、累积性问题,缚住城市手脚多年的“死结”,也将迎刃而解。

》》》下转05版

新闻推荐

西区街道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厘清职责边界 防止推诿扯皮

本报讯(记者李丹丹通讯员明廷岳陈杰鑫)近日,西区翠景市场、沙朗市场、彩虹市场都设置了临时摆卖点,流动摊贩定时在划定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