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一批”,中山去年前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4% 扩大有效投资:打基础 利长远

南方日报 2021-01-29 07:01

2020年,中山全力打响了交通大会战。图为正在建设中的西部外环高速。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新基建是中山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图为建设中的翠亨新区生物医药智创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纵观一年来中山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各月累计增幅划出了一条上扬曲线。

时间回到2021年元旦前的两天,中山市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1—11月全市主要经济数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

在城市发展的轨道上,固定资产投资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本钱,也是撑起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配套。对于已经打响“重振虎威”高质量崛起之战的中山来说,这更是建设“湾区枢纽·精品城市”的基础,是推动城市升级的重要动力。可以说,要解决眼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四个之困”,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山不仅要做大投资的堆头,更要抓住投资的质量。扩大有效投资,是中山当下必须下好的一步棋。

有效投资应该投什么?投向哪里?怎么投?中山市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完善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狠抓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升一批民生基础设施,这也为中山未来扩大有效投资指明了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何伟楠

为何投

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2020年10月28日,深圳地铁2号线三期、3号线南延线、4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四条新线同时开通,加上8月开通的地铁6号线、10号线,当年深圳新开通的地铁线路达到6条,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同一天,同在珠江东岸的惠州,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等多个重点项目同时迎来动工节点,首批动工项目总投资达到200亿元。

在珠江口西岸,2020年11月15日,总投资40亿元、历时3年多建设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发出首班列车,成为省内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一个多月后的佛山南海,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正式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将引入不少于1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佛山、南海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正前所未有地成为一个整体。当下,大湾区各城市抓住新的历史机遇,纷纷瞄准传统基建、新基建、产业基建、民生基建等多个维度扩大有效投资。对于刚刚打响重振虎威开局战的中山来说,开展有效投资的意义更加重要。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当前,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面临土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等发展困境,要克服这些发展瓶颈,开展有效投资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从2020年1—11月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山市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增速较快,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时需要看到,相比珠三角周边城市,中山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差距仍然较大。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对于仍处在经济低谷的中山来说,必须扩大有效投资,才能有力地支撑经济增长,尽快摆脱经济发展的颓势。同时,中山也迫切需要在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有效投资,补齐短板,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蓄力。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中山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从思想观念上、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对于当下的中山来说,充分运用有效投资的杠杆作用,把有效投资作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就显得很有必要。

投什么

在“新老基建”上同时发力

1月16日上午,在位于中山市港口镇下南前卫村的横门西特大桥主墩施工现场,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下称“南中高速”)项目中山段动工现场会隆重举行。这标志着,继去年6月该项目广州南沙段动工建设,中山段建设也正式拉开序幕。南中高速,也成为国家“十四五”开局后广东省第一个全线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

南中高速的建设,是中山大力推动“交通攻坚年”建设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中山市将“交通攻坚年”列为三个主题建设年中的首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山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一年来,全市以深中通道通车为窗口期,倒排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工期,计划投入1500亿元以上,全力打响了交通大会战,加快构建高铁、地铁、高速、快线、港口等无缝对接的综合性、立体化、便捷式现代化交通体系,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强化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这也成为中山近10年来启动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投资最多的一次交通建设热潮。

除了在交通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扩大有效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新基建、民生基础设施也成为中山未来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

根据中山提出的“四个一批”——要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要完善一批交通基础设施、要狠抓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要提升一批民生基础设施——未来几年,中山将发力布局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梁士伦认为,近些年,中山投资方面存在总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次中山提出的“四个一批”,对中山过去在投资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复盘,为开展有效投资指出了更加清晰的方向。更重要的在于,必须将全新的投资理念坚定地付诸实践,将有效投资的重点规划落实到位。

在陈鸿宇看来,中山的问题在于前几年投资少了、慢了、低效了,现在通过“四个一批”加强有效投资,就是为了补上历史欠账。中山提出的“四个一批”,主要作用在于更有针对性地补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通过加大“四个一批”投资,将有效地改善中山整体的交通环境、营商环境、产业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投哪里

从“各自为镇”到跨镇街产业平台

1月17日,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带队到南区街道开展专题调研,这里是中山科技创新园选址所在地。根据规划,中山将整合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南区规划面积约为527亩的土地,建设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一体的中山科技创新园,未来的几年,光子科学中心等大科学装置也将在这里集聚落地。

随着“跨镇街统筹规划建设七个重大平台”建设计划的开展,选址于中部产业平台的中山科技创新园规划建设视野也在进一步拓展。在调研中部产业平台期间,赖泽华强调,中部产业平台是依托国家级大科学装置、高校院所科创平台打造的高端产业平台,具备成为新兴领域先进技术诞生地和创新型企业孵化地的巨大潜力。

长期以来,中山传统专业镇经济模式,逐渐固化了镇级层面主导开展招商引资的模式、投资理念、投资平台的限制,决定了全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天花板”。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山当前面临的产业形态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是因为投资平台限制、有效投资接续不畅造成的。

陈鸿宇认为,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来说,中山跨镇街统筹重新规划市级产业发展平台,摸清了城乡发展空间资源的家底,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把现有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市级统筹规划,在平台建设方面迈出了突破瓶颈的第一步,为扩大有效投资可以找到落地的载体。以更强的市级统筹力来谋划和推动有效投资,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中山原有发展格局之下投资“低、少、散、乱”的状况。

实际上,早在2017年,中山就开始整合镇区可利用连片土地资源,布局九大市级产业平台的建设,包括火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园、三角园、黄圃园、坦洲园、板芙园、小榄园、古镇园,总规划面积达153.36平方公里。但从这些产业平台,无论是空间分布、运营主体,还是规划布局、利益分配,都未能突破传统镇域经济的框架;由于市级统筹力仍然较弱,其吸引投资、统筹投资的能力也未能突破镇域格局。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张紧跟认为,传统镇域经济模式下,镇街之间吸引投资甚至出现恶性竞争,一些产业项目在各镇街间流动,导致投资活动也陷入了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局面,陷入“内卷化”圈套。

张紧跟表示,中山谋划跨镇街统筹规划建设新的产业平台,提出通过“四个一批”来扩大有效投资,成为破解传统镇域经济发展难题的重要探索,也显示了中山在投资理念上的两个方面转变。一方面,跨镇街规划建设新的产业平台,投射出中山正在强化统筹的投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四个一批”聚焦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现了中山更加强调对投资的服务理念。

■访谈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扩大有效投资

关键在于体制改革

中山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有何关联?中山扩大有效投资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如何通过规划建设新型市级产业发展平台,助力扩大有效投资?日前,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把有效投资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源

南方日报:您认为传统专业镇经济模式下,中山在有效投资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中山要扩大有效投资,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

陈鸿宇:中山市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产业转型、体制改革、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都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城市。当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中,中山制造业大多还处于中低端,亟须通过发展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和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重塑中山的制造业优势。因此,充分运用有效投资的杠杆作用,把有效投资作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就显得很有必要。

中山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从思想观念上、体制机制上找原因。目前,业已固化的相对分散的镇村经济发展格局下,难以在更高层次、水平、目标上,统筹全社会的资源要素,包括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发展经济的起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宽、目标不够准、体制不够活,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项目投资的精准度。因此,迅速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提升投资质量,是推动中山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工作抓手。

以更强统筹力推动有效投资

南方日报:您认为中山在“四个一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对于中山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陈鸿宇: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解决中山目前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正确的。中山的问题在于前几年投资少了、慢了、低效了,现在通过“四个一批”加强有效投资,就是为了补上历史欠账。

中山提出的“四个一批”,主要作用在于更有针对性地补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通过加大“四个一批”投资的重要举措,将有效地改善中山整体的交通环境、营商环境、产业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以更强的市级统筹力来谋划和推动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从体制机制的变革上入手,从根本上改变中山原有发展格局的“低、少、散、乱”状况。

南方日报:中山提出了突破现有行政区划,跨镇街统筹规划建设新的产业发展平台,您认为这一举措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有何影响?

陈鸿宇:中山本身土地资源紧缺,曾经行之有效的传统工业化驱动的专业镇模式,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已经无法更有效地集中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资源要素,也难以使有限的土地等资源要素按照更高标准的市场需求进行配置。中山跨镇街统筹重新规划新的市级产业发展平台,可以摸清城乡发展空间资源的家底,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把现有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市级统筹规划,在平台建设方面迈出了突破瓶颈的第一步。按照主体功能分区,重新规划市级产业的重大平台,让扩大有效投资可以找到落地的载体,这一举措是很有必要的。

要坚持让市场说话

南方日报: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怎样解决?

陈鸿宇:要扩大有效投资,首先要真正理解“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有机结合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政府在统筹谋划投资布局中的引导性作用。

在扩大有效投资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始终坚持遵循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以市场需求来拉动和引导资本和土地等资源的供给。在竞争性领域,特别是产业创新升级项目选择方面,要让多元的社会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坚持让市场说话,避免政府替代市场、替代企业做投资决策。在半公益性和公益性的投资领域,也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撬动作用,鼓励社会多元资本积极参与。总体上看,有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建设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机制,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充分保护。

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核心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大融资助力大投资。要“几个轮子一起转”,创造让国资、民资、外资、混资都关注中山、投资中山的氛围。只要符合中山产业政策,满足产业布局的要求,不论对来自哪个渠道、哪个地区的投资者,都要以诚相待,提供最到位的服务,确保双赢。

■观察

“四个一批”

折射中山投资之变

翻看近3年中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有几组指标的升降变化,值得关注。

2018年,中山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7%;2019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4.5%;2020年1—11月,房地产业投资又下降8.3%。与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相对的是,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7.6%,装备制造业投资下降21.8%;2020年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8%。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第一季度增幅达57.1%;2020年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增幅已达85.3%。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显著。2020年1—11月,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45.84亿元,同比增长0.5%,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转负为正。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通过持续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工业技改等领域开展有效投资,中山经济正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找回转型发展的动力,开始扭转颓势。

如何转变投资理念,进一步推动有效投资、高效投资?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对中山未来几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狠抓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引导社会资本在产业领域开展有效投资的同时,重视强化发挥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服务职能,从产业基建、交通基建、民生基建等方面补短板,在新基建方面早布局,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有效投资,吸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为高质量发展铺路。中山扩大有效投资的“四个一批”,折射的正是中山投资理念之变、投资方向之变、投资领域之变。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为了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珠三角各城市也都在积极布局新基建、强化传统基建,以基建强化城际连接,为城际交流合作奠定基础。对于中山来说,无论是对产业基建、交通基建、民生基建等传统基建补短板,还是积极提早布局新基建,都是为了打通与大湾区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发展要素通道,以公益性、基础性的有效投资,撬动未来发展。

“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中山当下大力推动有效投资的真实写照。2020年以来,中山整合现有的宝贵发展资源,集中力量推动“交通攻坚年、稳企安商年、项目落地年”建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推动有效投资这件大事扎实落地,借此谋求新一轮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的升级。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山监管分局 关于换发《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公告 中银保监公告 [2021]3号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变更营业地址拟由我分局换发《经营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