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觉 香山立县第一功臣 捐粮建城办学兴业
中山古称香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时至近代,群星璀璨。为进一步传播香山历代名人的事迹和精神,凸显中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为把中山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文化引领型城市”提供有力文化支撑,本报从今日开始推出“香山星座”专栏,与大家一起重温香山历代名人事迹,感受名人精神,以香山人的开拓进取、远见卓识,鼓舞士气,涤荡精神。
在石岐孙文东路正对着月山公园门口,有一段古城墙,城墙高约5米,长约32米,它没有城楼,没有烽火台,也没有箭眼,数株古榕高高在上占据着城头,屈曲盘错的榕根牢牢地抓着墙身,与青苔争相在墙上印上岁月流淌的痕迹。遗址石碑上刻着“铁城东门城墙遗址”,它在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城,相信不少中山人都对这个香山县城的别称不会陌生,但说起它的由来,它的范围,未必人人都了解。
本报记者 冷启迪 实习生 黄焯庭
■铁城之父 贵地建城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朝廷诏准香山设县。立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这昔日以渔盐业为生的岛屿,建造一座稍稍像样的县城。县城的城址选在哪儿最好?当然是经济比较发达,居民相对集中,具一定规模,而且发展前景较佳的地点。
当时乡绅争论得非常激烈。有人主张在石岐(当时称文顺乡)建城,有人主张在中山环城镇库充和中山三乡镇雍陌建城,众议纷纷,一时不能解决。当时主持筑城的陈天觉进士主张把城建在石岐。各方最后协商采取称土作比较的办法,即在体积相同的一堆土中,以泥土重的为贵,取其坚实之意。各地取土时,陈天觉暗将少许铁沙乘人不觉混入了石岐的泥土中,结果称起土来,石岐的泥土最重,最后大家同意把城址定在石岐了,所以后人称石岐为“铁城”。
这段故事记录在《香山县志》和《陈氏族谱》中,也铭刻在库充村陈氏后人的心中。库充村村民、陈天觉25代后裔陈永联说:“其实关于陈天觉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一直听,除了"称土比重,贵地建城"还有"崇儒兴教,创建学宫""筑堤护田,兴农治水"等等,捐粮建城、捐粮办教育,疏通河道,兴办工商,做了不少好事。”
■魂留库岭 业留香山
在陈天觉主持下,确定了建城的总体规划:城址定在石岐山以东、莲峰山以西、库充河以北、岐头涌以南的平原地带;城门设置,除按方向取名外,还各有其名,分别为启秀门(东门,今孙文中路月山公园处)、阜民门(南门,今民生路与民族路交界处)、登瀛门(西门,今民族路与孙文西路交界处的西山寺下)、拱辰门(北门,今拱辰路与太平路交界处榕树头附近)。陈天觉还捐粮数千斛以作建城之资,之后捐重资于莲峰山麓建学宫一座,从而又为开创香山县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陈天觉26代后裔、库充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陈锦新带领记者来到了今年刚刚开馆的“库充侨乡村史馆”,在该馆内存放着大量关于开村先祖陈天觉的史料和图片,他介绍说,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朝廷根本没给新建的香山县选派县令,只是指定陈天觉暂以寨官身份“署理”。陈天觉这个无名无分的“县令”,一代理就是17年,连同立县前以寨官身份管理香山镇,一共在香山岛上当了27年行政首长,这也是香山有史以来行政首长连续任期最长的纪录。“虽然主政那么多年,但他没有留下故居大宅,没有一块地,甚至连死去的墓地都没有,可见为官之风范,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村中修了衣冠冢,在他的墓石上刻下一副楹联:英魂留库岭;伟绩镇香城。陈天觉17代后裔在清初又修建了一座陈天觉公祠。由此也可以看出后人对陈天觉的敬重和爱戴。”
2017年,香山县建县865年,中山民俗画家邓振玲根据陈天觉的记载,创作了陈天觉历史故事壁画并刻成石雕,保存在库充村陈天觉文化广场上,“勤研苦读、五邑名士”“罢官归里、施政香山”“率族垦植、开村始祖”“秉请立县、宋皇诏准”“称土比重、贵地建城”“兴农治水、筑堤护田”“疏浚河网、建埗津商”等,从陈天觉自幼好学、南宋三年中举到后来因性格耿直得罪权贵被罢官,再到他建议香山立县等生平大概都被雕刻成画展于墙上,让后人重温了陈天觉的史料故事。
陈锦新介绍说,目前库充村的陈氏后人过千,许多旅居海外。库充村委以陈天觉的历史故事为核心,将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串珠成链,不断深挖村内其他乡绅名人、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增进海内外乡亲凝聚力,提高居民对人文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中山建设文化引领型城市贡献自身力量。“公祠已经成为了东裕社区的家风传承基地,而我们的库充侨乡村市博物馆今年夏天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朗晴小学、柏苑小学的数百个家庭过来了解中山乡情,开展亲子活动。”
新闻推荐
中山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67场新闻发布会 推出“留中山过年”暖心六举措
本报讯(记者周映夏通讯员钟轩)1月21日下午,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67场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