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山将有一批医疗队员出发援助非洲;20年前,中山也有一批医疗队员援非,赤道几内亚总统亲自为他们授勋章,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他们为“民间大使” 20年远隔重洋的

中山日报 2021-01-05 07:14

林霞(左)、陈拾伍(中)、施玉麒在翻看照片,回忆当年援非的岁月。施玉麒家里收藏了不少从非洲带回来的纪念品。援非医疗队勋章。林霞拿出珍藏20年的总统女儿送的非洲袍。“希望你们把中山的博爱精神传承下去,在当地树立中国人、中山人的良好形象。我们等着你们平安归来,给我们讲讲你们的援非故事。”说这番寄语的是70多岁的施玉麒,她曾是2000年援非的中山9名医疗队队员之一。而这个月,广东省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中山20名新队员就要出发赴非洲了。施玉麒把自己珍藏的20年前与非洲朋友的合影送给即将出发的新队员,希望医疗队把他们对非洲老朋友的问候带过去,也带去他们对非洲人民20年的思念与牵挂。

在新老队员欢聚交流之时,2000年援非的中山9名医疗队队员讲述了他们的援非故事,这些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新队员,让他们对老队员充满敬意的同时,对援非工作充满期待,希望自己也能像老队员一样“建功立业”。

文/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陈光卫 李永昌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艰难困苦中医疗队员结下一生情谊

2000年6月,广东省卫生厅委托中山市、佛山市组成援助赤道几内亚第20批医疗队,中山市选拔了9名医疗队员参加支援,刘健尧、黄代鸿、施玉麒、王星、周晓、林霞、邓文成、刘坚初8名医疗骨干加上一名厨师陈拾伍参加了此次援非任务。

今年70岁的施玉麒是中山市博爱医院的儿科医生,退休多年的她仍保存着几本影集,里面有近百张她在赤道几内亚工作的老照片,她指着其中一张老照片告诉记者,这是医疗队员们住的房子,当时没水没电,每周都要派两名队员到60公里外的一处泉眼取水,运回来后煮饭用。为了节约用水,队员们用洗脸的水洗衣服,然后再冲马桶,一盆水多次循环利用,大家从不会浪费一滴水。

“当时没有电,后来买了一台发电机,每天也只能发3个小时电,做一餐饭下来我的衣服能拧出水,晚上房间里要点蜡烛,早晨起床衣服都被汗湿透了。”队员陈拾伍担任医疗队的厨师,他说,当地气温达40多度,没有电扇,房间里太热,傍晚和清晨医疗队员们经常结伴去海边的沙滩上乘凉,仅需走路几分钟就到了大西洋边。

当地买不到新鲜蔬菜,陈拾伍就带领队员们一起开荒种菜,9个队员每人一块地,每天下班后,队员们都会在地里忙活,他们把从中山带去的白菜、菜心、包菜、冬瓜的种子种进地里,这里土地肥沃,蔬菜长势喜人。“当时我们种了一个冬瓜长到几十斤重,下班后队员们兴奋地围着冬瓜合影。”陈拾伍指着一张照片说,援外医疗队员克服当地自然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情况,工作之余自己动手,开荒种菜,既改善伙食,又促进队员间的情感。在远离祖国亲人的情况下,这种自给自足的集体生活其乐融融,令人难忘。

除了承受极大的工作强度外,队员们还要克服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差的状况,要随时随地防范感染艾滋、梅毒、疟疾等疾病。虽然9名队员每月都要按时吃防疟疾的药,但防不胜防,队员们几乎都感染过疟疾。最危险的一次是队里年龄最大的施玉麒患了严重疟疾,连续一周发烧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但当地没有氧气设备。中山医疗队的队员们轮流24小时照顾她,给她打针、喂药。“是医疗队的兄弟姐妹们帮我捡回一条命,这份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施玉麒边说边流泪。

作为一名经常上手术台的医生,中山市博爱医院妇产科医生林霞印象最深的是当地没有电,在医院里经常要打着手电筒做手术。雨季时手术衣干不了,她就把铺在患者身上的手术洞巾披到身上,再穿一个防水胶靴上手术台。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他们度过了两年,圆满完成了援非任务,9名医疗队员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这20年里,他们每年都要聚会几次,大家会一起聊起自己的小家,谈起20年前的这次援外生活。他们说,这份难忘的经历和珍贵的情感将伴随他们一生。

9名医疗队员受到赤道几内亚总统表彰

援外医疗工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和增进中非友谊的重要载体。中山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竭诚为受援国人民服务,受到了受援国政府及人民的高度评价。援外医疗队员被尊称为“民间大使”。

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王星至今记得,当时他刚到赤道几内亚的医院上班,有一天,总统来到眼科诊室视察,看到他,总统热情地和他握手,向他问好。当时太紧张,王星一下子讲不出西班牙语,就用英语跟总统问好。第二天,翻译问他,昨天总统来医院和你握手了,全院都传开啦,你怎么不多和总统说几句话啊?王星说,没什么好说的啊,好好工作,多为非洲人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就行了。

“20年前去援非时我49岁,抵达巴塔后,为了和家人联系更方便,我在医疗队中第一个买了手机,一周给家人打四五次越洋电话,因为话费较贵,每次只讲几分钟。记得那时1个月电话费都要花1000多元钱。”施玉麒说,就是她买的这个手机起了大作用。

有一天深夜,施玉麒的手机接到由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政府打来的专线电话,在当地卫生代表的引导下,中山的几名医疗队员走进总统府,才知道当晚需要治疗的人正是赤道几内亚的总统。作为总统保健小组临时护士的施玉麒,第一次感到紧张,颤抖的手让她第一针没打上,直到第二针才成功为总统输上液。当时她紧张极了,总统却安慰她“没关系”。为了感谢中山的几名医疗队员,总统还请他们吃了一餐丰盛的饭。那一次几名医疗队员在总统府待了72小时,直到总统病情好转,才回到驻地。后来总统还送了水果到医疗队表示感谢。

队员施玉麒和刘健尧承担了总统的保健小组职责,多次跟随总统出访,施玉麒曾跟随总统夫人去总统老家,一路担任保健医生。两年中,施玉麒先后给总统及家人看病上百次。“如果新队员把这些照片带给总统,他一定还记得我们这批中山队员。”

队员林霞曾多次上门给总统女儿看病,痊愈后,总统女儿及孙女到医疗队和大家合影,双方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沟通,建立了友谊。离开非洲时,总统女儿送给林霞一件非洲袍,嘱咐她常回来看看。20年来林霞一直保存着这件袍子,她说,医疗队9名队员受到受援国政府的高度肯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山增添了光彩,她感到很自豪。

离开非洲前一晚,赤道几内亚总理特邀全体医疗队员到他家里做客,为中山医疗队员们饯行。他高度表扬了中山医疗队员,亲切地与队员们话别,邀请队员们有机会再来非洲做客。

2年援外任务结束时,陈星海医院刘建尧、小榄人民医院邓文成因成绩卓著,荣获总统颁发的“国家独立勋章”;离别时,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颁布总统令,总统亲自授予9位中山医疗队员“赤道几内亚独立勋章”及荣誉证书。回国后,中国卫生部和外交部两部委联合发来贺电和表扬信。

全力救治患者与非洲人民结下深情厚谊

两年援外时间里,中山援外医疗队员通过与支援国医务人员一起查房、同台手术,积极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技术,两国医务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结下深厚情谊。中山医疗队员们肩负祖国和家乡人民的重托,克服了当地医疗设备简陋、药品器械缺乏的困难,完成了胎盘早剥、重度失血性休克、腹腔妊娠、人工晶体植入术等高难度手术,成功抢救了非洲许许多多危急重症患者。中山医疗队员以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精湛的医术培育了中非友谊之花。

“我曾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做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这个孩子现在长大了有30多岁了吧。”王星说,那个男孩是当地一个警察局长的孩子,患先天性白内障,一只眼睛完全看不见了。手术需要全麻,但消毒巾把脸盖住后,麻醉师很难观察病人,当地没有心电监护设备,存在一定风险。王星就鼓励这个小孩做局麻手术,没想到,这个孩子很配合,手术很顺利,又植入了人工晶体。术后几天当把那个眼罩打开以后,小孩高兴地说看见了,他脸上灿烂的笑容感染了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

“非洲人民热情纯朴,他们尊重中国医生,对中国医生很信任,对医嘱很配合。”林霞曾为一名30多岁的非洲女性做宫外孕急诊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伤口长不好,林霞和另外几位医疗队员又给她做了第二次手术。第二年这个女子怀孕后顺利生了一个儿子,为表感谢她给林霞送了一只她家里养的鸡,还和中山医生们一起拍照留念。

在非洲时,林霞曾冒着感染风险为一名患艾滋病的女性做卵巢囊肿剔除术,当地医院没有防护服,她就戴了两双手套上了手术台。她说,事后想想确实有些担心,但作为医生,在病人面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自身的安危。两年时间里,林霞记不清她出了多少次半夜急诊,在漆黑一片的医院里,她和当地的医助打着手电筒做完了一台台手术。

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队员周晓曾经遇到一位足月腹腔妊娠的患者,病情非常罕见,由于手术风险大,由中国医生、古巴医生和当地医生联合实施手术,周晓带领别国的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术中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继而发生呼吸心跳骤停,队员们通过心肺复苏和建立的快速静脉通道输血输液,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医生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

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面对没有任何抢救设施的病房,面对那一个个不幸的幼小生命,望着那一双双对生命充满渴望的眼睛,施玉麒的心里总是升起一种强烈的责任和母爱,她告诉自己2年时间一定要好好为当地人民做些事。施玉麒去非洲时体重达120多斤,两年援外回来时体重只有90多斤,“你们辛苦了!”一下飞机,看到她清瘦的模样,迎接她的同事抱着她心疼地哭了。

据统计,两年时间里,中山医疗队在当地医院共诊治门诊病人15937人次,抢救急诊病人1255人次,抢救危重症病人920人次,手术1039台,充分展现了中国医疗队、中山医生博爱的一面。

“如果有机会非常想再去一次,想看看那些我们救治过的患者,很牵挂他们。”周晓说,20年来很多次午夜梦回,他都梦到医疗队门口那片波光粼粼的大西洋,梦到那简陋的手术台,以及那一张张黝黑脸庞上璀璨的笑容。

新闻推荐

中山市住建局制定《农房抗震改造资金补助申请指南》 农房抗震改造每户可申请7700元补助

本报讯(记者李丹丹)农房抗震改造可申请7700元资金补助,记者日前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房抗震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