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出门玩耍 读美国经典绘本《下雪天》

中山日报 2020-12-19 06:47

书中的雪不是纯白,它混杂了各种粉色,粉红、粉蓝、粉绿、粉紫,雪印斑驳,层次丰富。《下雪天》艾兹拉·杰克·季兹/绘著明天出版社扫一扫听绘本廖薇

一场冷空气的到来,让身处华南之南的我们终于有了入冬的感觉。随之而来的,还有朋友圈中满天铺地的雪景。第一次看见下雪时,我同样像他们那样大惊小怪。一夜之间,窗外的世界竟已是白茫茫的一片。那个早晨,小小的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衣服,跑到外公家的院子里玩耍。雪像盐一样洁白晶莹,舌尖上传来它丝丝的凉意。我双手握紧一个雪团,开始堆造生平第一个雪人。

许多年以后,当我邂逅艾兹拉·杰克·季兹(Ezra Jack Keats)的图画书《下雪天》时,童年的美好回忆又一次浮现眼前。这是一本创作于1962年的经典之作,被评为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Books of the Century),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100本图画书”。它文字简单,图意丰富,展现小男孩彼得在雪地里度过的美好时光,作者描绘的诸多玩雪细节与心理体验,竟与当年的我如出一辙。

不简单的拼贴艺术

不仅是我,许多读者都在彼得的雪地探险中邂逅了自己的纯真时代。这与作者对孩子的理解与关爱密不可分。季兹本人擅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光一闪的童真。据称,在创作《大雪天》的初期,身边的朋友为他贡献了各自难忘的童年情景,从一句话到一个动作,正应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彼得在雪地行走,体会不同的脚印;将雪球藏在口袋带回家,却发现它消失了,他平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流露自然,纯真的孩子气令人莞尔。在其后的“彼得系列”图画书中,如《彼得的椅子》中二胎家庭里大孩的失落与释怀,《嗨,小猫!》里模仿小猫的阿尔奇,同样真实动人。

这是一本听得见雪声的书,在雪地行走的“嘎喳”声,雪落头顶的“啪塔”声,风吹雪花的呼呼声,读者以目代耳。而我尤其喜欢彼得坐在浴缸里回味美好体验的静谧时刻,“And he thought and thought and thought about them.”英文读来有一种慵懒的催眠感,余味悠长。

《下雪天》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还在于其微妙的图文互补。与简单清澈的文字相辅相成的,是表意丰富、设计精美的图画。它“看上去很美”。白雪映衬下,人物衣服,周围建筑,室内装饰,都采取了单纯、鲜丽、高饱和度的色彩,烘托着主人公轻快明媚的心情。事实上,书中的雪不是纯白的,它混杂了各种粉色,粉红、粉蓝、粉绿、粉紫,雪印斑驳,层次丰富。

季兹曾向公众揭示过《下雪天》的艺术奥妙。他使用了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典等多国出产的不同纸张;妈妈的黄色格子裙取自橱柜衬里的油布,雪花的形状是用橡皮拓印上去的;彼得睡前懊恼雪球不见的黑色点状背景则是用牙刷沾满印度墨水飞溅而得……

图像的微妙在该书英文电子书中得到强化。中山纪念图书馆的读者可在数字资源平台的赛阅英文读物馆中免费借阅这一版本。它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英文同步朗读,还将图画作动画化的升级,缥缈的天空,闪烁的雪面,融化的雪水,彼得眨动的眼睛和飘动的帽带,让阅读的体验更具趣味。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下雪天》出版五十周年的纪念版,该版本的后文还附录了创作背景、获奖轶事和照片、手稿,告诉你一个不甚了解的“下雪天”。

深远的文化影响

《下雪天》是季兹独立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此前都是为别人的书配图),据称他的灵感源于在美国《生活》杂志上看到的一个黑人小男孩的几张照片。那时他的插画师生涯才刚起步,他期待某天能为一本黑人小孩的图画书配图,以此积累素材,可是它在墙上贴了22年,他仍未等到机会,于是,他决定自己写出故事。事实上,在1962年的美国,出版一本以黑人儿童为主角的图画书,仍是十分前卫的想法。季兹并不是非洲裔美国人,他的父母是波兰犹太人,为躲避纳粹屠杀而移民美国。他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反犹歧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军,或许,因为家庭贫困,经历坎坷,他对其他受歧视群体怀有深刻的同情。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佩里·若德曼在其代表作《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就提到《下雪天》充满政治和文化意味的图像:除了彼得的肤色,故事结尾,彼得和朋友走进深深的大雪中的画面中,两边高高的雪墙恰好将他们的远方形成非洲大陆的形状。这让“一次简单的出门玩耍变成了某种丰富、奇怪和难以理解的东西”,读来意味深长。

但季兹对彼得的种族身份只字不提。他专注于呈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以它独有的美和真打动读者,在心灵的版图中掀起观念的革命。我看电子版的后记提到一则新闻,在一间以黑人学生为主的小学里,读了《下雪天》的孩子们用棕色代替了此前画黑人皮肤时所用的粉红色。他们在书中找到了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就在《下雪天》成为美国凯迪克图画书获奖名单上第一部以黑人儿童为主角的作品的同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方兴未艾。这一切看似历史的巧合,却又是时代的必然。《下雪天》之后,季兹又创作了许多以美国中下层黑人家庭为背景的作品。

季兹曾言,有时,生活就像浩瀚无情的沙漠,其实,人类丰沛的情感犹如藏在沙漠里的水源,不轻易被人察觉,是“彼得”让他找到了冷酷世界表象之下的笑声、欢愉和挚爱。

多少冷漠的心,也被《下雪天》中孩子的纯真所融化。

艾兹拉·杰克·季兹其人

艾兹拉·杰克·季兹从小就显露出不俗的艺术天赋,八岁时他通过给当地店面画招牌,赚得25美分。高中时期的他更是屡获奖项。但因父亲突然过世,他只好放弃艺术学校,一边打工一边自学。1942年他应征入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为了精进绘画,前往法国巴黎一年,后返回美国成为商业艺术家。

他终生未婚,没有孩子,却为孩子倾注一生,曾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代言募款活动,并参与1971年白宫儿童会议。Ezra Jack Keats基金会每年还颁发Ezra Jack Keats奖,用于鼓励优秀的童书绘者与新人。

本文资料主要来自艾兹拉·杰克·季兹基金会网站http://www.ezra-jack-keats.org/

新闻推荐

严禁破坏选举

不准勾连“村霸”等黑恶势力、敌对势力操纵选举;不准砸毁抢夺票箱、伪造撕毁篡改选票、殴打谩骂选民、围攻选举工作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