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社协举办“中山社工10年回顾”主题活动,评出30个优秀案例 做好事也是技术活
活动上,来自东区、南朗等镇街的社工分享了本次入选案例《1+2互助模式 助力兜底帮扶精准化》《共筑兜底保障网,燃点困难家庭希望的烛光》《不哭不哭,我能行——叙事疗法在新生入学适应个案中的运用》的操作经验。除了案例分享,当天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游园环节,通过摊位互动展示了特色服务和社工风采,让市民参与到了解社工行业、支持社工服务当中来。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记者 陈家浩 摄影报道
▼热心邻居扶起了“绝望家庭”
程秋霞分享了今年帮扶一名非户籍困难家庭苏婆婆的故事。81岁的苏婆婆育有4名子女,与着46岁、智力障碍的小女儿相依为命。为帮补家计,苏婆婆经常踩着三轮车在南朗附近捡破烂,今年已先后摔伤了三次。祸不单行,今年2月,其小女儿又被诊断患上了肾病综合征住进ICU,苏婆婆一度萌生了轻生念头。
程秋霞说,由于户籍不在中山,中山一系列的助困政策无法帮助到该家庭,只能向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申请部分照顾非户籍人员的临时救助。而苏婆婆的另外三名子女由于“历史原因”,对母亲和妹妹表现得很“冷漠”。
跟进这个案例的过程中,程秋霞发现苏婆婆和邻居们的关系不错,当中一名邻居还是当地妇联的执委方女士。通过动员,方女士为苏婆婆发起了网络众筹活动,缓解了小女儿入住ICU带给家庭的经济压力。随后,程秋霞还以方女士为核心,拉动街坊四邻、热心网友、志愿者以4名子女共同组建一个“小女儿互助群”。看到陌生人也为自己的亲人如此卖力,大儿子阿光最先“软”下来,请假回到老家联系妹妹所在户籍的人社局和民政部门,为妹妹链接救助政策。随后几个兄弟姐妹渐渐地回到妈妈身边,分担高龄母亲照顾妹妹的压力。
“帮助这类重病家庭,经济问题无疑是最现实和最迫切的,但帮家庭成员找到积极面对病情的支持网络,鼓励家庭成员携手渡过难关,才是这一案例最后得到初步缓解关键。且思且行,中山十年社工路我只参加了3年,还很稚嫩。但我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豪感和价值感,未来我会坚持下去。”程秋霞感触地说。
▼“系统帮扶”让无声家庭找到希望
“帮助聋哑人家庭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作,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行之有效。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帮扶一个人要从系统地帮扶一个家庭开始。”三角镇公共服务办公室的社工肖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
肖芬在今年1月正式接手这一个案,服务对象小玲(化名)父母都是聋哑人,没有工作,残疾人补贴是一家三口唯一的经济来源,小玲尽管身体健康,但生活在无声的家庭,语言发展水平却明显低于同龄儿童。
如何让这个家庭摆脱“等靠要”思维定势,帮小女孩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成长?社工发现,小玲的母亲有较强的就业动机。“社工及时肯定母亲想法,并通过链接资源,帮助小玲的母亲在中山郎峰旅游用品有限公司顺利就业。”此外,肖芬在家访时发现小玲家中的院子围墙有3处缺口,而小玲父亲有五金焊接、维修电器等技能,她便担任起“教育者”角色,“我向小玲父亲强调围墙缺口会对孩子安全造成威胁,他也从开始什么都不管,被我说多了,就动手修理好缺口。”肖芬解读说,这样的举措实际是鼓励父亲重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肖芬还链接京珠高速广珠段有限公司亲子志愿者服务队投身小玲家庭的帮扶中,“亲子志愿者服务队每周末都会花半天时间家访、陪伴小玲,通过读卡片、玩游戏等形式为小玲进行语言和行为帮教。目前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自信都在恢复。”
投身社会工作行业已经两年半,肖芬告诉记者,一个兜底对象的帮扶往往需要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的支持。“看到自己的努力能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的一生,这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肖芬说。
▼“叙事疗法”
治愈新生适应问题
新生在适应入学过程中的哭泣是常见现象,服务对象小晴(化名)花了很长时间始终未能适应,由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梁玉冰打造的项目“不哭不哭,我能行——叙事疗法在新生入学适应个案中的运用”讲述的是一个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
“小晴总拉着妈妈不让她离开,甚至追到学校外面,班主任的劝说也无法让女孩冷静下来。感受到小晴的焦虑和害怕后,我就与她进行了接触。”梁玉冰介绍,小晴由母亲照顾,因此对她有较强的依赖性,母亲反映,自己在小晴幼年时曾说过“不要你了”这样的气话,因此每当母亲离开,小晴便会紧张、焦虑和哭泣。“我决定用叙事疗法为小晴赋能。”
运用共情、积极关注等技巧,梁玉冰首先逐渐取得小晴的信任,她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故事,过程中,梁玉冰尝试让小晴讲故事和思考问题时,将问题与人区分开、让小晴明白自己有主动权和力量向“对小学生活不适应而每天哭泣”的问题抗争。与此同时,梁玉冰和小晴一起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也引导她和班内的同学互动、玩耍,建立起朋辈支持网络,“同时,我也和她的母亲进行交流、传授沟通的技巧。她高兴地告诉我,按照我们的指引做出改变,例如停止负面语言的暗示,自己和小晴的状态都有了明显的正面变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为小晴赋能,梁玉冰积极为她寻找赋能的可能性,或帮忙搭建铁塔模型,或帮老师和社工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3个月后小晴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辅导目标基本达成。
梁玉冰总结,小晴情绪反复,甚至不断用负面的行为加重情绪的压力,使个案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不过,以叙事疗法作为介入理论,社工成功将问题从小晴身上剥离,“在新生适应入学的过程中,哭泣是很常见的现象,叙事疗法则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此外,在这一个案中我还运用了社会支持理论,带动家长、教师、同辈和社工共同参与帮扶,下次遇到类似的案例时,我认为这些经验是可供参考的。”
新闻推荐
中山市印发广交会中山一般性展位安排新规则 申请企业按综合评分获得展位
本报讯(记者徐世球)记者获悉,中山分团广交会一般性展位安排实施细则(2020年修订版)自2020年12月10日开始试行,试行三年。据...